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

中科白癜风医院用疗效说话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1019/14103083719.shtml

论常数①以及从周之圣②,因先举一佐周之臣③焉。夫五百有余岁。文王至从周之孔子,又如是矣。盍④先徵⑤佐周之太公乎?尝思卜世三十,卜年七百⑥。说者谓昭代⑦之燕翼⑧,早兆于燮⑨伐⑩之鹰扬也。顾命世有常期,论周者不能无旷世之感;而历世有定数。佐周者当必有名世之才。虽曰历年甚多乎而维师之尚父,已令人心焉数之矣。

论道而及于文王孔子。夫孔子于文王,果何如哉?既不能载以后车,尊崇若太公之位,又不能闻风兴起,就养若太公之归。虽曰弹琴遇之,不过深仰望于岁月云遥耳。何也?亦五百有余岁焉。地相阻也千余里,不有多于五百乎?然此论地之遥,非论岁之遥也。由文王而及孔子,觉六州归化之风,已不啻有山高水远之虑。世相隔也千余岁,不有倍于五百乎?然此论岁之过,非论岁之常也。即孔子以溯文王,觉四海永情之治,又不啻有天涯地角之思。

五百有余岁,孔子与文王。尚得曰同生一时乎?假令同生一时,则是以数论之,不同五百岁之文与汤。以时考之,亦异五百岁之汤与尧舜也。天生孔子于期间,不将与一时之股肱耳目,同为我周之夹辅哉!

然而五百岁固为常数也。然而太公望固可先举也。阴符著策,韬名虎豹之篇。天生太公于五百年间,谅必同尧舜之有禹也。非然者,何必即太公而首屈一指。丹书有戒,早协飞熊之占。

天生太公于五百年间,谅无异汤之有伊尹也。非然者,胡为即太公而先举其名?若太公望,固不得以五百有余岁论之也。合之散宜生,则皆见而知之矣。岂同五百余岁之孔子,闻文王而始知尧舜之道哉!

出自《孟子·尽心下》:“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

译文:

孟子说:“从尧、舜到商汤,有五百多年。像禹和皋陶,是亲眼见到过而知道尧舜的,至于商汤则是听了传说才知道的;从商汤到文王,有五百多年。像伊尹和莱朱,是亲眼见过而知道商汤的,至于文王,则是听了传说才知道的;从文王到孔子,又有五百多年。像太公望和散宜生,是亲眼见过而知道文王的,至于孔子,则是听了传说才知道的。从孔子到现在,有一百多年,离圣人的时代是这样的不远,离圣人的家乡也是这样的近,这样的条件下,还没有能继承圣人的人,那也就不会有继承的人了!”

①常数:常,永久的,固定的。数,规律,必然性。此指常久的规律。

②从周之圣:即遵从周代礼法的孔子。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白话文意即:“周朝的礼义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孔子认为,周礼继承了夏商两代的精华,是集大成者,是维护社会秩序的理想制度。因此要从周。

③佐周之臣:此指辅助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的太公望。

④盍:(hé)文言副词。何不;为什么。

⑤徵:(zhēng)证明。《荀子·性恶》:“善言天者必有徵于人。”(善于说天的道理的人,必须用人所做的事来证明。)

⑥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占卜预测传国的世数。亦泛指国运。《左传·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⑦昭代:政治清明的时代。常用于称颂本朝或当今时代。唐崔涂《问卜》诗:“不拟逢昭代,悠悠过此生。”

⑧燕翼:《诗·大雅·文王有声》:“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毛传:“燕,安;翼,敬也。”孔颖达疏:“思得泽及后人,故遗传其所以顺天下之谋,以安敬事之子孙。”陈奐传疏:“诒,遗也……言武王以安敬之谋遗其子孙也。”后以“燕翼”谓善为子孙后代谋划。

⑨燮:(xiè)意思为谐和、调和。燮理阴阳(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燮和、协和,指宰相燮理政务。

⑩伐:征讨、讨伐。伐罪(征讨有罪的人)。此处的“燮伐”是指太公望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燮理政务,处理调解、征伐等国家大事。

鹰扬:威武的样子。逞威,大展雄才。出自《诗·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毛传:“鹰扬,如鹰之飞扬也”。

顾命:帝王临终前托以治国重任。

常期:一定的期限。《后汉书·赵咨传》:“夫含气之伦,有生必终,盖天地之常期,自然之至数。”唐聂夷中《短歌》:“生死与荣辱,四者乃常期。”

旷世:当代没有人或事物能够相比,旷世功勋;经历很长久的时间,旷世难成之业。

名世:名显于世。出自《孟子·公孙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维师之尚父:“师尚父”是太公吕望的尊称。《诗·大雅·文王》:“维师尚父,时维鹰扬。”毛传:“师,大师也。尚父,可尚可父。”句子中两个“维”字,皆是语气助词,无实意。这是以周武王口气写的诗。文王、武王皆称姜太公为师,武王之尚父。时,那时,指牧野之战时。称颂姜尚在牧野战场上,英勇善战,如雄鹰展翅般威武豪迈。

心焉:心向往之。

汤:商汤(约公元前年-前年)即成汤,子姓,名履。古书中说“汤有七名”。主要成就:灭夏建商,是商朝的开国君主,施仁政德化天下。

夹辅:辅佐、辅助。

伊尹:商汤大臣,名伊,一名挚,尹是官名。相传生于伊水,故名,是汤妻的陪嫁奴隶,后助汤伐夏桀有功,被尊为阿衡(商代官名,引申为国家辅弼之任,宰相之职)。

散宜生:两周开国功臣,“文王四友”之一,与姜尚太颠等同救西伯姬昌。西伯姬昌被纣囚禁,散宜生与姜尚广求天下美女和奇玩珍宝,打通权臣费仲关节,求纣王释放了文王。后又辅助武王灭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2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