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树森(-),字荫亭,生于外冈钱门塘。年,入龙门书院(今上海中学前身),毕业后任中华书局编辑,后担任《中华教育界》编辑主任。年5月,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顾树森受黄炎培邀请,成为中华职业教育社发起人之一。年,任中华职业学校首任校长。年,为研究教育问题远赴欧洲,撰写《游欧丛刊》,包括《德国职业指导实施法》《苏俄新教育》等文章。年回国,担任武进县长。年,中华工商专科学校迁回上海,顾树森任该校校长。年,顾树森担任中华职业教育社上海分社的主任。曾任苏州市人大代表,江苏省政协委员。编著有《中国古代教育家》《中国古代教育家语录类编》《中国历代教育制度》等书刊。
顾树森
主持《中华教育界》编辑
顾树森生于嘉定西部古镇钱门塘(今属外冈镇)的一户耕读世家。顾氏为三国东吴名臣顾雍后裔,其六世祖顾在扬,由昆山迁居钱门塘。
顾树森父亲顾维忠,字企石,是外交家顾维钧的堂兄。顾维忠为一方贤士,颇具威望。清宣统三年()地方自治时,他被选为钱门塘乡公所乡佐,并于年任钱门乡农会会长。顾维忠曾在本乡秦氏教馆任教师,顾树森自幼从父学习传统儒家经典,读过《四书》《五经》《尔雅》《周礼》《资治通鉴》等书,打下了深厚扎实的国学功底。
年,19岁的顾树森考入上海龙门书院。这是一所于清同治四年(),由时任苏松太道应宝时创办的名校,名师执教,学风严谨。第二年,因顾树森的学问扎实渊博,被龙门书院特授予“贡生”的资格。
顾树森从龙门书院毕业后,即入中华书局任编辑,主要从事小学课本的编辑工作,从此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先后参与编辑《中华初等小学算术教科书》《中华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等。
年1月,中华书局创办《中华教育界》杂志,顾树森任编辑主任,这是中国最早出版的教育期刊之一。该刊问世之时,适值“国基方才奠定,政体突然变更”,本着“为民国服务”的宗旨,广泛探讨新兴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政策、教育设施和教学方法等。该刊前期,在内容上形成了教育评论、教育论著、中小学教育研究、国外教育译述、国内外教育新闻等固定的栏目。每期还附有几幅反映学校或是学生活动的彩色插页。
年8月,《中华教育界》出到第25卷第8期时,因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而停刊。年1月复刊后,致力于“教育普及于全国,文化深入于民间”,以及传播新的教育学说和方法。除介绍外国教育理论和经验外,也介绍当时苏联的先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提倡科学教育、电化教育以及卫生与健康教育、生活教育等。同时,对中国共产党解放区先进的教育经验也作了传播。
《中华教育界》杂志
首任中华职业学校校长
年,顾树森协助黄炎培发起成立中华职教社,成为职教社的主干。他把主要精力集中于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同年,他在职教社的刊物《教育与职业》第3期上,发表了《职业陶冶之意义与方法》一文,全面论述了职业陶冶的概念、目的、意义和实施措施。之后,他在《教育与职业》刊物上发表了《德美英法四国职业教育》《各国施行职业教育在学制系统上之位置》等一系列文章,全面介绍了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这在当时的中国教育界实属新奇,对中国创办职业教育具有很大的推动和引领作用。他还撰写了《生活教育设施法》的专著,由中华书局出版,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年6月,中华职教社在上海老城厢南门外陆家浜路南岸(今黄浦区陆家浜路号)开办中华职业学校,作办职业教育的实验基地。职教社同仁一致推荐顾树森为首任校长。
中华职校是一所全新的学校,顾树森创造性地规划教学方法,选择教材,建造校舍和工场设备,以及聘请教师和技工。在3年多任期内,他先后开设铁工、木工、钮扣、珐琅及商科等几个专业,在教育实验中贯彻“劳工神圣”“双手万能”的先进理念,造就了许多有文化、有技术的人才,使中华职校有了良好的开端,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年,顾树森赴欧洲,在英国伦敦大学研究西方教育,并去德国、法国、意大利、苏俄等国,考察职业教育。回国后,他写出了“游欧丛刊”,其中包括《德国职业指导实施法》《德国职业补习学校概况》《英国职业指导》《苏俄新教育》等四种介绍欧洲国家职业教育的专著,这些著作由中华书局在年出版,在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顾树森以亲身经历、客观的视角,介绍了欧洲诸国职业教育的历史和现状。他对德国职业教育最为推崇,认为德国的“经验成熟,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苏俄新教育》一书中,以“苏俄的职业学校”和“苏俄的成人教育和社会教育”两个专章,详尽地介绍了苏俄的职业教育,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且难能可贵的。
