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故事孔子面对困境都是怎么做怎么想

01、感慨岁月飞逝孔子周游列国历经14年时间,不断宣传自己的仁政主张,极力想恢复周礼制度,始终没有被各国君主接受。孔子站在奔流不息的大河面前,发出了岁月飞逝的感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孔子站在大河之上说:“流逝的岁月就像这条大河啊!不分白天和夜晚(川流不息)。”02、返回鲁国潜心修学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孔子晚年从卫国返回鲁国,结束了颠沛流离、周游列国的生活。虽然寻找贤德君主推行仁政的理想落空了,出仕不成,但他不改初心,潜心研究音乐,整理《雅》、《颂》,也就是现在的《诗经》。孔子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回来后整理音乐,使得《雅》、《颂》有了适当的位置。”03、不能尽忠何不尽孝?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论语·子罕》)孔子说:“出外就服侍公卿,入门就服侍父兄,丧事不敢不勉力去做,不被酒所困扰,这些事我做到了哪些呢?”“出则事公卿”,是为国尽忠;“入则事父兄”,是为长辈尽孝。忠和孝是孔子极力倡导的仁德理念,做不了官,尽不了忠,那么,就做到在家尽孝。这也是周礼的要求。04、居住陋室又怕什么?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9.14)孔子想要去九夷居住。有人说:“那个地方太破陋,怎么能居住?”孔子说:“君子住在哪里,怎么会破漏呢?”九夷是古代中原地区以东边远地区,闭塞落后愚昧不开化。孔子认为,艰苦的地方才能磨练人的意志,更加有助于仁德修养。只有君子去到那些地方,传播文化,改变陋俗,哪些地方就不会再闭塞落后了。艰苦的环境不会改变君子的高尚品德,所以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君子不会陋,哪些地方也不再陋。05、怎样对待后事?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孔子病重了,子路安排同门弟子充当家臣(准备料理后事)。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论语·子罕》9.12)孔子的病期间好些了,(知道了这些事)说:“很久了,仲由做这些欺诈的事情!我没有家臣而冒充有家臣。我欺骗谁呢?欺骗上天吗?况且我与其死在家臣手里,还不如宁可死在你们这些弟子手里?而且纵使不能按照大夫葬礼规格来大葬,我就会死在道路上吗?”孔子反对用弟子当家臣充门面,大办丧事,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违反周礼规定,不是大夫身份却攀比大夫身份办丧事,这是乱了礼数;二是不能允许欺骗行为,骗谁呢?欺骗上天吗?但也不能不讲礼节,小葬的礼节还是得有的,总不能死在半路上没人管吧?这也是遵从周礼的规定。其实,孔子很愿意看到弟子为他操办后事,怎么说自己还做过鲁国的大司寇,礼节是要有的,只不过不要太过分。这样,也能体现师生感情吧,不枉为师一回。06、千古长叹: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孔子为了恢复周礼奔波劳碌辛苦一生,结果并没有从心所愿。到了晚年,他看到社会动乱,诸侯纷争,恢复周礼似乎已经成为泡影,发出了声嘶力竭、无可奈何的千古长叹。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论语·子罕》9.9)孔子说:“凤鸟飞不来了,黄河里出不来图画了,我这一生完结了!”凤鸟是传说中的一种神鸟,神鸟出现预示着天下太平。河图是古代传说,黄河出现图画,也就是八卦图,预示着圣人出现治理天下,社会进入太平盛世(《尚书·顾命》)。孔子一心希望恢复周礼,看到政治清明,天下太平。因为无望,才发出这样深沉悲戚的感慨,叹息自己一生将尽,而志愿没有实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