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好呀!我是清宁。上一次我们聊到第16章: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从这一章我们了解到孔子对于射礼不复存在的感慨,随后还聊到足球为什么受欢迎?因为足球是最接近原始狩猎的运动。今天,我们接着来看看第17章的内容。
第三篇:八佾篇
第17章: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注释:
①告朔:一种祭礼,每个月的初一叫作“朔”(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月底叫晦)。
②饩羊:就是把羊宰了以后不烹饪就献祭。
译文: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
《周礼》中有提到古时候周天子每年的冬季就会颁发政令,叫政令书,也称为月令书,为来年每个月都制定政事。然后把这个政令书会颁告天下诸侯,诸侯们接受了这样的一个政令书之后,就把它藏在太庙里面(开国的君主叫太祖,太祖的庙叫太庙,比如鲁国是武王伐纣后分封给弟弟周公旦的封地,因此鲁国的太庙就是周公旦的庙)。那么从来年的正月初一开始,每月初一,都会供一只饩羊来做祭品祭告于太庙,把当月的政令书取下来,然后上朝奉行,这就是告朔礼,天子自己每月初一这天也举行告朔礼。
前面我们也有聊到过孔子所处时代是春秋末年,诸国纷争,礼崩乐坏,上到天子下到诸侯都已没有把这个告朔祭礼当一回事了,这时子贡想要把告朔礼中提供的羊也免掉,觉得没有必要再牺牲一只羊去搞这种形式。但是孔子知道这个告朔礼虽然只是一种形式,但代表着诸侯国君对天子和政令书的重视和恭敬之心,如果连这个形式都没有,那就真的连表示恭敬之心的载体都没有了,所以孔子他老人家更看重的是告朔祭礼背后所承载的意义。这一章跟前面几章的内容一样,是孔子面对礼崩乐坏,乱世纷争的一种感慨和无奈。
清宁学完这章以后感触颇多,会越发觉得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需要仪式感的,不是做给别人看来发朋友圈的,而是真的可以提高我们生活的幸福指数,就像烹饪时加了调料,经常喝白水偶尔加勺糖。比如一个小小的家庭会议,父母和孩子共同讨论着家庭事宜,会让孩子觉得更有归属感和价值感,觉得自己真正的是家庭的一员,为这个家庭也是可以做出有价值的事情。比如每个月一次跟爱人的约会,可以暂时摆脱掉沉重的工作压力,养育孩子的烦恼,那个时间只属于夫妻之间,那怕只是手挽着手散散步或坐下来喝杯咖啡,谈谈人生,对于夫妻感情的建立总是有所帮助的。
好了,朋友,今天清宁就与你唠到这里了,不知道你的生活是否也充满了仪式感呢?欢迎给清宁留言分享。我们下次再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