儒家的经典十三经,汉朝及其后的学者们做了

儒家的经典十三经,汉朝及其后的学者们做了大量的注释工作

十三经注疏

儒家的经典十三经,汉朝及其后的学者们做了大量的注释工作,人们称之为注或笺。唐宋时期,由于时间久远,人们对汉代的注释也难于理解了,于是一些学者不仅注解经传的正文,而且对前人的旧注也进行解释和阐发习惯上就称之为“疏”或“正义”。南宋以后,有人把十三经以及比较好的注、疏、正义合刻在一起,形成一整套经书及其注文,称为《十三经注疏》。

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作者分别如下:

《周易》(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诗经》(西汉)毛亨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记》(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东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

《春秋谷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春秋左氏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论语》(魏)何晏集解,(宋)邢呙疏

《孝经》(唐)玄宗注,(宋)邢员疏。

《孟子》(汉)赵岐注,(宋)孙爽疏。

《尔雅》(晋)郭璞注,(宋)邢员疏。

《资政新篇》

洪仁开(-年),中国太平天国后期主要领导者。洪秀全族弟,太平天国干王。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资政新清咸丰九年(年),洪仁提出带它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上强调“设法用人”。

“设法”也即制定法律、制度,反对结党联盟,主张加强中央统一领导。经济上,主张效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交通运输事业,制造火轮车、火船、汽船,以坚固轻捷为妙;发展制造、开采、冶炼业,业主享有专利,国家予以保护,凡金、银、铜、铁、锡等矿物,探出者受赏,并允其招民开采;发展金融、邮政事业,国家设立邮亭,传递朝廷文书,民间可办书信馆,以通各色家信,并准许私人创办银行。文化教育上主张开办学馆,学习西方科学知识,认为文化遗产并非一无可取,但反对骄奢之习。社会改革上,严禁鸦片,取缔迷信禁止溺婴和蓄奴,医院、跛盲聋哑院、鳏寡孤独院、育婴堂等社会福利事业。外交上反对闭关态度,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但外国人不得触犯太平天国的国法,不得干涉天国内政。

《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代表少数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对社会发展的规划。

周公

周公姓姬,名旦,又称叔旦,因以周地(今陕西岐山北)为其采邑,故又称周公。生年不可考,卒年约为公元前年。他是周朝的创立者武王姬发的弟弟,周公是西周初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第一位哲学家。

孔子非常推崇周公,认为他是古代最伟大的圣人。孔子反复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孔子到了晚年,还感叹:“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后来的儒者也和孔子一样,把周公奉为古代最伟大的圣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