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观众触摸北京文化之脊人民资讯

「本文来源:中国旅游报」

□曹燕

阳光明媚、碧空如洗的日子,登上景山公园的最高处万春亭,就会看到一幅壮丽的图景——金光闪烁的紫禁城,在一片胡同四合院和苍翠树荫的衬托下,构成了一个华美的图案。故宫是内城的核心,整个北京城就是围绕这个中心来部署的——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形成层层拱卫的“回”字形格局。而由南向北贯通全城的是一条长达7.8公里的中轴线。

中轴线不仅是单纯的空间划分轴线,也是经历岁月历练持续建造形成的连续的空间序列和城市文化景观。首都博物馆推出的“读城——探秘北京中轴线”展通过丰富多元的布展方式讲述立体鲜活的北京故事,让观众通过展览触摸北京文化之脊。

理解路径

来自北京西城区的市民刘先生和10岁的儿子一起来看展,“之前就知道这个展览很好但很难约。我自己是毕业留京工作的外地人,并不是很了解老北京文化。但孩子是在北京出生长大的,我希望孩子能够通过这个展览了解他出生的这座城市。”

展厅的入口设计十分用心,“书脊”的样式正对应着中轴线,如“书脊”一般贯穿南北,形成了北京两翼对称、庄严肃穆的城市格局。这也不由让人联想到梁思成对中轴线的赞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始建于元大都、距今已有余年历史的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

展览的第一部分“溯·前世传奇”,一开始就是一张巨大的星象图。“了解中轴线得从看懂紫微垣星象图开始。”首博讲解员赵卫红为好奇的中学生讲解星象,“古人以北极星为中心,将星空分为三个部分: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位于星空正中心的部分就是紫微垣,由紫微星也就是北极星所统摄。自秦汉时期开始,古代帝王所居的宫城都模仿天帝所居的紫微垣,将宫城称为‘紫宫’。因为皇宫是禁区,平民百姓无特殊缘由,禁止入内,也称‘禁城’。这就是紫禁城名字的由来。”由此,也就理解了中轴线上最为恢弘灿烂的古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紫禁城”。

就在学生们似懂非懂的时候,赵卫红话锋一转,继续引导:“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把最重要的建筑摆在中间,次之建筑环绕两侧。因此,中国的建筑物大多有明晰的南北中轴线,齐整的东西对称,形成‘中正和谐’之美,反映到价值观上,就是我们中国人对‘中庸’的推崇。”

展厅中众多古城的模型让“中轴线”的概念“立体”起来。曹操营建的邺北城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整座都城规划出现中轴线的实例;元朝时,初步确立了今天北京中轴线的雏形;明清时期,北京中轴线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展厅里,从洛阳的商城遗址平面图到周礼王城复原图、西汉长安城布局图都能看到。

交互体验

运用各种交互性手段布展,是“读城——探秘北京中轴线”展的最大特色。展厅中有古代建筑斗拱模型——精妙至极的斗拱层叠交错构建出的精巧绝伦的艺术装置。模型上还有各种古建形状的小木牌,上面是各种问题:中国古建素有‘墙倒屋不推’的说法,这是为什么?相较于北京内城的正南正北街道,北京外城为什么会形成很多斜街……每一个问题都附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