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进机关儒家故事刑罚与l

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 http://m.39.net/pf/a_6686542.html

儒家

故事

“中”

孔子在鲁国为政,官至大司寇。这位鲁国的司法部长所梦想的,恐怕就是在处理事务、执行《鲁法》时做到刑罚符合“中”道。

在孔子那里,“中”实在太重要了!他心目中的“中”实际上就是处事的法度!孔子的政治理想是实现仁爱礼治,在他的心目中,西周初年文王、武王、周公所制订的礼法制度就是这样的典范。他看到,西周政教大行,礼法公正,社会得以良好运行。周代十分重视社会的教化,那时,朝廷正是通过刑罚给老百姓进行“中”的教育。在《周礼》的设计中,“大司徒”一职非常重要,他的职责主要就是教民、治民,其中“以刑教中”就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西周时期,各个邦国还专门设有名叫“师氏”的官职。师氏主管教化,他们负责把邦国发生的合礼、不合礼的过往之事从“中”和“失”两个方面记录整理,并教授给国中的子弟们,让年轻人从中得到学习借鉴,使他们懂得为政治国之道。

孔子常常与弟子谈论政治的问题,他曾说:“圣人治理国家,是教化百姓,必须刑罚和政治相互参照使用。最好的政治境界是以德行来教化百姓,而用礼制加以整饰;其次是以政治来引导百姓,而用刑罚加以禁止,处罚那些不遵守刑法的人。但也有一些人,对他们施行教化而不能改变,加以引导还不听从,损害道义,败坏风俗,这个时候就必须要使用刑罚了。”

孔子说:“如果不能树立正气,刑罚就不会公正;刑罚不公正,老百姓就不知道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样就会是非混淆,甚至黑白颠倒。”他认为,如果仅仅用政法来要求他们,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就会想方设法地逃避处罚,虽能免于处罚,却没有廉耻之心。如果用道德来引导他们,用礼教来规范他们,百姓就会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自觉按照社会规范行事。

俗话说“人心难测”,要在人心与社会之间找到平衡,在人的欲求与社会的要求之间找到合理的结合点,一定需要对社会与人心的真切认识与理解。有了对天下的关切,有了对苍生的关怀,有了渊博的知识,才能做事认真、处事公正,才能用刑罚铸成“典型”,明确是非、昭示荣辱,使人们清晰礼义、遵从道理。可见,孔子所说的刑罚之“中”,其实就是刑罚公正。要真正做到刑罚的公正,真的是易说难做。

孔子担任鲁国大司寇时,有父子二人前来诉讼,互不相让。孔子并未立即审理,而是将父子两人押下,关在同一个牢房里,三个月不予审理。父亲熬不住了,请求中止诉讼,怕这样耽搁下去会荒废了农时。孔子允许了,放了他们。

季孙氏听说了这件事,不高兴地说:“司寇欺骗我。从前他告诉我说:‘治理国家,管理家族,必须先提倡孝道。’今天处置一个不孝的人来教导民众严守孝道,不也是可以的吗?司寇却又把他赦免了,为什么呢?”冉有把季氏的议论告诉了孔子。孔子感叹地说:“唉!处在执政高位的人不行治国大道,却要羞辱处理有过失的老百姓,是不合理的。就像打仗时三军大败,怎么能够将三军将士全部杀掉呢?在上位的人推行教化不力,罪责不在老百姓呀。法令松弛,却处罚严厉,这是残害百姓;随意征收赋役,这是残暴百姓;不经试行便责令成功,这是虐暴百姓。政治上没有这三种情况,才可以施行刑罚。不先用孝道教化民众却直接惩治违反孝道的人,这样做是滥杀无辜。”

孔子的做法令人深思。父子争讼是最令人痛心的事情,但这种现象是怎么出现的呢?其根本原因在哪里?孔子认为应当教化为先,刑罚为后。先以道德教化的方法推行民间,自己身体力行;如不可行,再以尊崇贤人的方法勉励百姓;如果同样不可行,就废黜无能之辈;如果还是不行,才可以用教令的威势使百姓忌惮。如此进行三年,百姓就步入正途了。如有奸邪之徒不听从教化,再以刑罚对待这种人,那么百姓就都知道什么是犯罪行为了。如果教化混乱、刑罚繁多,只能使百姓更加迷惑而触犯刑罚,如此再加以遏止,所以就出现了刑罚越多,犯罪的人也越多的情况。

在具体的刑罚问题上如何做到“中”,怎样处理才恰到好处,怎样做才能取得最佳的社会效果,显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事情的表面认识上。在这方面,孔子的看法也发人深思。

按照鲁国的法律规定,从其它诸侯国赎回做奴仆的鲁国人,都可以从鲁国府库里报销其中的花费。有一次,子贡赎回了奴仆,却推辞而不领取钱财。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这是端木赐的过失啊。境界高的人做一件事,可以通过这件事情对社会风俗产生好的影响,从而用来教化开导百姓,并非只是个人的行为。现在鲁国富人少而穷人多,如果因为赎人从府库领取钱财就是不高尚,那么以后怎么还会有人去赎人呢?我担心的是,从今以后,鲁国人不再能从其它诸侯国那里赎人了。”

还有一次,子路冒着危险救了一个落水的人。人家对子路十分感激,于是牵来一头牛送给子路,向他表示感谢,子路推辞不下就接受了。孔子听说后,自言自语地说到:“鲁国人以后看到有人落水一定会施救的。”孔子细心地看到,社会要和谐,就要弘扬正气,让好人要有好报,不能让做好事的人流血再流泪!只有如此,社会风气才会一天天向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