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亡之后的近百年间,经过几次反反复复的运动,“孔家店”被打倒,我们中国人思想中很多儒家的东西都荡然无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祛除儒学糟粕的同时也将许多精华祛除殆尽,经管那些瑕疵在精华面前可能不值一提,而那些精华也就是我们中国人称之为传统美德的那些东西。
打倒“孔家店”后,华夏大地发生的事
不管你用什么于丹讲论语火遍大江南北之类来反驳说儒学尚存,可中国这几年发生的事情告诉我们儒学仅有的微光也在消逝。这些年,有老人讹诈好心扶他的人,有年轻人不去扶跌倒的老年人;三聚氰胺的“毒奶粉”,硫化的白馒头诸类食品安全世间屡屡发生,为了利益简直是罔顾人的性命;有的妙手仁心的大夫,竟然会被自己全心全意对待的患者的家属所伤害;药店贴上了财源滚滚的对联;医院的医生眼里没有医者仁心,只有钱,不给红包不好好治病;老师竟然被自己的学生伤害……这就是“孔家店”被打倒后,我们所得到的,或者说是我们付出的代价。我看着当年孔夫子游历过的大地之上的满目疮痍,不禁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孔家店”在近百年内几次三番被打倒,最后终于几乎被连根拔起,可是我们看看我们又得到了什么?“孔子学院”在西方诸国备受青睐,韩国每年举办两次祭孔大典,在我们中国却难有一席之地。好不容易有一些搞国学的教授和学生还在研究儒家,可好多都流于形式。更有甚者为名为利去歪解儒家学说,更是使儒学蒙上一层阴影。
‘孔子家’的几个关键
孔老夫子本人崇拜周公,推崇周礼,而孔老夫子本人也在用一生去践行“礼”。所以我认为儒家学说核心可以归结为一个“礼”字。“礼”表现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名称,但终归可以归结为“礼”。如孝,孝顺是对父母的礼;悌,尊重兄长,是对兄长的礼;忠,对一个国家忠诚或者说是热爱(爱国),是对自己国家的礼……儒家所有的道德范畴内的概念都可用“礼”来解释。“礼”虽然与“仁、义、智、信”共同构成“五常”,但明显其他四个也都属于礼的范畴。
1.我所认为的‘儒家五常’
仁:《论语》通篇几乎都在讲一个“仁”字,仁即是“仁爱”,是儒家最高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境界。一个人有了仁爱之心,就会对外与人友善,对内孝敬父母;对一切怀着敬畏之心,看到动物受伤,也会有怜悯之心,更不会有贪心想要去吃野生动物;对一草一木,都会倍加珍惜。一言以蔽之,我所认为的仁是对万物的仁,包括大自然的万千生灵。现在新冠病毒的爆发,就是由于心中没有“仁”心,眼中也没有敬畏,没有信仰,才会引起大自然的报复。我想倘若我们但凡有一点“仁”心,今日之事断然不会发生。
义即义气,无私助人是最大的义,“行走江湖,义字当先”;智即智慧,我认为的智是有自己的思想,不人云亦云;信即诚信,讲话要诚实,说到要做到。
儒家文化是我们中华文明从鸿蒙走向初见光辉(野蛮到产生周礼)后的继承,我们几千年来都信奉着这种文化。当然,儒家文化也有它的糟粕,如愚忠愚孝,忠君思想奴化人的思想,可是我们对待一个事物必然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因为有一点瑕疵,就全盘否定。何况这些糟粕都不是儒家的本义,一方面,受制于时代的发展,那时的生产力只能产生那样的认知;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被统治者所利用,所断章取义,有一些思想,孔老夫子原意并非如此,却被执意篡改、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