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二爷为啥整天捧着一本《春秋》在读?因为春秋时期的那段历史,好歹还有点儿道义可言,过了春秋以后的战国,那可就是尔虞我诈的世界了。春秋时期,两国交战前,一般都会明摆了告诉对方自己要出多少人马,在哪儿约定个时间,打一场群架。可是战国时期,情况就不同了,各种偷袭、诈降、埋伏此起彼伏,美其名曰战术。经历过战国以后,大家肯定会觉得春秋那帮人是不是傻?其实这也是历史发展的一个过程。过去大家都是老实人,有什么就说什么。可是后来有一帮人发现,撒谎可以谋取更多的利益,所以就开始有人撒谎。结果社会上到处都是撒谎的人以后,又开始讲究搞信用体系了。为啥?并不是社会要杜绝撒谎,而是因为大家都在撒谎的时候,撒谎就没有那么高的收益了。只有让少部分人撒谎不用负责,多数人撒谎需要承担责任,社会才能良性发展。东周时期,之所以要被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主要就是因为这两者的社会信用存在巨大差距。一、春秋时期不讲信用,是会被谴责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最近来看,周幽王是被自己的老丈人给坑了。不管怎么说,这个时间直接导致了周王朝一分为二。周幽王以前的是西周,周幽王以后的是东周。东周时期的周天子,已经没有多少威信可言了。因此社会信用体系,其实也在不断地被挑战。说春秋讲究诚信,不是说没有人不诚信,只是不诚信的人会付出代价以及会遭到谴责罢了。举几个例子大家便一目了然了。1、晋惠公忘恩负义。帮助晋惠公上台的,有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一个是秦穆公,一个则是晋国老臣里克。秦穆公不仅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落魄时的晋惠公,而且还用武力帮他夺位。晋惠公很感动,所以答应知道他做了晋国国君,一定把河西八城割让给秦国。可惜晋惠公上台后,不仅踹了秦穆公的女儿,而且还否认了当初的诺言。此外里克的下场也不好,晋惠公上位后,担心里克会跟重耳联合起来灭自己,所以就逼着里克自尽了。一切看似很完美,晋惠公用忘恩负义的方法保住了自己的地位。可惜没多久秦穆公就带兵活捉了晋惠公,不仅把河西八城割让了过来,还把自己的儿子送到了秦国做了人质,这才算罢休。2、瓜熟而代。这个故事就更雷人了,齐襄公早年也是有宏图大志的,不过在一件不诚信的小事上,却让他吃尽了苦头。早年他派遣连称、管至父两个人带兵镇守在边境葵邱。那个时候除了都城其他地方都不值一提,所以这两个人就问啥时候能换防啊?齐襄公张口就来,表示现在西瓜刚刚成熟,等到明年西瓜成熟以后,一定派人来替换你们。熬一年混点军功也是有好处的,所以他们就认了。可是第二年西瓜熟了,连个换防的人影都没有。他们俩就着急了,没想到齐襄公不仅把这事儿忘了,而且脾气还不小,表示你们再等等,明年西瓜熟了再找人接替你们。连称和管至父终于知道,齐襄公是个不讲诚信的人,所以就联合公孙无知等人一起,里应外合把齐襄公给宰了。从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就能发现,春秋时期如果不讲诚信,那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且还会遭到当时的人各种批判鄙视。讲诚信是一种社会习惯,如果绝大多数人都讲诚信,那么就会良性循环。否则肯定是恶性循环,显然后来的历史都是恶性循环。以至于后来人觉得,诚实成了贬义词,成了愚蠢的代名词。二、战国时期,尔虞我诈可就此起彼伏了。春秋时期,两国交战,很少有灭国的。因为大家都是周天子的好朋友和亲戚,而且大家都讲究礼仪诚信。但是到了战国时期,两国交战可就是灭国大战了。都知道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其实战国七雄兼并的小诸侯国,不知道有多少。楚国可能是兼并诸侯国最多的一个国家,估摸着有45个诸侯国葬送在楚国手里。所以说这一时期的历史,直接就乱套了。各路诸侯野心膨胀,道德、诚信思想完全禁锢不住这帮人的野心,因此出现了各种惨剧。1、三家分晋。这是春秋走向战国的一个重要标志。过去晋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各路诸侯中实力最强。当时智家、赵家、魏家和韩家,是晋国的四大家族。这四家人有自己独立的封地,因此逐渐弱化了晋国国君的统治力。所以智伯瑶为了重振晋国实力,就主张四家人同时拿出点土地和人口归还晋国国君,这样一来晋国就能强大。智伯瑶为了达成目的,首先拿出了一个万户邑给晋国国君,魏家和韩家迫于智伯瑶的压力,所以也只好屈服了。唯独赵家死活不肯。因此智伯瑶就带着魏家和韩家一起攻打赵家,结果赵家联合魏家和韩家反倒是把智家给灭了,并且瓜分了。此后赵魏韩三家索性把晋国一分为三,彻底给兼并了。身为人臣,智伯瑶的做法的确是有春秋忠义在里面的。可是赵魏韩三家没有忠义可言,结果也没人说他们的不是,因为世道变了,反倒是有人觉得智伯瑶多管闲事。2、张仪戏楚。一提到张仪,很多人都是交口称赞,没办法人家口才好,脑子又好,不被称赞才怪。可问题是张仪曾经也做过一件相当不体面的事情。秦惠文王时期,秦国想要揍齐国,但是碍于楚国和齐国的联盟,所以就派张仪去说服楚国。张仪到了楚国,告诉楚怀王,只要他和齐国断交,那么秦国就愿意献出商於里的土地给楚国。楚怀王一听,这买卖实在是太划算了!不动一兵一卒就能得到这么多土地,于是楚怀王爽快地答应了。等到楚怀王来要土地的时候,张仪假装摔了一跤,三个月没有上朝。楚怀王以为张仪觉得他跟楚国断交不够彻底,所以他索性就派人跑齐国把齐宣王骂了一顿。气得齐宣王果断与楚国绝交。这个时候张仪却表示,秦国愿意将商於6里之地给楚国。里一眨眼成了6里,气得楚怀王立刻发兵攻打秦国。没想到换来的是秦齐联盟合伙把楚国胖揍了一顿。总结:春秋和战国的道德标准不同。春秋时期,不诚信,不讲究礼仪,那是会遭到谴责的。可是战国时期,不诚信成为了聪明,不讲究礼仪,成为了懂得局势的变化。所以我认为这两个时期,不光是天下局势改变的一个时期,更是思想、道德、文化发生质变的两个不同时期。周礼不存,人心不古,说的就是从战国开始的历史。参考资料:《史记》、《春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