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你又知道多少

花好月圆人团圆,对于中秋佳节,自古就有很多神奇的传说,也有文人墨客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更有对仗工整,平仄分明的众多对联,当然,少不了猜灯谜,吃月饼等富有智慧与情趣的民间娱乐形式。那么,关于中秋,你又知道多少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时节,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首先我们就先聊一聊中秋的由来。“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其次,就是关于中秋的神话故事。1.嫦娥奔月:相信这个传说对于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相传,后羿射日后,从王母娘娘处得到一包成仙药,交给妻子嫦娥保管。不料这一幕被小人蓬蒙看见,趁后羿外出狩猎,逼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情急之下吞服仙药奔月。后羿归来后,只能仰望夜空,对着月中身影呼唤爱妻,并摆上香案、放上果品,遥祭嫦娥。就这样,中秋节这天祭拜月亮的习俗世代相传。另有一版本说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吃了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嫦娥向丈夫倾诉完懊悔后,又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嫦娥奔月2.吴刚伐木:又被叫为“吴刚伐桂”,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这就是传说中的吴刚在伐桂。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汉朝西河人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砍伐桂树。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几千年来,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李白有诗云,“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另有传说吴刚又叫吴权,是西河人。炎帝之孙伯陵,趁吴刚离家三年学仙道,和吴刚的妻子私通,还生了三个儿子,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此惹怒太阳神炎帝,把吴刚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作为对吴刚的惩罚。吴刚的妻子缘妇由于内心负疚,便叫三个儿子,一个叫鼓、一个叫延、一个叫殳斨,飞往月亮,陪伴他们名义上的爸爸,度过那漫长无尽的清冷岁月。吴刚的三个儿子叫鼓的变成了蟾蜍,叫延的变成了玉兔,叫殳斨的变了叫“不详”天癸。从此殳斨开始制作箭靶,鼓、延开始制造钟、磬,制定作乐曲的章法。所以寂寞的广寒宫时常仙乐飘飘。后世,唐明皇漫游月宫的时候把这些游乐曲记录下来,回到人间,创作了《霓裳曲》。当然,后世还有版本说吴刚伐桂是因为和嫦娥私会,被玉帝惩罚。以及吴刚伐桂是为了酿造桂花酒等,就不详细诉说。吴刚伐桂3.玉兔捣药:玉兔捣药,道教掌故之一,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另有版本说玉兔本是后羿,因为嫦娥奔月,而又思念后羿,后羿为了和嫦娥在一起,情愿变成了她最爱的小动物——玉兔。可惜嫦娥始终不知玉兔就是她日夜思念的后羿!当然,对于玉兔的来源说法很多,大家可以留言分享。玉兔捣药4.玄宗游月: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玄宗游月再来聊聊中秋诗词。中秋月圆,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正是一年中最有诗意的时节,也是最适合吟诗作对的了!最熟悉的莫过于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有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寄远》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陆龟蒙的《中秋待月》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苏轼的《中秋见月和子由》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李白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最后要聊一下的是中秋习俗。1.赏月:“月是中秋明”,赏月古称玩月,跟其他景物一起观赏更有韵味。2.吃月饼:“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3.观潮:在浙江一带,观潮可谓又一盛事。4.拜月:我国自古就有在中秋节祭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相传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的仪式,向明月寄托对未来的希冀。5.燃灯:花灯悬于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6.玩兔儿爷:兔儿爷是中秋节期间,给孩子们玩耍娱乐的一种泥塑玩具。主要流行于北京一带。7.听香、偷菜:听香,又叫拈香,古代还可占卜。偷菜,台湾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主要流行于台湾地区。8.饮桂花酒: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好了,关于中秋,你还知道多少?文章的最后,留两个灯谜,一为应景,二为娱乐,转动你的大脑吧。1.愿教青帝常为主(猜气候用语)。2.千里相会两倾心(猜物理名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2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