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丧权辱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予西方列强各方面的特权。伴随着西方对中国政治侵略的加深,西学对于中学的影响也在不断的加深,出现了西学东渐进的文化潮流。西学东渐,指的是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过程,通常指的是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两个时期,晚清以降,西学对东学构成实质之挑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西学东渐,正如容闳所说:
“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借西方文明之学术以改良东方之文化,必可使此老大帝国,一变而为少年新中国。”
晚清西学东渐,潮起潮落,从坚船利炮,声光火电,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浪接一浪,其势如江涛翻卷,滚滚而来,影响如水银泻地,无处不在,过程波谲云诡,时而云淡风轻,时而电光火石。社会反应则千姿百态,笔墨难摹。竭诚欢迎者有之,全力抗拒者有之,疑信参半者有之,始疑后信者亦有之。总的趋势是疑惑逐渐消解,反对声音日渐消解,西学影响日益扩大。本文将对西学东渐背景下代表性的晚清社会反应进行分析,带来自己的思考和总结。
源流之辨:西学中源
西学传入中国以后,在中国士大夫阶层有一个历时很久,影响很大的说法:西学中源。西学中源的基本观点是,西方的某些科学技术或者是某些事物,源自中国,是从中国流传出去的,中国学习这些东西,是恢复自己的旧物,不是学习西方。王韬说:
“铜壶沙漏,璇机玉衡,中国已有之于唐虞之世,火器之制,宋时已有,如金人之守汴,元人之攻襄阳,何尝不恃火炮?其由中国传如可知也。”
认为西学东源的晚清思想家很多,其中大多是从技术、器物层面上来说明西学中源。如郑观应认为“古人名物象数之学,流徒而入泰西,其工艺之精,遂远非中国能及”;王之春认为“凡西人之绝技,皆古人之绪余,西人岂真巧于华人哉?”黄遵宪则进一步,扩大到文化的各个方面,他说“余考泰西之学,其源盖出于墨子,泰西用法类乎申韩,设官类乎周礼,行政类乎管子。”即认为西方的政治制度源于中国只不过进一步发扬光大了而已。
在中国近代史上,西学中源说最为盛行的时期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也就是中国学习西方船炮技艺,近代化开始举步,中西方文化激烈冲突的时期。在西学中源论的影响下,晚清学术界出现了一股发掘、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和民主思想的风气。以前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