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周礼 >> 周礼名言 >> 人活着应该求什么

人活着应该求什么

原文

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注释

要(yao):即“邀”,求取,追求。

译文

孟子说:“有天赐的爵位,有人授的爵位。仁义忠信,不厌倦地乐于行善,这是天赐的爵位;公卿大夫,这是人授的爵位。古代的人修养天赐的爵位,水到渠成地获得人授的爵位。现在的人修养天赐的爵位,其目的就在于得到人授的爵位;一旦得到人授的爵位,便抛弃了天赐的爵位。这可真是糊涂得很啊!最终连人授的爵位也必定会失去。”

南怀瑾解读

这里孟子告诉咱们人格的涵养。咱们人生的价值在哪里?此刻的人,求的只是“人爵”中“公卿医生”以外的第三样:钱。

“爵”是爵位,权势巨子的位置。在宇宙间有两种大爵,一种是“天爵”,是形而上的位置;一种是人间间的位置“人爵”。一小我有高贵的知识品德涵养,包罗“仁、义、忠、信”等,随意哪一条,要深信不移,不单人格涵养要能做到,还要“乐善不倦”——这四个字很主要,只向好的方面做,不怕冲击。做功德,有时候做得悲观,碰到冲击就不再干,仍是不可;要只问耕作,不问收成,虽受了冲击,仍是绝不转变,绝不退缩地做下去,这是“天爵”。这种人,上天给他什么位置,就不晓得了,由于上天的爵位,有良多品级。“公卿医生”,是官做得大,以当代来说,当辅弼,当总理,当行政院长,或者是有钱,像世界航业巨子欧纳西斯,就是人世的爵位。

中国上古只以品德为做人的尺度,“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前人的涵养,是成绩“天爵”,不问“人爵”若何,来也好,不来也好,听其天然。此刻的人,连“人爵”也不修了,只求“钱爵”,以为知识有什么事理!有钱最好!所谓“有钱万事足”。几十年前,小孩念书的讲义,先读:

此刻是“万般皆上品,唯有念书低”,由于时代变了。可是在我看来,仍是念书高,由于念书求“天爵”的人,底子没有思量事实情况的变迁。情况变迁无常,只是一个汗青偶尔历程,从汗青上看,这种史实太多了,偶尔赶上,算不了什么。这就是庄子说的:“人之君子,天之小人”。在人群中看起来,得“人爵”的人了不得,但在形而上看起来,是小人一个;而形而上看来的圣人、菩萨,在人间间既穷又困,他们倒是“天之君子,人之小人”。所以人生有两个大事理,一为得“天爵”,一为得“人爵”。

咱们从汗青上看,得“天爵”的人,释迦牟尼是一个,孔子是一个,孟子是一个,耶稣也是一个,这类都是得“天爵”的人。耶稣尽管被人科罪,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但是他流出来的血是红的,不像四果罗汉,流的血是白的,这暗示他被钉死的疾苦,和咱们人是一样的。但是他并没有忧伤,为了救众人,代众人赎罪。在释教的概念上,他就是舍己为人,无论若何,他这个念头长短常伟大的。

又像孔子,想救世而救不了,他本人饭都吃不起,还在那里抚琴,人家骂他栖栖遑遑如漏网之鱼,忙得野狗一样四处跑。但是他是万世师表,永久不倒的圣人,所谓“天爵”也。至于释迦牟尼,有现成天子不妥,出来修行传道而当了教主,在其时他并不是为了当教主出来的,教主是后世捧他的。他的精力和教养,永久长存,这也就是“天爵”,是人生的价值。

所以一小我的人生,预备走向哪条路,事先要看清晰。青年伴侣不要健忘,“钱爵”(前脚)虽然主要,后脚更要留神,不要只顾“钱爵”(前脚)尔后脚退不了啦,没有退路了。

孟子感慨:现今的人,“修其天爵”,满口仁义品德,并不是真的,只是一种手段,以求到达小我顺利;比及小我的愿望餍足了,也就不谈涵养了。这种人属于昏瞆,不要只把他当小人看,他最初必然完全失败,自掘坟墓的。

孟子的感慨,是对齐宣王而发的,也成了预言。他说了这话后,不到一百年,战国竣事了,所有其时的豪杰人物,都成已往。孟子其时的那些贵爵,包罗齐宣王,那些威风的人物,对孟子不礼貌,看不起的那些人,而今安在哉?但是孟子依然具有于人们的心中,所以他说“天爵”主要。人类的汗青文化,逃不出这个法例,中国曾经有五千年的汗青,试问有谁能半小时内说出二十个天子、五十个宰相、状元的姓名?所以在“人爵”中的“公卿医生”又有什么意思呢?

