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中的古典知识六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今天,集中介绍一下《三字经》中关于儒家经典的情况。41.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中庸》相传是子思所作,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三十一篇,后来被抽出来,成为四书之一。。子思,名伋,是孔子之孙,也算是孔氏先祖。受教于曾子,而孟子又受教于子思的门徒,所以子思在儒家思想的传承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中”就是不偏不倚,“庸”就是“不改变”。“庸”通“用”,所以中庸就是用中,也就是运用、追求“中和”。人本身,人与人之间,人员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要追求一种中和的效果。那就是平衡,既不能过线也不能达不到,要把分寸把握的刚刚好。譬如,人与自然:人不能不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因为我们的基本生存依赖于自然,想要提高生产生活水平也必须改造自然;但我们更不能无限度的向自然索取,或者不加节制的去改造自然,那样肯定会遭到自然的惩罚和报复。中庸,就是达到人与自然的中和,也就是现在人说的和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庸》42.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大学》,和《中庸》一样,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相传是孔子高徒曾子所作。“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相信很多人听过,因为很多大学将其作为校训。修身:作为社会的一员,要提高自我修养,恪守规范;齐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最基本的社会单元;治国:治理好自己的邦国(诸侯国),可以理解为治理好一个地方,一个大的单位;平天下:让天下太平,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以上是一个人的进阶之路,一个人管不好自己,就管不好家庭,进而管不好一个地区,更管不好一个国家。“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大学》43.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孝经》理解了,“四书”熟读了,才可以去读“六经”。六经,指的是《诗经》、《尚书》、《周易》、《大礼》、《小礼》和《春秋》。其实《大礼》和《小礼》原本合称《仪礼》,而六经中还有《乐经》,不过大概率是毁于秦始皇焚书坑儒了。《大礼》和《小礼》后来同样失传一个,所以后世一般都说“四书五经”,不说六经。《孝经》:“五刑之属三千,而莫罪莫大于不孝”,《孝经》是儒家以“孝”为核心的伦理规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经》《诗经》:共三百零五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不论是作者还是内容,都很广泛,上至王公贵族的礼乐征伐,下至平民百姓的婚丧嫁娶,内科影响了后世中国的文学创作;《尚书》:顾名思义就是上古之书,分为虞、夏、商、周四个部分。是对春秋之前的中华历史的记载,相当于是历史文献的汇编。当然,这部书传承的颇为坎坷,真伪一直有争论;“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周易》:传说最早是周文王所作,并被孔子增删。“文王拘而演周易”(司马迁《报任安书》),这句话貌似以前中学作文经常用。不过,关于作者的争论很多。《周易》分为经和传两部分,分别是对卦象的描述和注解,其中第二部分肯定是儒家学人所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我们决不能将其视作封建迷信,更多的是对人的道德要求,对统治者顺应天意民心的要求。金庸先生创造的武功绝学“降龙十八掌”,也出自《周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周易》《礼记》:传闻是孔子的门徒和再传弟子所作,并由西汉学者戴圣编撰。是先秦时期儒家学者的思想汇编;“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亦非礼也”—《礼记》44.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三易”是指《连山》、《归藏》、《周易》,其中前两易在魏晋南北朝时失传。《连山》:是夏朝预测吉凶的书籍,以八卦中的艮卦为首,艮代表山,山上山下,连绵不绝,所以叫连山;《归藏》:是商朝的卜筮之书,无所不包,无所不藏,所以叫归藏,对中医理论有影响。45.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典、谟(mou,通“谋”)、训、诰、誓、命,是《尚书》精妙之处。典:是帝王言行的记载,如《尧典》、《舜典》;谟:君臣一同商议国家大事的记载,如《大禹谟》、《皋陶谟》;训:教育、训斥,如《伊训》;诰:上司对下属的训诫,如《汤诰》、《康诰》;誓:是军令,《泰誓》、《牧誓》;命:天子的命令,如《微子之命》、《蔡仲之命》。46.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周公制礼,并置六官处理政务。武王伐纣后两年便去世了,其弟周公旦辅佐成王诵。随后,周公开始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社会规范。礼:可以简单理解为社会等级规范,所谓“分贵贱,别亲疏”,要求每个人都要恪守自己的本分,不能逾越,这样社会就安定了。当然,从现在的观点来看,社会阶层也就固化了,失去了流动性;乐:是社会的调剂,是在等级森严的前提下,给人一点最后的尊严。六官:指的是天官冢宰,总揽政务;地官司徒,负责版图和人民;春官宗伯,掌管祭祀、礼仪之事;夏官司马,掌管军队作战;秋官司寇:掌管刑狱司法事物;冬官司空:掌管工程事项。六官和后来的六部只能很是相似,所以也被人用来称呼六部尚书。47.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大小戴,是指西汉经学家,戴德戴圣叔侄,他们是梁国(今河南省商丘市)人。原本是没有《礼记》这本书的,是二戴搜集孔门弟子的论述,编撰成册,并为其注解,由此而来的。在汉朝,便成为官方教材,影响后世颇深。“述圣言”的意思是,这些文章本来就是孔子的弟子在听老师讲解“礼”的知识后,所写的笔记、论述,其中阐发的自然是孔子的思想。48.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这句说的是《诗经》,之所以号“四诗”是因为雅分为大雅、小雅。风,是各地人民自行集体创造的,由周天子派人出去采集回来,由乐师配上乐谱演唱,共有一百六十篇;雅,是周王室举行宴会时所演奏用的乐曲,大雅是朝宴之作,三十一篇,小雅是贵族抒情所作,七十四篇,共一百零五篇;颂,是贵族祭祀祖先的作品,周颂三十一篇,鲁颂四篇,商颂五篇,共四十篇。讽咏,就是用比较含蓄的方式提意见,这也是为什么诗经里的诗都采用赋比兴三种组织方式的原因。现今的政策好,不想谄媚,于是就用比喻;现今的政策不好,不敢批评,于是就用类比。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暗地里把贪官比作大老鼠。49.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春秋》原本是鲁国的官方史书,经孔子重修修订,微言大义,意含褒贬。意思是里面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其实都包含了孔子的价值取向。也正是因此,一些人认为它是一部政治学著作,而非历史学著作。其实它里面记述的事情应该是真实发生的,只不过是人为取舍过后的结果,可能不是事情的全貌。《春秋》影响了后世的史书编纂,“为尊者讳,为亲者讳”,这也导致了一些史实被刻意模糊化甚至掩埋。50.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指的是三部史学著作,《公羊传》、《左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都是对《春秋》的注解。《春秋》内容简略,含义深奥,需要注解才能读懂。《公羊传》:作者是战国时期的齐国人公羊高,他是孔子弟子子夏(卜商)的学生。它问答的形式,逐句解释《春秋》的含义;《左传》:鲁国人左丘明所著,他还写过《国语》,(司马迁《报任安书》;“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和孔子是同时代人。《左传》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注重写事;《谷梁传》:作者是战国时期鲁国人谷梁赤,同样是子夏的学生,公羊高的同学,以语录和对话为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