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middot郊特牲第二十五节

《礼记·郊特牲》原文

冠义,始冠之,缁布之冠也。大古冠布,齐则缁之。其緌也,孔子曰:“吾未之闻也,冠而敝之可也。”適子冠于阼,以著代也。醮于客位,加有成也。三加弥尊,喻其志也。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委貌,周道也;章甫,殷道也;毋追,夏后氏之道也。周弁,殷冔,夏收。三王共皮弁、素积。无大夫冠礼,而有其昏礼。古者五十而后爵,何大夫冠礼之有?诸侯之有冠礼,夏之末造也。天子之元子,士也。天下无生而贵者也。继世以立诸侯,象贤也。以官爵人,德之杀也。死而谥,今也。古者生无爵,死无谥。

所谓的“冠义”指的是冠礼的意义,我们头上戴的帽子叫冠。我们中华民族非常注重衣冠,所以我们有衣冠南渡之说,意思是如果您的帽子、服装、袜子、鞋不整齐,不可以纳入君子行列,也不能够从事礼的活动。冠(guan,一声)礼,指的是头上戴的礼帽。

我们古代认为多大年龄才能正式戴礼帽呢?在二十岁的时候叫弱冠,因为古时候医疗条件生活水平等等全都不发达,男人到二十岁时还是很虚弱,身体认为他的筋骨血脉都不健全,到三十岁的时候才健全。《周礼》里明确记载,贵族男人三十岁才能够正式娶妻生子。二十岁不要理解成我们今天的20岁,古人讲究虚岁,今天也讲究虚岁,今天是虚一岁,古人是虚两岁,所以他的实际年龄是十八岁。

男孩子到了虚岁的二十岁,尽管认为你身体条件还是在弱的阶段,你也要承担起家庭、家族、社会、国家天下的责任了。你在这个家里,到了这个年龄,就应当率先为国家效力,而且要为黎庶百姓做出榜样,特别是礼的榜样。因此人生冠礼,特别是在我们讲嫡长制的时代,那会儿嫡长子是非常重要的,冠礼是在家庙里的正街上举行,举行冠礼的时候,还要请来一些知名人士、尊长者参加、出席。

我先以冠礼为例,然后再说及笄礼。冠礼是指你可以带礼帽,首先你要戴居家的帽子,就是用白色的,因为那会儿有织没有染,不知道染色,就是原色,本色也不是纯白的。麻葛布来做冠,戴在头上。到斋戒的时候,再想办法把它染成黑色带上。那么后来玄色为正色,叫缁布冠,是布做的一个冠,这个是在自己家庭里所带的冠,当然他戴的机会并不是很多。

弟子问孔子:要有一个带子系在颌下,要不要加装饰的绦穗。孔子说这种冠因为是在家里面带的,是当着家人带的,不是郑重的场合,孔子的意思是说这种情况没必要。礼它不是死的,它有的时候就没有那么讲究,你带上这一个冠,算第一次加冠,要三加。第一次加冠表示你即将承担家庭家族的责任和义务,戴上这顶帽子表明你自己要承担家庭和家族的义务,自己该努力奋斗承担义务。

第二次叫武弁冠,一般情况下是由白色的鹿皮做的,穿武士服,佩剑,表示你要对国家民族承担你的责任,保家卫国。贵族是要率先上战场的,自仕以上要率先去保家卫国,所以那个时候仕以上的人全都要佩剑,随时要保家卫国。

最后是最隆重的冠礼,严格讲要叫冠冕,他是要尽天下民族的义务。因为你到了弱冠之年就要加入管理,朝廷会给你授爵,你就要进朝廷去议事,为天下大计出谋划策,那是你要承担天下的责任。

在周代,作为贵族出生的子弟,特别是嫡长子,作为世子,或者天子,作为太子,将来要统领一方或者统领天下,那么你不明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你怎么算是成年人,你怎么成的年,所以我们中华成年礼或者叫成人礼,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此,首先摆明你的义务和责任,从小到大,家庭、家族、国家、民族、天下,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

所以说中华成人典我们要重视起来,将来我们设计好了,与今天的时代节拍相结合,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加上传统文化的内涵,完全可以走入校园,而且完全可以集体去做这件事情。

女孩叫及笄礼,我们今天叫及笄典,及是达到,达到把头发盘起来,你就可以嫁人了。依然是她的责任,对家庭家族、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对天下的责任。从你插上笄的那一刻起,你就要承担起这样的义务和责任。

年满十八岁,古代就是二十岁,爸爸要封一爵酒给儿子,今天我也主张用青瓷的那种爵给他封一爵酒,这也是男孩子人生第一次喝酒,表示认可你的成人,可以顶天立地撑起家庭,撑起家族乃至撑起事业,撑起社会甚至撑起天下。

小思考

女孩子及笄以后,妈妈要祝福她心灵手巧,能够找到如意郎君,所以妈妈要送给女儿一个特别的礼物,是什么呢?我给各位朋友留一个题,很多很多都可以考虑到里面去。

-END-

品一品,丁方好味道!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