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好呀!我是清宁。上一次我们聊到第15章: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从这一章中,我们聊到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懂就问,也不要感到羞耻,这会比不懂装懂说错话或做错事要好得到。如果懂,也可以像孔子一样保持好奇心,真诚表示对别人的认可和尊重,两种情况都是礼也。接下来我们继续聊下第16章的内容。
第三篇:八佾篇
第16章: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注释:
①皮:皮质的箭靶。
译文:射箭的时候并不是比赛看谁能把箭靶射穿,因为人的力气不一样,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
朋友,你可能在想孔子说这么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周朝有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的教育,其中“射”指的是射箭。射箭有两种,一种指的是军事上的射箭,讲究的是武力的力量,是一种杀伤力;另外一种指的是射礼,在这一章中孔子讲到的“射”就是指射礼,属于周礼的内容之一。周武王推翻商朝的黑暗统治,建立了周朝,天下大治,于是射礼里面就不崇尚力量,而是崇尚技艺和礼仪,比赛的就不是谁的力量大,而是比技巧,比对方对礼仪和教育的理解程度,是用来修德的。
孔子也曾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个“艺”指的就是六艺,不求争强好胜,注重德行的培养,讲的是礼让敬让之心了。《传习录》中提到,如果没有“艺”,就好是一个毛头小子不去先盖房子,只管去卖画来装点门面,却不知道要将画挂在何处。
不过在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都崇尚武力,相互争斗,孔子喜欢的周礼自然也没能得到传承,孔子这样说感叹的是射礼已不复存在了,是对于礼崩乐坏的一种无奈。
此外,清宁还在这章中还学到比较有趣的一点。樊老师在书中提到《为什么是足球?》这本书的作者德斯蒙德·莫里斯从社会学、动物学、人类学等角度分析了足球为什么那么受欢迎?结论是:足球是最接近原始狩猎的运动。当人们不再需要一个技能去谋生,就可以除去里面粗鲁、野蛮、危险的部分,留下技巧性的部分,变成优雅的、可观赏的一种竞技。对于竞技比赛,用我们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里面就包含着礼让敬让之心,能观察得出比赛之人的德行,所以射礼也应如此。
好了,朋友,今天清宁就与你唠到这里了,祝你好运连连,我们下次再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