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喝酒,投壶看戏,如何在汉代的官方宴飨

一、汉代官方宴飨的基本类型

汉代官方宴飨的类型较为丰富多样,依据举办时间、场所的不同和参与者的不同可以进行不同划分。依据参与人员的不同和宴飨的性质将汉代官方宴飨划分为国家大宴、君臣共宴和君民宴飨三大类。

国家大宴包括大朝受贺后举办的朝会宴和在每年岁末举行的飨遣故卫士仪宴两种,是国家礼制规定的每年定时举办的大型官方宴飨活动。

君臣共宴类的宴飨活动更多取决于君主个人喜好,宴飨氛围较于国家大宴更为轻松、活跃,君臣之间沟通更为密切便捷,通常是一般情况下君臣议政言事的重要场合。

君民宴飨对统治阶层而言实行起来较为困难,往往以赐酺为途径来完成,汉代常因重大国家事件而赐酺,以此为契机增强君民间的联系与沟通,稳定社会统治。

但是赐酺活动也容易受到统治者乃至于时局的影响,并非定时出现,具有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

二、汉代官方宴飨的基本内容

在以国家皇权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社会,饮食文化的主要成果往往被社会上层所享用,而宴飨则是饮食文化特色的集中反映和体现。

伴随着汉王朝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周礼之下的“宴飨”在两汉时期也呈现出新特点、新内容。逐渐形成物质构成丰富、助兴形式多样、宴飨礼仪完备的官方宴飨制度。

1、宴飨所用食材(宴飨上吃什么)

汉代物产极为丰富,可食用的食材也较多。当时主食以米麦为主,杂粮为辅,日常食用的肉类以牛羊猪肉为主,鱼肉鹿肉、狗肉乃至鸟肉、鸡鸭鹅肉都是餐桌上常见食物。通常,幼小的羊、猪、鸟、鸡、鹅都是时人所喜爱的肉食。

同时,汉代蔬菜种类也已经十分丰富,《氾胜之书》中记载了大豆、小豆、瓜、瓠、芋等蔬菜。崔寔所著《四民月令》则对一年之中何时种植哪些蔬菜瓜果有所记载,也可见汉代可食蔬菜瓜果种类之丰富。

除文献记载外,居延汉简中也有对豆类、葱、韭、毋菁、大荠、戎介、葵、芥、瓠、芸等常见蔬菜的记载。由此可见,汉代可食用的食材种类极为丰富多样,厨师也会根据食材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当的烹饪方式加以烹饪从而出现在宴飨活动中。

2、食材烹饪方式(宴飨上怎么吃)

汉代物产极其丰富,对食材选择也十分考究,已经能够根据菜肴的特点选取食材进行加工。在烹饪上也已熟练掌握煎、脍、炙、濯、汆、烩、酱、腌等多种烹饪技法。

韭菜炒蛋、薄切狗肉、少汁的马肉,煎鱼、腌羊肉、酱鸡肉、马奶酒、驴肉干、烂熟的羔羊肉、豆肠、燉小鸟、雁肉汤、腌鲍鱼、甜瓠瓜、精熟米饭和烤猪肉。各种现今的烹饪方式和美味菜肴在汉代均有呈现。

湖南沅陵虎溪山一号汉墓出土竹简中也有记载汉代烹饪方法的美食方。现存竹简是原简三分之一左右,但仍有7条烹调加工植物性食品饭食和条烹制动物性食物的方子。

烹制操作非常讲究,颇为精细,甚至为了达到最好的食用效果,会依据所烹饪的菜肴特色,将动物的内脏和肉进行分类加工.

简文中便有鹿胃、鱼肠、心、肺以及牛肩掌、牛背等内脏和肉的记录。同时,还会使用盐、酒、肉酱汁、姜等调味品加以调味,使味道更加鲜美。

3、宴飨活动中的酒(宴飨上喝什么)

除了精美菜肴佐餐外,酒更是宴会中必不可少的饮品,“酒,百药之长,嘉会之好”。汉代伴随着酿酒技术的提高和酿酒业发展,酒已经迅速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节日、祭祀、婚嫁、丧葬中的必备品.正所谓“百里之会,非酒不行。

汉代饮酒之风兴盛,汉代曾多次颁布禁酒令,“汉律,三人以上无故群饮酒,罚金四两。”朝廷除禁酒外,在发生旱灾或水灾等自然灾害时也会禁民酤酒以节约粮食。

如景帝时期,曾因夏旱而禁酤酒。和帝永元十六年,兖、豫、徐、冀四州因连年雨多伤稼而禁酤酒。这种禁酤酒措施虽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并未起到很大作用,社会上层依然嗜酒成性、豪饮成风。

4、宴飨活动中的娱人活动(宴飨上玩什么)

宴飨时丰富精致的物质构成在满足人们口腹之欲的同时也需要一些娱乐活动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活跃气氛。随着乐府等专门机构的设立以及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宴飨规模越来越大,宴飨助乐之风更盛。