年,在中华职教社第三届议事员会上,顾树森当选为议事员,而议事会是职教社当时的重要执行机构。
同情掩护中共人士
年初,顾树森任江苏武进县长。他思想开明,主张“好人政治”,声称“好人联合起来反对坏人,不管什么党,什么派”。故他对中共活动持中立态度。
当时,有一名叫恽逸群的地下党员,原本是国民党武进县党部头把手,顾树森与恽逸群多次接触后,认为恽逸群思想进步,作风正派,又有学问,是个人才,也是他心目中的“好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恽逸群受到“清党”影响,被挤了下来。关键时刻,顾树森用机智灵活的手段,让恽逸群换上“商人部长兼青年部长”两把交椅,公开身份仍是县党部核心人物,在地下则担任中共武进县委宣传部部长。由于县长顾树森、公安局长徐震均为中间派人士,恽逸群明暗身份伸展自如,创办了逸仙中学等3所学校,做了大量地下教育工作,后被国民党特务发觉逮捕。由于恽逸群中共身份未暴露,加上县长顾树森的庇护,法院判决恽逸群胜诉而得以保释。但反动当局却以顾树森同情共党、反共不力而让其离职。
之后,顾树森继续从事教育事业,先后担任南京特别市教育局局长、教育部普通教育司司长、国民教育司司长等职,并兼任中央大学职业教育一科的教授。
与进步师生患难与共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职教社的黄炎培、江问渔等在重庆创办中华工商专科学校。年,中华工商专科学校从重庆迁回上海。年秋,国民党政府勒令解散中华工商专科学校的学生自治会。校长沈嗣庄要求中华职教社解聘校内所有进步教授。中华职教社董事会不予采纳,并于年2月免去沈嗣庄的校长职务。在时局十分动荡艰难的条件下,顾树森毅然接受中华职教社同仁的恳切邀请,担任了中华工商专科学校校长,维护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和师生的安全,迎接上海的解放。
此时,校内民主进步教授大都离沪,大批进步学生相继毕业或奔赴解放区。但中共地下组织仍通过班级联合会等继续组织学生收听新华社广播,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联合会,培养积极分子。上海解放前夕,中共地下组织在校内建立了“应变会”和“人民保安队”等组织,从事调查敌产和战犯住址、绘制街道地图、散发传单等工作。因此,国民党当局曾先后两次在校内实行大逮捕,年4月逮捕了35名师生,其中工商管理科教授陈伯康惨遭杀害。有一张老照片,是当年顾树森与中华工商专科学校患难伙伴的合影,反映的就是这一件事情。
顾树森(前排居中)与患难伙伴的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顾树森任中华职业教育社上海分社主任。后任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教育学科教授,又被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聘为研究员。此后,他把主要精力用于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研究和著述,成为造诣精深的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制度方面的权威。著有《中国古代教育家》(江苏人民出版社年出版)、《中国古代教育家语录类编》(分上、下及补编三册,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分别于、、年出版)、《中国历代教育制度》(江苏人民出版社年出版)等专著,计一百余万字,这些著作至今仍有较高参考价值。
顾树森的著作
顾树森十分热爱家乡,他虽人在苏州,心仍牵挂着家乡。年,当他得知嘉定开始筹建博物馆时,十分高兴,将经常把玩的清代书法家钱坫的两付六言对联,捐给了嘉定博物馆。此外,他还有多方面的艺术造诣,书画艺术水平都相当不错,能篆书,尤擅长画竹。
顾树森的书画作品
年起,顾树森当选为苏州市人大代表,后又被聘为江苏省政协委员。在教育方面,提出过不少有价值的建议。年顾树森病逝,终年82岁。
撰稿:陶继明
原标题:《他是顾维钧的堂侄,坚持与进步师生共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