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治天下如指之掌中rdqu

《周礼》是一部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方案的著作,书中完善的官制体系和丰富的治国思想,成为古圣先贤王侯将相的必读经典。先人笃信《周礼》出自周公之手。周公是西周政治家。姓姬,名旦,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故称为周公。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周公领兄命摄政当国。他平定“三监”叛乱,大行封建,营建东都,制礼作乐,还政成王,在巩固和发展周王朝的统治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周公在当时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个多才多艺的诗人、学者。是中国历史上绝顶智慧的人。在《尚书》中有他营建东都,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的相关篇章。这部《周礼》就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

《周礼》面世之初,连一些身份很高的儒者都没见到就被藏入秘府,从此无人知晓。直到汉成帝时,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秘府所藏的文献,才重又发现此书,并加以著录。刘歆十分推崇此书,认为出自周公手作,是"周公致太平之迹"。东汉初,刘歆的门人杜子春传授《周礼》之学,贾逵、马融等鸿儒皆仰承其说,一时注家蜂起,歆学大盛。

《周礼》展示了一个完善的国家典制,国中的一切都井然有序,富于哲理。正是《周礼》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制度的巨大贡献,使它成为儒家主要经典之一。书中内容包括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六篇,在流传过程中,冬官遗失,遂以《考工记》补足。自郑玄作注后,与《仪礼》、《礼记》并列为《三礼》。由于郑玄的崇高学术声望,《周礼》一跃而居《三礼》之首,成为儒家的煌煌大典之一。宋代列入《十三经》,遂成为中国古代法典。

《周礼》六官的分工大致为:天官主管宫廷,地官主管民政,春官主管宗族,夏官主管军事,秋官主管刑罚,冬官主管营造,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在古文献中实属罕见。《周礼》所记载的礼的体系最为系统,既有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等的国家大典,也有如用鼎制度、乐悬制度、车骑制度、服饰制度、礼玉制度等等的具体规制,还有各种礼器的等级、组合、形制、度数的记载。许多制度仅见于此书,因而尤其宝贵。

《周礼》作者的立意,并非要实录某朝某代的典制,而是要为千秋万世立法则。作者希冀透过此书表达自己对社会、对天人关系的哲学思考,全书的谋篇布局,无不受此左右。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联系,主张社会组织仿效自然法则,因而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说。《周礼》作者正是"以人法天"思想的积极奉行者。

《周礼》作为一部治国纲领,成为历代政治家取法的楷模。古人言必称三代,三代之英在周。《周礼》的许多礼制,影响百代。如从隋代开始实行的"三省六部制",其中的"六部",就是仿照《周礼》的"六官"设置的。唐代将六部之名定为吏、户、礼、兵、刑、工,作为中央官制的主体,为后世所遵循,一直沿用到清朝灭亡。历朝修订典制,如唐《开元六典》、宋《开宝通礼》、明《大明集礼》等,甚至天平天国的官制也都是以《周礼》为蓝本,斟酌损益而成。又如"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都城格局,成为历代帝王向往的楷模。

初学《周礼》可以用上海古籍十三经译注中的《周礼译注》,也可用中华书局三全本的《周礼》。贾公彦的《周礼注疏》及孙诒让的《周礼正义》是研究《周礼》的集大成之作,尤其《周礼正义》,被选入清人注疏十三经,且是公认的最为出色的著作,为读书人必读和必藏之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