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崇尚周礼,在某事上却默认了弟子们的所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颜回独得孔子老师心传,不幸早死,孔子最为悲痛。安葬颜回时,孔子却坚持以礼治丧。“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颜回去世,同学和颜回感情都很深,希望厚葬颜回。“子曰:不可。”老师不同意,为什么不同意呢?按照周礼,不同的人葬礼是有标准的,颜回不是士大夫,只能按照庶人的标准来安葬,并且颜回家境贫困,厚葬不合礼又不符合他的家境,所以孔子不同意厚葬颜回。结果“门人厚葬之,”孔子的弟子们还是厚葬了颜回。所以孔子就说,“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颜回对待孔子像对待父亲一样,古代师徒如父子,父母给了孩子生命,而老师给了孩子慧命,学生跟着一个老师要学习很多年,有的甚至吃住都在老师家里,所以师徒感情很深。孔子在这里讲,我却不能视颜回象自己的孩子一样,如果是孔子的儿子,孔子一定会按照相应的身份来安葬,孔子的儿子孔鲤就是这样安葬的,因为孔子是守礼的。但是颜回的葬礼毕竟还是要他的父亲颜路做主,而颜路和这些弟子们的想法都是要厚葬颜回,孔子老师也没有办法。所以孔子最后说,不是我不按照礼节安葬颜回,是颜回的这些同学们坚持这么做的。在《论语古义》中载:“门人徒知爱颜子,而不知所以爱颜子,惜哉!”弟子们只知道孔子老师很爱颜回,而不知道爱颜回的真正原因,可惜啊。孔子和颜回的交流是在道的层面上的交流,关于性与天道除了子贡和曾子多少有点感悟外,其他的弟子都没有谈及。所以颜回去世,孔子除了伤心失去爱徒外,更悲伤的是圣贤道统的失传。李炳南先生在《论语讲要》中谈到,“《礼记》里记载子游问丧具,孔子答以‘称家之有无’,家里富有,也不能逾礼厚葬,无财则不可以备礼。颜子家贫,又未出仕,厚葬便不合礼,孔子不许可,实为爱之以德,奈因颜子之父颜路作主,师徒虽如父子,毕竟不是父子,终于不能止其厚葬,所以自歉而又责备门人。”丧具就是丧礼用具的多少,引申为薄葬、厚葬。孔子说要看家里的贫富,家里富有丧礼用具可以多一些,但是过多就不合礼了。家境贫寒,就不可厚葬。颜回家贫,又没有当官,厚葬便不合礼,孔子不让厚葬,是从颜回的德行方面考虑的,不使颜回的葬礼落个违礼的恶名。师徒虽如父子,毕竟不是父子,孔子最终没有阻止厚葬颜回,孔子最后是表达自己的歉意又是在责备学生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