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靠谱么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119/6010333.html引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室,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社会与学校教育如此发达的现代都还备受人们的重视,那么在中国古代那个教育不发达的年代里,显赫的统治阶级是如何通过家庭教育来完成孩子的教育呢?中国自古以来便有着崇尚礼教的传统,早在先秦时期,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起源,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也诞生了。在《周礼》这部完善的典章制度里,便记载了包括周王室家庭教育在内的许多西周规章制度。从掌管周王室家庭教育的职能体系,到家庭教育的内容,《周礼》详实的记载无疑给后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周代的王室家庭教育的切入点。一、体系完善、权责分明:周王室家庭教育的职官系统与现代社会不同,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目的很简单,无非是“孝”与“忠”二字,即为家培养孝顺之子,为国培养尽忠之臣。在这种教育目的的指引下,家庭教育往往把“齐家”与“治国”相联系,正所谓“修生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家国一体的教育方式便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主旋律。在周朝那个有着相当完备礼法制度的朝代,周王室的家庭教育也有着十分明确的规定,首先在负责对周王室进行家庭教育的官员上便有十分明确的职责界定。首先在职官设置上,《周礼》便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王室家庭教育中,作为“家长”的周王自然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实施者,而在王之下,则是有太宰、内宰、九嫔等天官与大司徒、师氏、保氏等地官负责教育的各项具体事务。周王室的家庭教育与周代的其他制度一样,都是周王意志的体现,而太宰与百官则负责制度的执行。根据《周礼》中对太宰的记载:“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便可得知太宰在于周代政治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其不仅要统领百官、辅佐周王治理国家,也要在周王室的家庭教育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西周王室家庭教育的对象并不仅仅局限于王室子弟,后妃也是重要的教育对象。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不仅教授不同的内容,教育的职责也由不同的群体承担。周王后妃值得是王后在内的“六宫”后妃们,针对她们所进行的家庭教育主要依靠内宰、典功妇、九嫔等对周王的后妃进行教育,让后妃们掌握“妇职”、“妇德”、“阴礼”等内容。而对周王室子弟进行家庭教育的职官与针对后妃的职官大不相同,主要是由“师氏”与“保氏”负责,两种职官的教育内容与目的也大有不同。根据周礼记载:“师氏掌以美诏王。以三德教国子。”“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之道。”在周王室的家庭教育体系中,保氏负责“六艺”、“六仪”,师氏负责“三德”、“三行”,职权清晰,泾渭分明。除了天官与地官两大体系,西周负责天下礼事的春官也在周王室子弟的家庭教育中起到了一定作用,而其中负责教育的主要是大司乐、乐师与大师,以此来培养周王室子弟的道德情操以及礼乐基础。二、官师一体,家国同构:周王室家庭教育的鲜明特点根据《周礼》中所记载的周代王室的家庭教育体系便可以很明了的看出“官师一体”的教育特点。太宰、内宰、保氏、师氏等职官不仅仅是周王室的教师,也是处理国家政事的官员。其中太宰被称为“凡教、礼、政、刑、事五职,无所不统也”,可见“教”只是太宰所承担的五项职权之一,而更多的是要辅佐周王处理国家政务。不仅是太宰,保氏与师氏也在除了教授王室子弟“六艺”、“六仪”、“三德”、“三行”外,也有着自己的本职工作,比如师氏要负责王宫的守卫,保氏则需要陪同王参加祭祀、接待宾客以及征伐、丧事等事物。而负责后妃教育的内宰、九嫔等职官,除了教化的职能,还要负责王后处理祭祀事宜。由此可见,《周礼》中所记载的进行家庭教育的职官,基本都在国家担任一定的职务,并有着协助周王或周王后处理政务的职责,教育并不是他们唯一的任务,深刻体现着西周王室家庭教育体系的官师一体的特点,而这也映衬出“家国一体”的传统。