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情僧仓央嘉措被押解去北京的路上离世,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这句情诗是广为流传的,很多人却不太了解它的作者-仓央嘉措。他的一生轰轰烈烈,虽然殒命二十三岁,但从小作为转世灵童,长大后自由地生活,到后来被称为活佛转世。

如果你去过布达拉宫就会看到他的雕像,与其他雕像格格不入,坐前没有酥油灯,也没有人给他送哈达。虽然已经去世三百多年,但他的诗歌永留于世,经久不衰。在二十三岁的时候突然离世,让别人对他的死因以及生活经历产生了好奇。拥有怎样的人生经历才能写出如此震撼人心的情诗?突然离世的死因究竟是什么?

第一个阶段是作为灵童转世被人们所熟知。很久之前,有一个小村庄位于西藏南部的一座山脚下出生了一个小男孩,殊不知由于出生时间特殊,他的命运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男孩的名字叫做阿旺,在阿旺一岁生日的时候,他的家人为他举办了抓周礼,不知道是由于命运的安排还是巧合,阿旺直接抓起了五世活佛罗桑嘉措的遗物,因此桑结嘉措便有理由将其认为是洛桑加措的转世灵童,但是阿旺并没有作为喇嘛直接到布达拉宫接受正规的训练。

其中原因,要从头说起,罗桑嘉措在年2月25日知道自己快要离开人世,将自己的弟子叫到身边嘱咐重要事项,不久后就圆寂了。他的弟子桑结嘉措为了预防拉藏汗的入侵封锁了师傅去世的消息,连皇帝都没有告知。

而是找了个借口说罗桑嘉措入定修行,不见外人,入定时间长短也暂不清楚,一切事务由自己定夺,职位叫做“第巴”。此后他掌管事务长达十几年,性情也大为转变,对权力十分依赖。为了能让权利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便在附近村庄里找到了和大师圆寂时间差不多出生的阿旺,让其为自己所用。

因此在年,年仅三岁的阿旺被认定为转世灵童,赐名仓央嘉措。但是他没有进入布达拉宫而是在民间自由的生活。第二个阶段发生在在仓央嘉措民间生活的时间里,是他情诗缘起的阶段,“不负如来不负卿”“骨头越贱越硬,人与人越爱越轻”这是情郎写给心爱女生的话。仓央嘉措有两段感情经历,都无疾而终。

第一段发生在仓央嘉措15岁的时候,当时正是情窦初开的时候,遇见了女孩名字叫做仁增旺姆。尽管当地有很多男孩倾慕于她,但是仁增旺姆的心早就被仓央嘉措占领。两人私定终身,但好景不长。年,康熙皇帝出征讨伐噶尔丹,偶然间得知五十达赖喇嘛早就已经去世,因此暴怒将怒火发在桑结嘉措身上,甚至想要讨伐西藏。

桑结嘉措为了平息皇帝的怒火,直接把仓央嘉措带到了布达拉宫,事发突然,连道别都没有,他便和心爱的女人分离,甚至是永别,因此仓央嘉措写下了“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这样凄美的诗句。

此后他便被禁锢在布达拉宫成为桑结嘉措的傀儡。他不适应宫殿里的生活,但已经失去了自由。布达拉宫里严格的作息,练功,规矩压得他喘不过气,但作为转世灵童的他随遇而安,内心仍有对自由生活向往的一团火。每当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就会偷偷溜出宫,流连于热闹美好的市井生活里,等到清晨再偷偷返回去。

在这段潇洒的生活里,遇见了生命中第二个女孩卓玛,不知道是因为爱情还是内心的孤独,两个人一拍即合,互相倾诉,但没过多久桑结嘉措便发现了,残忍的杀害了卓玛,并将仓央嘉措囚禁起来。由此仓央嘉措的两段悲惨的感情结束,他也看破了红尘,伤心欲绝。

在年,拉藏汗的和桑结嘉措的矛盾愈发激烈,拉藏汗便上书皇帝要求废除六世达赖喇嘛,碍于拉藏汗强大的实力,康熙便废除了仓央嘉措,要求带回京城听候发落,但藏民将他救了出来。在一个小寺庙里休养了一段时间后,他就跟藏民告别独自踏上去京城的路。

他不想因为自己而让皇帝怪罪到藏民的身上,在回京的路上,走到青海湖的时候,他因为疾病突然去世,生命的长度仅仅只有23年。也有其他人对仓央嘉措的死有其他看法,不论如何他的一生在我们看来都是带有悲剧色彩的,被命运掌控。

结语:佛教让人忘记七情六欲,看淡一切,在生命的最后仓央嘉措做到了看淡生死,在他看来,他的一生或许是非常有意义的,由此才会写出:“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句子。没有辜负自己,更没有辜负佛祖。

在尘世中体味人生百味,才能看透人生,在每一个阶段都认真地完成该做的事,常与青灯为伴,佛祖自在心中;与心爱之人为伴,让每一个瞬间都有意义。后世的我们品读他的诗句,流连于他的人生,也要在怀念古人的同时明白一些人生的道理,才能做到“不负如来不负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