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西北四个姓氏本姓张,进来了解一下

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民间一直有东南西北本姓张的说法,就是说姓东姓南姓西姓北的这四个姓氏很有可能祖上是从姓张改成现在的姓氏的。我们就聊一聊这个东南西北本姓张是如何产生的?背景为何?故事与大明朝中期的寿宁侯张鹤龄、建昌侯张延龄兄弟俩有关。张鹤龄、张延龄及其全家得以发迹,封侯拜相又都源于他们有个超级牛的皇后姐姐,而且是皇帝独宠的女人,所以,顺便我们也聊聊孝宗和张皇后的些许趣闻。

这个张皇后和孝宗明明时在多年前生活却早早地过起了现代文明社会才有的一夫一妻婚姻生活,所以我严肃地怀疑两个人恰巧都是从现代“穿越”过去的。更何况那是再封建社会时代,更何况在古代社会帝王让女性充斥后宫才是正常现象和普遍被接受的。譬如儒家开创者孔子最推崇周礼,对于天子的后宫人数和设置那是明文规定的。据《礼记》记载,天子的后宫由皇后领导,皇后以下设三个夫人、九个嫔、二十七个世妇、八十一个御妻。算起来一共一百二十一个女人,一个加强连的编制。周代以降历朝历代后宫的人数、称谓都有所增减改变,但归根结底上下数千年里面惟有孝宗和张皇后这样一对儿一夫一妻过一生的奇葩皇帝家庭。

规定皇帝多娶妻,我想目的无非是多生育,多多繁衍子嗣,多子嗣也是王朝根基牢固,代际传递有力保证。换句话说,想张皇后和明孝宗这样一夫一妻的皇帝家庭,后宫嫔妃严重缺编实则是严重的违反礼制的行为,在一个崇尚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手段并以“孝”作为国家伦理道德意识的社会,且社会依旧在儒家理学思想思维惯性的氛围之中,我想当时儒生、官僚系统和社会大众是不太会接受孝宗和张皇后一夫一妻不设嫔妃的作法的。但我们今人则会积极肯定会给他们的一夫一妻并且会送上掌声和首肯。他们的婚姻非常“现代”,但却非常不古代,符合了现代文明,却违反了“当时”的礼制。

朱元璋给他朱家的后世子孙对于皇帝后宫的设置已经清清楚楚卸载《皇明祖训》里面了。皇帝的妻子们如下设置并做地位划分,首先设皇后一人,妃子数人,后妃以下,杂置宫嫔,而间以昭仪、婕妤、贵人、美人等人数不等。在嘉靖十年(年)仿古礼册立九嫔,位在妃下。所以说孝宗只娶张皇后一个妻子实际上是违反了他们家祖训的。

有明一代还有一个后宫的规定很有特色。明初规定,凡天子、亲王的后妃宫嫔,均通过选秀女的方式进行(有点像选美比赛,德智体全面考核,还要比出身),从家境清白的低级官员或平民百姓家选取,绝对禁止大臣以各种理由进献美女。所以,在明朝,除成祖徐皇后外(成祖是抢了侄子的皇位。他的皇后是徐达的女儿,光从这一点就知道朱元璋压根没有将皇位传朱棣的想法,他的心目中只有朱标一人而已),所有后妃都要“率由儒族单门入俪(夫妻)宸极(皇帝)“。而后妃挑选的地域,明初一般在两京(北京、南京)周边,明中期之后则主要限于北京周边地区。还有部分妃嫔由藩属小国定期进贡而来,如成祖的权妃便来自朝鲜。

这样规定的好处和坏处都不少,好处之一就在于明朝除了党争激烈、宦官弄权等造成大的政治动荡,却避免了以往历朝历代都或高频次发生的外戚干政的危机,很大程度上基于外戚家族都是从社会一般家庭起步,短时间难以积累足以威胁皇权和王朝的力量,很快地就会有新的外戚上台了。

孝宗一生独宠张皇后没有再娶别的女人证明了两个人的感情深厚,彼此相爱到已经容不下再多一个女人的程度,这一点我们要给孝宗点赞!毕竟皇帝是有权力以及合理理由多迎娶几个嫔妃的。孝宗单设皇后一人极大可能和他眼看前面他的父亲宪宗一朝中万贞儿万皇贵妃借着皇帝宠信恣意妄为,称霸后宫,并且严防死守后妃宫女孕育龙种,搞得宪宗虽然后妃众多但到了将死之时发现只有孝宗一个儿子,而这个儿子也是宪宗临时起意临幸(其实就是QJ,你懂得)的一个普通宫女纪氏而生。

当时,为了不让万皇贵妃发现这个私生龙种而治其于死地,派来堕胎的太监谎称其生母纪氏是肚中生瘤非怀孕,才偷偷将其养在宫中。养在后宫,东躲西藏,看过了太多万贵妃凭借宠信祸乱后宫,颐指气使,弄得后宫乌烟瘴气。宪宗朝后期,长子和太子都死掉后,万贵妃毕竟年岁已高无法再有孕育,更别说亲生一个儿子了,这才下令后宫努力生育,保证皇嗣不绝,所以,等到宪宗要闭眼,孝宗这个东躲西藏生活的皇帝龙种已经是儿子里面的老大了。有了宪宗朝后宫的前车之鉴可能也是孝宗不打算安排太多后妃的原因,避免后宫混乱局面。顺带说一句,宪宗的万贵妃那可是比他大了整整十七岁,所以有人说宪宗和万贵妃既是夫妻也是母子,总之生理和心理都非常的依赖她。

