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有本古籍,内容你也许耳熟能详

中国有本古代典籍,其内容脍炙人口,名句满目,几乎人人耳熟能详几句;其思想精髓,引人向善,被世代奉作为人处事的道德标准。

如:“不食嗟来之食”,告诉天下所有寒士,要有骨气,做自食其力的人;

又如:“差若毫厘,谬以千里”,时刻警示我们所有人,做事要一丝不苟,才能避免重大错误;

又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人的成长,只能通过学习和打磨才能实现;

再如:“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告诉我们礼节是相互的,人与人如此,国与国也如是;

双再如:“修身齐国治国平天下”,既朗朗上口,也成为了历代有志者们的人生抱负和道路指引。

以上的种种名句,相信每个人都熟背,却很少人知道它们出自于哪里。这里就揭晓答案,它们全都来自:《礼记》!

《礼记》,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一部著名的儒家经典,与《仪礼》《周礼》并称“三礼”,并为其首,对后世礼仪的影响甚大。正是因为它饱含修身做人的准则和道理,所以虽然我们天天与它相伴,却又对它浑然不知。它的核心思想,其实与我们天生就浑然一体。

我也是这几天看央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才又记起《礼记》的存在。也了解到《礼记》做为如此著名的古籍,其实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太出名,不如“三礼”其他两著被重视。其命运由汉代学者郑玄为之作注而更改变。郑玄作为东汉名士,一生却命运坦坷。因为人正直,不甘为虎作帐陷害忠义,而祸及自身,被禁足家中十余年。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有足够时间与《礼记》相伴,用心为其做注,使这本名著,更加为人熟知,终成“三礼”之首。而郑玄,也因此而著名,被世代所铭记,其生命也长存于历史。

向不为命运屈服、终成伟大事业的先人们致敬!

《典籍里的中国》剧照,丁勇岱饰郑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