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中的神兽ldquo四不象

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文/梦貘貘话说,姜子牙起初的坐骑是一匹青马,青龙关总兵张桂芳擅长驱使异兽,普通的战马,根本无法抵挡异兽的侵袭。刚打个照面,青马便骨软筋酥,姜子牙也就跌下马来了。姜子牙扶着老腰回到营帐中,思虑自己应该请个厉害一点的外援。于是他沐浴更衣,偷偷借土遁赶到了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似乎早就知道他来此的目的,还没有等他开口,就吩咐身边的白鹤童子到桃花园里牵出自己的坐骑来。元始天尊的坐骑是一只名为“四不象”的神兽,只见它:“鳞头豹尾体如龙,足踏祥光至九重;四海九州随意遍,叁山五岳刹时逢。”从此之后,姜子牙便过上了骑着神兽四处打怪的小日子。《封神演义》中的神兽“四不象”,原型就是原产地为中国的麋鹿。01.先秦时期,由于人口稀少,我国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持良好。我们可以从《诗经》中看到,当时的植被非常地丰富,随处可见被各种树木披盖着的山岭,平原上常见蒿莱茂盛的草原湿地。那个时期,由于气候和植被的加持,野生动物的种类和种群也非常庞杂。商代的甲骨卜辞就记载着,华北平原的一次狩猎活动中猎获犀牛的个数达到百头以上。又有《吕氏春秋·古乐篇》云:“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这证明在殷商时期,北方地区有大象的族群。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壮大,农垦面积迅速扩大,大片的原始森林遭到砍伐和破坏,植被面积逐渐减少。如《新唐书·黎幹传》中记载,唐代宗时期(公元八世纪)因为“京师苦樵薪乏”,只好“开漕渠,兴南山谷口,尾入于苑”,以便将薪柴从外地运至长安。人类对原始森林的破坏,不仅造成水土流失,也给野生动物带来了困扰。可能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三千多年前的黄河中下游一带,曾分布着野象、犀牛、貘等野生动物。到今天,中国的犀牛、貘和野生水牛都已经消失,野象也只剩下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还存留着一些小种群。历史上,同样遭受了灭顶之灾的还有麋鹿,它们在中国的版图上隐没了身影。02.据甲骨文专家考据,卜辞之中经常提及的鹿科动物中,最大的三种就是“麋”、“鹿”、“麇”(jūn,意指獐子)。麋鹿,我们当代人俗称其为“四不像”,因为它有着马的头、鹿的角、牛的蹄和驴的尾巴。狩猎是殷商时期重要的经济活动,圈养动物、进行集中狩猎的历史我们同样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史记·殷本纪》中描写商纣王曰:“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逸周书·世俘》载,周武王伐纣之后,进行了一场大型的狩猎活动,擒获“虎二十有三,麋五千二百三十五,犀十有二,牦七百二十有一,熊百五十有一,罴百一十有八,豕三百五十有二,貉十有八,麈十有六,麝五十,鹿三千五百有八。”有关人士分析认为,这些动物都是从纣王的苑囿中捕获的。《安阳殷墟之哺乳动物群》中的记载证实:殷商时期,驯养麋鹿的数量是极为可观的,“梅氏四不像鹿,此类化石,在殷墟中所见为最多。大部分系角,且多被割锯者。”根据出土的这些头角的特异性质,我推断,在殷商时期,国人已经驯化了麋鹿。03.《周礼·天官·庖人》云:“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经学家郑众后来解释说:所谓六兽,指的就是“麋、鹿、熊、麕(jūn)、野、豕、兔。”《周礼·天官·兽人》则规定:“冬献狼,夏献麋,春秋献兽物。”由此可见,捕猎麋鹿在西周时期已经成为一项诉诸于文字的制度。时间再次往后推移,到了公元前年,春秋中期有名的一场战役——秦、晋崤之战即将拉开序幕。