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作为独立起源、源流久远,且连续绵延至今的伟大文明,与其他古文明相比有很多独特之处,例如对“玉”这种材料具有异乎寻常的喜好,并围绕各种玉器建立起严密的仪礼等级体系。中国各区域的文明中心至少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就已经形成了这种“崇玉”的习俗,并且按照自己的祭祀习惯创建出本区域专属的玉石祭器,到了夏商周三代早期王朝建立以后,这些祭器又与当时贵族们的等级、礼仪逐渐融合了起来,其形制也渐渐固化。其中六种玉器的形制被认为具有特定的功能与意义,它们被称为“六器”。
这六种神奇的器具是璧、琮、圭、璋、琥、璜,它们都分别起源于不同的区域文明中心。例如其中最古老的玉璧,它的形制早在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初步定型,辽宁岫岩可能是北方最早的玉石加工中心。圆形的玉璧可能象征着古人心目中天空的模样,而中间的圆孔则是远古的巫者们尝试窥伺天机的缝隙;稍晚出现的玉琮则是江浙直到两广一带的南方古文明崇尚的器物,它的造型是中空的圆柱体,一般呈外圆内方的形状,可能也是古人用于沟通天地的法器,也有学者认为它和古人的生殖崇拜有关。
玉璧和玉琮是“六器”中的核心,因为它们可能是最早被创制出来的代表威权的器物,而且在南北各地都有广泛分布,传播范围非常广。而圭是一种下端平直、上端尖锐突起的玉器,它可能是从先民常用的石斧发展出来的;璋则呈长方形,后端有孔、前端有斜刃,看起来像一把无锋的玉刀,也许最初它就是模仿石刀的造型;琥顾名思义是以玉石雕琢成平面的卧虎形象、一般还会饰以云纹,古人认为虎具有特别的威严和气度;璜则是一种圆弧形的玉器,有可能是在模仿彩虹的样子。
与璧和琮相比,后四种器物相对具有地方特色一些,它们传播的范围也没有这么广泛。成书于战国的《周礼.春秋.大宗伯》一文首度将这六种玉器并称,并赋予它们各自的标准含义:认为玉璧是用来礼敬上天的;玉琮是祭祀大地后土所用;圭、璋、琥、璜则分别在祭祀时对应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其实这是西周代商、实行分封之后,对鬼神和天地有了符合自己传统的认识之后才确定的,周人的巫者更喜欢制定这样标准的规则,而随着春秋战国以后诸夏诸侯的日益强势,这样的理念从此被认为是整个华夏世界的固有传统。
到了战国后期,传统的贵族势力开始逐渐衰落,包括玉器在内地和等级挂钩的礼仪等级体系也开始崩溃。到了秦汉大一统王朝诞生后,玉器所代表的神圣色彩越来越淡化,虽然在朝廷的祭祀中还遵循着古礼,但那些笨重的玉器已经逐步退出了包括贵族在内的人们日常生活,仅仅作为精巧的佩饰妆点着贵人们的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