孝宗对待张皇后那可谓宠妻狂魔,皇后生病都是皇帝亲手喂药。有一次正在喂药后,服侍皇后睡下,突然感到自己要打一个打喷嚏,孝宗这时一手捏住自己的鼻子,一手捂住自己的嘴,蹑手蹑脚急速跑出卧室,到了寝殿外面才把这个喷嚏给打出来。原来,他是怕打喷嚏的声响,动静惊醒刚刚熟睡的张皇后。感情可见一斑。平日里,两人每天是同起同卧,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朝夕与共。

张皇后也不遑多让,要加一个”更“子,不仅是宠夫狂魔还是宠弟狂魔。

孝康张皇后,北直隶兴济人(现河北省沧县)。与明朝其他大多数皇后、妃嫔多自武将之家不同,她来自文人家庭。她的父亲张峦由贡生入太学,是一名国子监监生。据说当年她的母亲生她时曾经梦到有月亮入怀。古代但凡天赋异禀之人、皇家贵胄等出生时都得有点神迹才行。等她成化间被选为太子妃时,当时还是太子的明孝宗对她可谓一见钟情、一见倾心。张皇后性格其实有些泼辣的,孝宗对她那是百般忍让、百依百顺,也包括她的父亲和兄弟。

有一次,张皇后的两个弟弟应邀参加宫廷举办的晚宴。两人居然趁孝宗离席出恭之时,轮番戴起皇帝皇冠嬉闹。这在皇权至上的古代绝对是大逆不道重罪,当时大太监何鼎上前阻拦二人荒唐无稽行为。时间到了弘治十一年,二位兄弟又一次入宫,居然在皇宫之中强奸宫女,何鼎大怒,随手抄起金瓜欲将二兄弟打死,被当时另外一名受到孝宗宠信的太监李广所阻止。随后,何鼎以二兄弟以“无人臣礼”为由,将此事上奏给孝宗。谁料明孝宗不但没有处罚两位小舅子,反而让锦衣卫将何鼎下诏狱。再到后来,张皇后指使李广将何鼎杖杀于诏狱之中。

孝宗去世后她的儿子武宗登基,她成了皇太后。在整个武宗一朝,她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一言九鼎、说一不二。正德五年时,进封为慈寿皇太后。武宗一朝,他们家作为皇家外戚权势熏天更加为所欲为,做了很多伤天害理横行乡里的坏事,但顶着皇家亲戚的名位哪有官府官吏敢管呢?

武宗驾崩嘉靖皇帝即位,嘉靖皇帝可不是武宗的儿子,而是朱家族内旁支,由此张皇后和她们家族的好日子也就结束了。

初登大宝的嘉靖皇帝经过议大礼等一系列的政治斗争终于摆脱了这种强加的父母身份,但是对于张皇后(其实也是皇太后身份了,为了统一下面还沿用张皇后的称呼,保证前后一致)的怨气却与日俱增,于是对她采取冷暴力。嘉靖三年,皇帝自己的母后兴国太后过生日,他召集朝中命妇进入宫中为其庆贺。但是轮到张皇后过生日时,世宗却严令不许任何人进宫为其庆祝。大臣们都觉得此事不符合礼法,纷纷上疏劝说,可是铁了心要世宗帝给张皇后点颜色,始终不同意。从此之后,张皇后每年生日就只能在凄风苦雨和孤寂中度过。

张皇后与世宗生母蒋太后不和,引起世宗对张太后的不满,他尊封自己生母、祖母,对张皇后并不十分礼遇,如有臣子上奏还降罪,之后又将张太后的称呼由圣母改为伯母。

见到张皇后失势,大臣们纷纷上疏弹劾张皇后的兄弟张鹤龄在外多行不法之事。一方面张的张鹤龄确实太大,两一方面嘉靖皇帝终于拿到了一个借机推翻张皇后或者发泄愤怒的好借口,于是便将张鹤龄定为谋反大罪。谋反在明朝属于十恶不赦的大罪,是要诛灭九族的。张皇后为了救他兄弟多次欲求见嘉靖皇帝,嘉靖皇帝一次也不见。后来她的这个大弟昌国公张鹤龄不明不白死于狱中。

张皇后多次为其弟苦跪求情不果,导致一病不起。晚景凄凉的张皇后于嘉靖二十年(年)八月崩,而张皇后甫逝世,世宗就把她的小弟弟建昌侯张延龄给处死了。延龄的女儿是嫁给第六十三代衍圣公孔贞干,可见张家在权力达到高峰时的社会名望有多高,家庭条件有多好了,能和天下第一的孔家联姻而且是衍圣公,那一定得是门当户对、旗鼓相当及名门望族了。

可是张家到了嘉靖一朝运势就不断下滑,待到张皇后一死,更是失去了可以庇佑的大树。曾经显赫无两的张延龄已被抓入大牢,张家上下的子弟就为了免于被满门抄斩,提前相约结队逃难,分成四个方向(东南西北)逃难,改张姓为逃跑的方向的方位字,以便于日后亲戚相认,寻根问祖。于是就有了”东南西北本姓张的故事。

张皇后和他的两个兄弟这一生都没有得以善终,令人扼腕叹息,感慨命运无常。人不可有权便猖狂,应该是内心平静地心安理得地接受上天能给予你的好与坏,平静的生活,知所进退,不作妖,求一个善终结果最需要最重要。凡事事后再后悔即说明做得不对,没有事先预估到结果和承受力。怀璧其罪,某角度上说,同为凡夫俗子的我们也颇为同情。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