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平民百姓,在宴飨时都要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娱乐活动以助兴。乐舞、百戏、游戏是汉代常见的几种助兴方式。

汉代诸侯王和群臣百官们也十分热衷于在宴飨时欣赏歌舞表演。西汉初年,邹阳和枚乘的赋中就详细描述了诸侯王宴请其臣僚和宾朋时的宴飨场面。邹阳《酒赋》云“曳长裾,飞广袖,奋长缨……乃纵酒作倡,倾盌覆觞。”

汉代宴飨过程中除有一般的乐舞表演之外,还增加了别具一格的百戏表演。《梁元帝篡要》曰:“百戏起于秦、汉曼衍之戏,后乃有高絙、吞刀、履火、寻橦等也。”可见百戏是对民间表演艺术的泛称,尤以杂技为主。

西汉以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西域各国的杂技表演开始逐渐传入中原地区。这种艺术的交流不仅体现了汉代兼收并蓄、包罗万象的时代精神,更丰富了百戏内容,使得百戏在宴飨活动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

飞剑、跳丸、角抵、鱼龙曼衍、七盘舞、叠案倒立、爬杆、驯兽等是汉代常见的几种百戏表演形式,以热闹和刺激为主要特点。

与此同时,助兴游戏是宴飨时佐酒助兴、活跃氛围的有效方式,具体形式包括投壶、猜拳、六博、掷骰子等等,而投壶和六博则是汉代宴飨中常见的助兴形式。

投壶是一项重要的宴宾娱乐项目,郑玄曾对投壶予以定义,“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参与者在投壶前要先叙先后,具有浓厚的礼仪色彩,故而投壶十分受上层社会喜爱。

《礼记·投壶篇》详细记载了投壶的仪式,涉及投壶玩法、宾主之间的言语和行为、分数计算、壶和矢的规格以及投壶伴奏等,十分繁复。

战国时期,投壶逐渐向大众化、娱乐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到了汉代,娱乐化和平民化色彩更加浓厚,不再仅满足于投中不从壶里越出,而开始追求“激矢令还,一矢百余反”的视觉快感。

而六博,又称“陆博”。它是一种激烈紧张的竞争性棋类游戏。六博过程中对决双方专心致志,虽有美味佳肴和动听音乐也无暇顾及,足见其对弈过程的紧张激烈。

汉代,投壶和六博作为宴飨活动中的助兴游戏甚至会同时出现。《艺文类聚》引古歌作“投壶对弹棊,博弈并复行”。这种带有随机性和偶然性特点的娱乐活动极大地满足了人们追求刺激的心理,丰富了宴飨助乐形式,增添了宴会的欢乐气氛。

三、汉代官方宴飨的礼仪规范

《礼记·礼运》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人们的饮食活动蕴含着丰富的礼制色彩。而作为饮食活动最具代表性的宴飨,其饮食材料的多寡,器具的朝向与材质,布席方位的差别甚至乐舞表演等助兴方式均遵循着严格的礼仪要求。

官方宴飨由朝廷官员所主导,通过宴飨中的具体礼仪规范来树立君主的威严,以期建立尊卑有序、亲疏有别的社会秩序,由此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

汉代官方宴飨遵循着严格的礼仪要求。宴飨开始前,主人会对宴飨场所和所需器具进行整理和清洗以示对宾客的尊重。

布置好宴飨场所后,主人会依据宾客的身份地位、年龄大小亲自或者命令仆人拥彗迎接宾客,拥彗迎宾之礼在汉代极为常见。“后高祖朝,太公拥彗,迎门却行。”汉代画像石中拥彗图也较为常见。

宴飨过程中也有众多礼仪要求。就座次而言,宾客在宴飨时的座次有尊卑之分,大致来说室中以东向为尊,堂上宾位的座次以南向为尊。宴飨时,人们一般是“跽坐”即两膝着地跪地而坐。当有人敬酒时应该避席以示尊重。

宴飨时不但在座次方位、避席礼仪和饮酒礼仪上有明确要求,而且在乐舞百戏助兴时也有明确要求。汉代常在酒酣乐作宴飨高潮时自起舞,主人起身跳舞,然后邀请客人共舞是当时很重要的仪式,如果被邀者拒绝共舞是一种非常失礼的行为,甚至会引起不快。

宴飨结束客人在辞行前还需要拜谢主人,《仪礼·乡饮酒礼》就详细记载了宴飨结束后主人将宾客送于门外,行两次拜礼。次日,宾客穿着与昨日饮酒相同的衣服前来主人家拜谢主人。

结尾

食材、器具、布席方位的差异以及宴飨过程中具体的礼仪要求实际上也反映了等级尊卑的差异。正如《礼记·燕义》所言“俎、豆、牲体、荐、羞,皆有等差,所以明贵贱也。”

可见,宴飨无论是在准备阶段还是在进酒劝酒阶段,都需严格遵守礼仪规范,尽显君臣之间的等级差异。通过这些常规化、仪式化的宴飨,不断强调和暗示臣子要遵守等级尊卑、忠君爱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