《周礼》中记载的那些教育体系、方法与准则,不仅仅是为了监督和教育王室子弟,更重要的可以为全国的平民树立一个典范,起到教育的作用。正是为了应对周代社会教育的缺乏,即学校教育的缺少,并且多为贵族所把持的局面,周王将教育的内容与方式,通过政令自上而下的传授,让平民接受教育后,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以保证周代的礼治得以顺利推行。让那些从没有机会能去到学校的平民也能通过家庭传授的方法,获得良好的教育。在这样自上而下、自长而幼的家庭教育方式下,家与国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礼法与文化也不再仅是居于庙堂之上的贵族专属,而逐渐渗入到平民的生活之中。三、巩固统治、树立榜样:周王室家庭教育的复杂内容教育的内容是从教育的目的出发的,周王室的家庭教育也不例外。周代历任统治者出于巩固统治、给平民设立榜样的政治需要,从而十分重视王室成员的教育。根据王室子弟与后宫王妃的教育需要不同,周王室的家庭教育内容也因此划分为了两部分。针对王室子弟,教育偏重于道艺、品德教育、礼仪、言行等,而后妃们则基本是接受“阴礼”、“妇言”、“妇德”等内容的教育。·王室子弟的教育内容王室的家庭教育并不是起源于周朝,而是经过了夏商两朝的发展,后周公总结才建立了周王室的家教制度,在王室子弟的教育上,主要包括道艺、品德、礼仪、言行等四个方面。所谓“道艺”教育包括了六大主要内容,即五礼、六乐、五驭、九数、六书、五射。“道艺”教育是王室子弟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这六项内容大到军、国之礼,小到驾驭算法,不可不谓之齐全。也正是通过如此复杂的“道艺”教育,才能达到周王所期盼的那种“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目的。其次便是品德教育,由古及今,德育在教育中始终占据着中心地位,而德育的主要内容便是由统治者所决定的,周代也不例外。周王通过对王室子弟的道德教育来巩固自身统治的需要,培养拥有着合格品德的周王室子弟。负责德育的主要是师氏与大司乐,其中师氏负责“三德”教育,即至德、敏德、孝德,这也是周王室要求的道德与行为的根本。而大司乐负责的便是“乐德”教育,通过“乐德”教育,王室子弟应该习得忠于君主、刚柔得当、恭敬、有原则、孝顺、友爱等品德。第三个便是礼仪教育,周代是一个十分崇尚礼法的朝代,周人对礼仪方面的教育十分重视,故“礼仪”也是周王室子弟不得不学习的必修课。负责这方面教化内容的便是保氏与乐师了。诸如“六仪”内的祭祀之容、宾客之容、朝廷之容、丧纪之容、军旅之容、车马之容便是主要的学习内容。最后一个便是言行教育,这一教育也是由师氏和大司乐所掌管负责的。而主要教育的目的便是让王室子弟有合乎礼的行为举止。根据《周礼》的记载,在周代王室教育体系中,负责语言教育的是大司乐,内容是让王室子弟掌握运用语言技巧。师氏负责王室子弟的行为教育,即“三行”教育,“孝行、友行、顺行”三大内容。·周王后妃的教育内容与王室子弟相比,后妃们所接受的家庭教育的内容有很大不同。周王后妃学习的主要内容多为有关阴礼、妇学、妇职等方面。在《周礼·天官·内宰》有这样记载:“以阴礼教六宫,以阴礼教六嫔,以妇职之法教九御,使各有属,以作二事,正其服,禁其其邪,展其功绪。”在《周礼》中,后妃们除了“阴礼”的教育之外,“妇职之法”也作为王后以及其他后宫嫔妃接受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还有相应的礼法教育,如端正后妃穿着、禁止奇装异服、记录后妃品行等,而这些教育的目的便是提高后妃们的基本素养,并协助王处理好后宫的事物。结语我国古代的家庭教育经过夏商两朝的发展,到了周代时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通过一整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加上内容充足的教育内容,使得周王室子弟与后宫嫔妃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同时给难以接受社会教育的周朝平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榜样以及学习的内容。如今的教育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移交到了发达的学校教育体系上,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还是不言而喻、难以替代的。当下我们并不需要如周代那般有如此细致的家庭教育,但是也有不少可以借鉴的地方,比如“德育”、“礼仪”等等。家是一个人社会化的起点,更应该发挥好应有的“第一所学校”的作用。参考文献:《周礼注疏》《战国策》《西周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