“天爵”与“人爵”的不同,事实有多大?像孔子,连不念书的人都晓得他。所以咱们该当晓得,学圣人之道,该当效法的是什么人。“天爵”和“人爵”二者,你该走什么途径?孟子都告诉你了。

余东海《孟子心法》一书解读

东海有一副对联:人爵何如天爵贵,钱财哪有法财香。

法财,佛教认为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七种法财:信财、戒财、惭财、愧财、闻财、施财、慧财。物质财富可称钱财,精神财富可称法财,儒家五常道,仁义礼智信,也可称为五法财。

天爵人爵,用的是儒家典故。孟子说:

“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爵位可分为天爵和人爵两种。仁义忠信,乐于行善不厌倦,这是天爵,公卿大夫则是人爵。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篇》)富贵即人爵。古人修养天爵,自可获得人爵。今人修养天爵,目的在于人爵;一旦得到人爵,便抛弃了天爵。这真是糊涂啊!最终也必会失去人爵。

“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可见古时天爵人爵不二。在政治层面,道统高于政统;在个人层面,天爵高于人爵,人爵应该是天爵的副产品。

人爵源于天爵,官爵源于德行,所谓爵称表德才。贾谊说:“古者圣王制为列等,内有公卿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然后有官师小吏。”公、卿、大夫、士为内爵,公、侯、伯、子、男五等为外爵,都是一种官员等级形式。依据《周礼》,大宰的资格是卿,小宰和司会二职为中大夫之位,宰夫、大府、内宰则由下大夫担任。

爵位高低与德行才干成正比。除了天子,公爵爵位最高。孔子说:“敏则有功,公则说。”(《论语》)公正无私则人民喜悦。公之下为卿,“卿之为言章,善明理也。”(《白虎通》)卿意味着特别明白事理,善于彰明道理。

卿、乡二字写法近似,练习书法时,我疑二字有关系。经查字源,发现公卿之卿、乡村之乡(鄉)、献祭之飨三个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是同一个字,三者是同一个字的三个义项。这一事实意味着,在历史上,卿根源于乡,并与祭祀有关。祭祖祭天皆主敬,敬祖尽孝,敬天保民,卿之责也。

卿之下为大夫,“大夫之为言大扶,扶进人者也。”(《白虎通》)进贤达能,选拔贤能。大夫之下为士,士,任事者也,知识渊博能通古今,知见高明能辩是非。

爵位有别,是因为道德不同。德性和爵位不同,职责因之而异。《考工记》说:“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用现代话语说,天子和三公负责讨论和彰明思想理论,士大夫负责推行和实践。

孟子又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孟子·尽心上》)天爵,即求有益於得者,是求在我者;人爵,则“求之有道,得之有命。”君子对于在我者,尽心尽力,不懈追求;对于在外者,听天由命,顺其自然,随缘。

换言之,仁义礼智在内,天爵也,只要求之,就可得之,分内之事也,所以应该自强不息尽力尽心;荣华富贵在外,人爵也,求之未必得到,分外之事也,所以应该听天由命。古人云:求之亦不可得,拒之亦不可免。很多东西都要看条件,条件不具备,求之不可得;一旦条件成熟,拒之不可免。

我欲仁,斯仁至。仁义忠信,乐善不倦,作为天爵,这是求之必得的。可以称之为仁爵,良知爵。作为价值观,又可以称为仁尺、良知尺,仁性即良知。西哲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东海曰,良知是人的尺度。一个人若能仁义忠信,乐善不倦,就意味着良知光明,就是一个高贵的人,贵族。

我又有一副对联:独甘守拙听天命,最喜为仁作嫁衣。世人耽于乞巧乐于弄巧,我独甘于守拙。守拙是听天命,为仁作嫁则是尽人事。宣传弘扬仁本主义,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她接受她,是我不容推卸不容懈怠的责任,也是我乐此不疲的爱好。为人作嫁或许悲苦,为仁作嫁则是幸福。为善最乐,乐善不倦,此之谓也。

欢迎在文末留言区讨论

韩星

仁者无敌——儒家的战争观简述

韩星

你的目光

林安梧丨“麻木的禅”是社会不合理的压抑扭曲成的假相(含音频)

苏联利用东正教做了些什么?

弥赛亚主义:苏联政治传播中的东正教因子及其转化

林贤治

苏联知识分子的命运

海参崴:年的割裂

“崛起”成为压倒一切的追求,便是一种世界性的灾难。

刀尔登|阴谋论为什么这么流行?

蒋庆丨良知是人类历史的最后希望

王元化:激进思想有两种表现形态,一是以“人民”的名义,一是以“进步”的名义

悲人賦

一定不要错过这段音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3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