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剑文化博大精深,想精通不易。就拿剑上的许多名称,就非常生僻,许多人不知道,比如:腊、云头、推处、蒯缑、剑郭、剑珥指的都是啥?知道的肯定是高手了。
剑茎。指剑柄,古代称为剑茎。一般来说,剑身的长度,应该是剑柄的五倍。《周礼·考工记·桃氏为剑》:“身长五其茎长。”又“茎者,言颈也,在首下。”
剑首。剑柄的顶端部分,古称。《周礼·考工记·桃氏为剑》:“三分其腊广,去一,以为首。”即剑身三分之二的宽度是剑首的边缘。
剑脊。剑身中间棱起的中分线,古剑两刃薄而中间厚,其形如鱼脊,故称剑脊。
剑郭。剑鞘的别称。汉杨雄《方言》卷九:“剑鞘,自关而东或谓之廓。”《广雅》:“郭,剑鞘也。”剑廓、剑郭同意,古二字勇。
剑室。即剑鞘的别称。汉杨雄《方言》卷九:“剑削(鞘)自河而北燕赵之间谓之室。”
剑鞘。也称剑室、剑郭。为了便于佩带及保护剑身,用来装剑用的,多为木质,外覆皮革。
剑镡。剑格的别称。《急就篇》颜师古《注》:“镡,剑刃之本,人把者也。”《汉书匈奴传》颜师古《注》:“镡,剑口旁横出者也。”也作剑挡,用来格挡敌人兵器,保护手部,西方剑中称为“护手”。
剑镦。又名剑錞,指剑柄末端的部分,通常铸成云形、如意形等式样,即可防止把剑从手脱出,又可维持剑体平衡,同时也是剑穗缠系的地方。
剑珥。剑镡的别称,即剑格。《庄子·说剑篇》:“镡,剑珥也。”《楚辞·九歌》:“抚长剑兮玉珥。”
剑穗。剑柄末端所缀的装饰品。由古代的“剑缰”演变而来。古代打仗时,常把刀剑用皮绳挂在手腕上,这就是剑疆,后演变为剑穗。
腊。剑的两刃。《周礼·考工记·桃氏为剑》:“桃氏为剑,腊广二寸有半寸,两从半之。”郑玄《注》:“腊,剑之两刃也。”
推处。古代对刀剑挡手的俗称。因古人称刃剑直刺的动作为“推”,推的用力之处,即推处,也就是剑镡。《晏子春秋·内杂篇上》:“曲刃钩之,直兵推之。”直兵,指的是剑。
蒯缑。古人用丝带缠绕剑柄,称为“缑”,贫者以草绳代之,称“蒯缑”。《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问传舍长曰:‘客何所为?’答曰:‘冯先生甚贫,犹有一剑耳,又蒯缑。’”司马贞《索陷》:“蒯,草名,缑,谓把剑之物。谡其剑无物可装,但以蒯绳缠之,故云蒯缑也。”
云头。剑的手把两端,尾端叫“下云头”,前端(护手)称“上云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