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嫁女儿所说的六礼都是什么六礼都有哪些

01古代婚礼要走的六大程序

婚姻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大事,无论古人今人,人们都非常重视。在中国古代,婚姻关系到家国的稳定与和谐,所以尤为重视,男方和女方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与形式才是合法的婚姻。即遵循“婚姻六礼”的程序才能完成合法婚姻的缔结。“婚姻六礼”主要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仪节,前面五个主要是议定婚姻,亲迎才是正礼,是婚礼的核心。纳采“纳采”,是“婚姻六礼”的第一礼,因纳采用雁作礼物,故曰委禽。纳采在宋时还叫“敲门”。具体而言,纳采是古代婚礼之首,就是提亲的意思。如果男方想要和女方结亲,先请媒人前往女方家里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人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婚礼中之所以一定要借助媒人,其实也是为培养男女有别的廉耻心,以维护封建社会风化。在“婚姻六礼”中,除了纳征之外,其他五项仪节所带的礼物都是雁。古人以雁为礼,一取雁是候鸟,每年秋分时节南去,春分时节北返,来往有时,从不失信。喻男女婚前互守信约,婚后夫妻坚贞不渝。二取雁是随阳之鸟,喻妇人出嫁从夫;三取雁行有序,飞时成行,止时成列,迁徙中老壮雁率前引导,幼弱雁尾随跟紧,井然不紊,喻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问名问名,是古代“婚姻六礼”中的第二礼。问名这一礼俗在宋代时还有了一个别名“系臂”。可以推测,宋时订婚也许是以纱系臂,来表示双方已经系成姻好。真可谓是“千里姻缘一线牵”。纳采礼结束后,媒人出了庙门,并不回家。而是稍后执雁再次进入女方家的庙门去“问名”以便回去占卜男女双方是否和婚。问名除了用来卜卦之外,还有了解女家家族血缘关系的作用。这主要是避免同姓婚配而影响后代。按照周礼的规定,“娶妻不娶同姓”同姓就同族,血缘关系较近;相反,不同姓就不同族,血缘关系较远。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族内婚配不利于后代的繁衍。除了同姓之外,古代禁止缔结婚约的限制性条件还有结婚年龄。西周礼制规定,男子20岁“冠而列丈夫”,表示成年。女子15岁为“及笄”,也就是成年。如果男女没有达到成年年龄是不得成婚的。此外,不适合缔结婚约的情况还有服丧期。儒家礼制规定,父母死后子女应服丧三年,在此期间不得嫁娶。纳吉纳吉是“婚姻六礼”中的第三礼,经过了“媒妁之言”和卜筮之后,男女双方的这桩婚姻已经得到上天和人为的许可,纳吉标志着婚姻的初定。在男家问名后,回去在庙中占卜后,如果获得的是吉兆,就派使者告知女方家庭,女方家庭的主人则很谦虚地对答,大意是说家女与男方恐不匹配,却又不敢推辞。这就表明婚姻之事初定。这一仪节因为在占卜获吉后进行,所以被称为纳吉。当然,占卜结果不好,那这桩婚姻也就到此为止了。纳吉属于正式定约,所以,行礼时也必须有礼物作为定婚事的信物。《仪礼·士婚礼》中说:“纳吉用雁,如纳采礼。”到了后代,纳吉所带礼物就比较丰富了。纳征纳征是六礼中的第四礼,是三书六礼中保留下来较完整的,同时也较受重视的传统礼节,代表了男方对女方的爱护与尊敬,也显示着财势。经过纳采、问名、纳吉之后,男女双方家庭对这桩婚事再无异议,于是议婚进入纳征这一仪节。纳征,也叫纳币、“过大礼”。也就是说,在嫁娶过程中,收受男方的礼物是一个标志性的行为,婚姻是否成立,以此为分界。古人所说的“女子许嫁”,其实也就是“已受纳币礼也”。之所以会有纳征这一仪节,其原因大概有以下两种:一种是感谢女方花费苦心培养了如此优秀的女儿,因为结婚后女孩便成了婆家人,所以,应对女方家庭做以补偿。另一种是用来充当女子的嫁妆和酒宴的资费。请期在古代的婚礼中,有一项虽历经千年却变化不大的礼节,那就是“请期”。送完了聘礼,往往男方家庭就希望尽快将新娘娶回自家。于是,就通过占卜确定了结婚日期,之后派媒人携带着“雁”到女方家中,征求女方家庭的意见,这就是周礼中规定的“请期”。“请期”在民间有“挑日子”、“送白头”或“提日”等不同的叫法,但千百年来的变化并不多。古人之所以要“请期”,其根本目的还是要“择吉”。古人认为,婚姻关系的确立是天作之合,那么,结婚的日期与时辰也应该顺应天时才会有好结果。所以,先秦、秦汉时期就开始通过占卜的方法来选择“吉日良辰”。在季节上大多定在春秋季。相爱的男女将迎娶的时间约定在了秋天。与春季相同,秋天也是阴阳交替的时光,阳往而阴来,暗合女子入住男家,所以秋天迎娶也是常例。不仅要选择季节,人们还要选择年、月、日,后来人们常常通过老皇历来择定。古人认为,冥冥宇宙中有神煞当值,神煞有吉神凶神之分,选择吉日吉时其实就是确认这个时间是哪一尊神煞在哪一个方位当值,然后做出趋吉避凶的安排。“请期”这一礼仪表现了人们对婚礼的重视,以及对新婚之人未来的美好期待。亲迎亲迎,也称迎亲,是“六礼”中的最后一礼,即新郎亲自迎娶新娘回家的礼仪。亲迎礼仪最早始于周代,此后历代沿袭。黄昏时,由新郎亲自前去新娘家迎接新娘。亲迎时,要由父亲发出命令并进行教导后,新郎才能出发。父亲在祚阶上送别女儿,并嘱咐说,一定要恭敬从事,什么时候都不能违背夫君的命令。亲迎礼在后代流传过程中又加入了一些新的“节目”。就好比“哭嫁”,也称为“哭出嫁”、“哭轿”等。女子拜别养育自己多年的父母,将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心中肯定会有一些不舍和茫然,于是常常有悄然饮泣,乃至痛哭失声的新娘。这本属于情理之中。另外,在古代由“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决定的婚姻,女方难免会有不满意之处,要出嫁到一个自己不愿去的地方,也肯定会让她哭泣。哭嫁”的目的是表现她们与父母之间的深厚情谊,表现她们对父母的至孝。经过复杂漫长的“六礼”过程,男女双方的婚姻关系才正式成立。

单选

现在的结婚程序和古人的“六礼”相比是不是过于简单化?

“六礼”要随时代的进步而简化六礼”要全面继承并且发展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清明节的由来及其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一些传统习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0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