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仪礼》和《礼记》合称“三礼”。
接下来我们具体介绍《周礼》、《仪礼》和《礼记》。
《仪礼》作者戴圣,字慈钧,西汉末年人。据《汉书·儒林外史》、《广平县志》、《贵德县志》、《客家戴氏族谱》、《新泰县志》等古代文献记载,他生于西汉郭亮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曾任九江知府。他一生主要研究经学,尤其是礼学。随叔父大德、青浦,师从经学大师侯苍,潜心研究李。汉高祖宣帝时,任命戴胜为大夫,参与《石渠亭》的讨论,评价五经的异同。
《仪礼》中记载的一套礼仪带有非常明显的阶级烙印。但也不能说所有的礼仪性节日都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因为有些是氏族制度传下来的习俗。因此,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周、鲁国贵族生活的某些方面,还可以窥探古代历史图像。虽然《仪礼十七章》中记载的礼仪制度不能满足后来统治阶级的需要,但各个朝代的礼大多是在《仪礼》的基础上制定的。比如从《唐代礼》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编纂者对礼案的娴熟程度,对于不精通“礼”的人来说,是很难让人措手不及的。
《周礼》分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和冬官六个部分。天、地、春、夏、秋、冬是天地的四方,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宇宙。根据作者的安排,《周礼》中的六个官员每人领导六十个官职。因此,刘清官员总数为人。众所周知,是周日的度数。李周原名周关。关于这本书的起源有很多猜测。在我看来,所谓“周官”,其实就是“周天之官”。作者书名为《周官》,寓意该书的宇宙框架,周、天之度的布局,以及“以天待人”的原则。后来,刘欣将《周官》改名为《李周》,虽有抬高其地位之意,但却歪曲了作者的本意。
最后,从“三礼”的角度看,礼包含了中国人礼仪、制度、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方方面面,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是社会运行和国家发展的重要规范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