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专家 http://m.39.net/pf/a_4350709.html希腊古典文明与中华古典文明,同时存在,同样伟大,各成体系。
雅典奴隶制民主
希腊古典时期的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是西方民主制度的起源,对西方政治体制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令人深思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却是奠基于不民主的奴隶劳动所创造的财富之上的。比如,奴隶们被强迫役使开采银矿,受到残酷的剥削。虽然奴隶和客籍民(即居留在希腊城邦中的外邦人)构成了居民的大多数,但他们却并未得到任何公民权。另外,希腊妇女的社会地位很低,而雅典城中妇女的地位则比其他城邦的妇女还要低,她们不能拥有财产,也没有政治权利,包括没有选举权、不能担任法官等。各种公共设施,如法律设施、医疗设施和剧院都不对妇女开放,奥林匹克运动会也不准女性参加。主流的剧作家和哲学家都宣扬女性天生地位低下,并警告如果女人得到了太多的权利将会引起严重后果。然而,有许多西方史家讳言这一点。
据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记载,在梭伦改革之前,“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宪法中最残酷和苛虐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尽管梭伦改革废除了农民的债务并禁止债务奴役,但梭伦按收入的多寡把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各等级的政治权利是依其财力大小确定的。梭伦还从4个部落各选出个人组成“四百人会议”(到亚里士多德时期,这人改为抽签),再从各部落选出40人,最后从这40人中抽签选出“九执政官”,并规定按其财产等级抽签选官,财产越多的人权利越大,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后来的古希腊雅典僭主庇西特拉图夺得政权并不是依靠选举而是靠发动政变。再之后,克利斯梯尼为了防止像庇西特拉图这样的僭主上台,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以10个地域部落代替过去的4个氏族部落;以每部落选50人轮流执政的“五百人会议”代替过去的“四百人会议”;每部落选出1人组成“十将军委员会”,共掌军权;实行“陶片放逐法”,以防僭主政治再起。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改革的受益者仍然局限于拥有公民权的一小部分人。
《周礼》制度设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儒家文化在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儒家经典的《周礼》,是一部通过介绍官制和政治制度来表达治国方案的著作,内容极为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周礼·地官·乡大夫》载:“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乡老及乡大夫率其吏与其众寡,以礼礼宾之,厥明。乡老及乡大夫、群吏献贤能之书于王,王再拜而受之,登于天府,内史贰之。退而以乡射之礼五物询众庶……此谓使民兴贤,出使长之;使民兴能,入使治之。”“比”就是“比较”,参加“比较”的是“万民”。“考”即“考察”、“考核”。“考”的内容是“德行”和“道艺”,实质就是“德”与“才”。这种考察,是每年都要进行的,而且一年中不止一次。“三年大比”则是在随时考察的基础上,集中进行人才筛选。“众寡”即民意代表。也就是说,对从基层选出的贤能候选人进行最后的筛选,将名单报送到国家,而王对此并无决定权,只是“再拜而受之”,交给“天府”,并由内史抄录副本。然后还要回到本地征求所有民众的意见,根据候选人在乡射礼中的表现决定取舍,无异议后由春官的内史行文至天官大宰处签署,下达正式任命文件,出任地方官或担任联邦公职。
《周礼·夏官》载:大仆“掌诸侯之复逆”,小臣“掌三公及孤卿之复逆”,御仆“掌群吏之逆及庶民之复”。这是说,三公以至庶民皆可面议或上书言政事。即使是王,也要接受来自“臣”和“民”两方面的监督。
《周礼·地官·保氏》记载:“掌谏王恶。”《周礼·秋官·小司寇》的职责之一就是:“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三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也就是说,当国家遇到危险、需要大规模移民或弹劾暴君、另立新君这样的大事时,都要召集万民(此处可能指百姓等民意代表)在王宫门外的广场,进行咨询,征求万民的意见。
据专家考证,《周礼》(原名《周官》)是战国时期魏文侯组织以孔子门人子夏为首的西河学派学者编撰的。虽然《周礼》所载政治制度并未完全实行于当时社会,但有关“三询”之制在同时代的其他古籍中却是能够找到相应史迹的。
《国语·周语》载邵公曰:“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可见,这是在西周时期实际实行过的政治制度。
《汉书·艺文志》说:“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古代称民歌为“风”,所以称采集民间歌谣为“采风”。采风就是采诗,说明西周至春秋时期,确实存在一种“采风”制度。《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就是这些采诗之官从各地民间采集来的诗歌汇编。采风的目的是为了让王者“观风俗,知得失”。因此,《周礼》记载的制度设计实际上是借鉴了西周至春秋时期实行的一些政治制度,较之希腊古典时期的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有所不同。这也说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我们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本文刊登于年6月9日的《民主与法制时报》法治文化)王一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