此时,在郑国戍守的秦将杞子等人向秦穆公密报说:“现在郑国人让我们掌管着都城北门的钥匙,如果君王秘密派军队前来,我们里应外合,郑国一定可以一举攻下。”秦穆公未听从老臣蹇叔的忠告,派遣军队借道周朝都城洛邑,长途跋涉地跑去攻打郑国。秦军在滑国遇到了郑国的商人弦高,他一边犒劳秦军,一边安排驿车赶回郑国报告了此事。郑穆公得到消息后,让属下去馆舍探视秦将杞子等人,属下回复:这几个人已经捆束好行装,磨好了兵器,还喂饱了马匹。郑穆公于是派皇武子去拜会他们,并对他们说:“诸位在敝国耽搁的时间有点久了,目前敝国的干肉、粮食、牲口都没有了。听说你们打算离开敝国,总不能让你们几位空着手回去吧。郑国的猎场原圃,同秦国的猎场具圃都是一样的。君王请诸位到那里去猎取麋鹿,算是补偿你们以往的努力,同时也能让敝国获得片刻喘息,诸位认为如何?”几位秦将听说机密已经泄露,便各自逃离了郑国。秦军将领得到线报后,知道郑国已经有了防备,就回师而去。创作于战国时期的《墨子·公输》描述墨子为了阻止楚国侵略宋国,千里迢迢赶赴到楚国,准备游说楚王,以阻止这场不义之战。文章中墨子评价楚国有云梦泽,“犀、兕(sì)、麋、鹿满之”。这说明在先秦时期,湖北中部地区盛产犀牛和麋鹿。难怪墨子认为,这里就是天下最为富饶的地方。04.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不断受到人类的破坏,特别是习惯生活在平原沼泽湿地的麋鹿,数量上的减少最为迅速。为了争夺生存空间,麋鹿和人类之间展开了较量。西汉唐蒙撰《博物记》一书中记载:麋鹿十千为一群,它们以掘取草根为食,所过之处,地面都被它们掏开、践踏,犹如开垦过一般。人们将这种土地称为“麋畯”,在它们走后,农民便将粮食的种子撒入其中。麋畯之地中种植的粮食不需要深耕细作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收成。就这样,人类一点点地将麋鹿所拥有的土地蚕食殆尽。据有关专家认为,秦汉以后,我国华北地区已经很难见到麋鹿的踪迹,长江流域的麋鹿数量也日渐减少。最晚到唐朝时期,野生的麋鹿种群就已经走向了灭绝。实际上,根据现有的一些史料来分析,野生麋鹿灭绝的时间应该比专家们猜测的时间要晚得多。南宋学者罗愿撰《尔雅翼》一书中介绍,“麋是阴兽……今海陵最多,千百为群,多牝、少牡。人言:一牡輙交十余牝。”而在一些地方志中,到17世纪,我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还有野生的麋鹿群出现。05.公元年,一位来自法国的传教士阿芒·大卫在北京南郊进行动植物观察,当时他远远地望见一座高墙内有许多鹿。作为一名动物学家,他竟然发现自己不知道那是一群什么鹿。经过打听,大卫得知,鹿出现的地方是一处皇家猎苑。于是他花费了二十两银子,买通了守卫皇家猎苑的官员,拿到两套麋鹿的头骨与角的标本,并将其送至巴黎。巴黎自然博物馆的馆长叫米勒·爱德华对这些标本进行了鉴定,研究结果显示,这不但是一个新种,而且是一个单独的属。为了表彰大卫的发现,麋鹿的外文名字,就叫大卫神父鹿。公元年,洪水突然冲垮了皇家猎苑的围墙,猎苑中的多头麋鹿从猎苑中出逃,可惜,它们遇到了灾民。公元年,八国联军侵犯中国,德国军队占领了猎苑,他们射杀并吃掉了所剩无几的一群麋鹿,从此,麋鹿便在中国灭绝了。不过,幸运的是,在此之前,一小部分麋鹿被人强行索要送到了欧洲。这十几头麋鹿的后代在异国他乡繁衍生息近一百年,公元年8月,它们中间有38头麋鹿结束了寄人篱下的“侨居”生活,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经过30多年的保护和繁殖,目前,约有超过八千只的麋鹿生活在全国四十多个保护区里。但愿我们人类的善待,能够让这群古老而神秘的动物回归到它们祖先曾经的自然生活状态。推荐阅读: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禽,就是你第一首会背的古诗小学生必背古诗《枫桥夜泊》,究竟哪里有问题,为何千年来争议不止湖北人为何叫九头鸟,原来是这样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