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十分辉煌。那么在四千年前的夏、商时期,我们中华文明是什么样的呢?
说到夏朝,不得不提的人物就是“禹”,他既不是五帝也不是夏朝的开国国君,但他的名气丝毫不低于二者。
大禹尧帝在位时中国发生了大洪水,“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面对大洪水尧帝向四岳请教,四岳推荐了“鲧”。但“鲧”九年都没把洪水控制住,后被舜杀死,舜任命“鲧”的儿子“禹”接着治理。“禹”全国各地测量,经过13年努力,把洪水引到大海去。
“舜”认为“禹”的贡献特别大,就把帝位禅让给“禹”,“禹”登临帝位时间不长就举荐了“皋陶”来继承自己的王位。但是“皋陶”没活过“禹”,“禹”驾崩之后他的儿子“启”就继位了,开启了夏朝。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家天下的王朝,一共年的历史,将禹算进去共经历了16个国君,最后一个就是桀。夏桀无道,被“成汤”推翻,建立了商朝。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一些疑古的人怀疑夏朝是否存在。年,考古学家在河南洛阳附近发现了夏朝国都,经过还原发现与周礼《考工记》中对夏朝国都的描述相差无几,对年代的鉴定也是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也就是传说夏朝所在时期。此外,在考古中还发现了甲骨文、青铜器等。说明夏朝不仅存在,还有了文字、青铜器等,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华文明在夏朝已经很发达。
甲骨文夏之后就是商朝,史记对商的描述说“国之大事,为祀与绒”,就是说明商朝将祭祀和打仗作为基本国策。商朝无论大小事都要占仆,占仆的方式就是将龟壳、兽骨放在火上烤,根据裂纹来推演凶吉,这也是商朝甲骨文数量多的原因。
商朝一共迁过五次都,最后一次是盘庚将都城定位于殷,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安阳,所以商朝也叫殷商。
商朝农业、手工业非常发达,有全世界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这个鼎铸造非常精密,并且整个鼎是一次性完成。
司母戊鼎考古学发现商朝有了深海贝壳、鲸鱼骨,还发现了只在马来西亚才有的大龟,在乌苏里才有的大熊。说明当时商朝交通范围特别广,西通新疆东到大海、北达蒙古南至马来西亚。
所以说在四千年前的夏、商时期,我们中华民族已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农业、手工业非常发达,我们不仅有了精美的青铜器,最关键的是我们有了文化记录载体—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