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九卿制是从秦开始设立的古代官僚制度。三公在秦朝是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秦以后多为虚职,地位上略低于宰相。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袁绍大家都非常熟悉,袁氏一族自袁绍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
影视作品中的袁绍西汉的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东汉的三公是:司徒、太尉、司空。可见东汉将丞相改成司徒,把御史大夫改成司空,太尉名称没有变。按理说太尉应该改成司马,因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曾经做过新末农民起义绿林军更始政权的司马,所以为了避讳,就没有改。东汉的三公是由西汉的三公改来的,这只是一个表面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深入分析。
光武帝刘秀西汉的三公,太尉是不常设的,没有的时候还比较多。而御史大夫呢,《汉书·百官公卿表》说它是丞相的副贰,副贰就是副手,也就是说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可见西汉的三公实际上是一元制,我们觉得西汉的三公到东汉的三公实际上是一变为三。再深入来看,西汉的丞相、太尉的级别都是万石,御史大夫是中二千石,中是满的意思。郡太守就是二千石,在二千石里面中二千石是最高的。但是东汉的三公都是万石,地位是平行鼎力的。所以说东汉的三公是由西汉的三公演变而来。
《汉书》(明朝刻本)另外,东汉的三公还有另外一个来源就是周礼。周礼六官包括: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东汉三公的官号是从《周礼》里面来的。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认为春天主生,秋天主杀。春天要处决犯人有伤天和,所以犯人都要放在秋天处决,叫做秋后问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