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名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
孔子自幼好学。他从15岁开始发奋学习,而且终生都保持“学而不厌”的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师”,无论出身、无论社会地位,每个人身上皆有可学习的地方。他拜圣者为师,向能者学艺,先后向师襄学抚琴,向剡子学为官,向老子学周礼,向苌弘学音乐,在齐国学习古典乐舞《韶》而“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喜读《周易》,曾翻来覆去地读,竟使编联竹简的绳子断了好几次,故而有“韦编三绝”这个典故。直到晚年,他依然“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可见其用功之深。
孔子初学周朝礼仪,遵从鲁国礼乐,苦读上古经典,掌握了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融汇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知识。孔子学而有道,概括出“好学、擅学、博学、为学、倡学”的方法论;主张“学而时习之”“教学相长”“见贤思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观。
孔子学以致用。重实践、讲习行,重实干、不空谈,走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知行合一的成长之路。他,温和、良善、恭敬、检点、谦让,主张做人讲诚信、守规矩、有约束、怀仁爱;他尊重劳动,崇尚勤俭,反对淫逸,主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他宁受劳顿之苦,决不苟且偷生,想借力济世,但不攀龙附凤、摧眉折腰;他意趣高洁,欣赏“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不改其乐的道德境界。
孔子提出“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君以民存,亦以民亡”的“君民观”,开启了“君轻民贵”思想的先河。“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对今天以人为本的执政思想起到奠基性作用和历史性贡献。但当时礼崩乐坏、天下大乱,君王的将信将疑、半用半弃、若即若离让孔子尴尬,同僚的排挤、陷害、嫉妒、诽谤让孔子愤懑。他既受过座上宾的礼遇,也有过丧家犬的狼狈,吃闭门羹、受冤枉气、遭误抓错打,被撵得到处跑,被骂得满心伤。
孔子理想坚定,独守心中的理想与责任。他从“重民”、“安民”、“富民”、“教民”、“为民”、“爱民”出发,主张宽政于民、德政于民、仁政于民、藏富于民、施教于民。他设坛开讲、诲人不倦,注重对人心性、品格的培育,试图把仁、义、道、德等关键词揉成泥、烧成砖、砌成墙,搭建精神的庄园。
孔子最终建筑了一座思想的宫殿,嵯峨雄伟,金碧辉煌。他以仁、义、礼、智、信为基,忠、德、宽、恕、勇为栋;以孝、廉、恭、俭、敏为梁;和合、中庸、教化、六艺为檩;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椽;以畏天命、明天理、敬天道为脊,高耸起中华民族最初的人文精神大厦。
一部《论语》,大道至简,要言不烦,两千余年来,令人百读不厌,百思不尽。他教我们如何为人如何处事,如何安放自己的心。当你懒惰时,他告诉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你懦弱时,他告诉你:“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当你贫穷时,他告诉你:“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当你奋斗时,他告诉你:“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当你成功时,他告诉你:“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当你愤怒时,他告诉你:“小不忍则乱大谋。”当你成为领导时,他告诉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你失意时,他告诉你:“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附《论语》30句格言与诸君共勉:
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近者悦,远者来。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4.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5.德不孤,必有邻。
16.听其言而观其行。
17.巧言令色,鲜矣仁。
1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2.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24.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5.小不忍,则乱大谋。
2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7.君子不器。
28.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2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30.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供稿:校办室审核:冯英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