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8月21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年—年)》。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作为这次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都有哪些亮点内容呢?且听专家为您一一道来。
Q:在老城保护方面,核心区控规有哪些亮点?对于北京建立全国文化中心有什么意义?
单霁翔中国文物学会会长
北京老城过去叫北京旧城,新版的城市总体规划把它定位为“老城”,更体现它的历史文化特色。北京的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城市最核心的地段。
北京的老城,它和世界上很多城市不一样的是在从一开始就是规划建造起来的。比如欧洲有一些城市是建一个城堡,慢慢的蔓延开来,但北京它是按照统一的规划,特别是按照这个《周礼·考工记》这样的规范的古代都城建设的理论来建成的,所以它的保护,就是要注重它的整体保护,所以这次首都功能核心区规划特别强调了它的整体保护,强调了它的价值,并且有准确的和鲜明的判断价值,我觉得这次首都功能核心区规划是一个重要的强化和突破。
那么对于北京的首都功能核心区,过去叫62.5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它今天仍然有着它的特色,仍然还是很鲜明的。虽然在过去的建设中有一些变化,但一条7.8公里的清晰的中轴线,从永定门到鼓楼,中轴线两侧按照传统的布局铺陈开来,使整个城市有一个鲜明的秩序。周边以胡同、四合院为主的传统民居,和街巷、城市干道组成了一个相对很方正的城市格局。“六海八水绕京城”,使它既非常的鲜明庄重又很灵活。这种城市格局,它今天还在,所以我们这次核心区控规把它突出出来,特别强调要整体保护这样的格局,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个规划的意图。
我们的老城也好,首都功能核心区也好,定位于全国的文化中心,是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城市性质,并且这个城市性质今天又更加强化了。
确实在这个历史城区里面,它有着很多的传统和现代的文化设施。比如它有像故宫、天坛、大运河,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级的文物。它有大量的经过注册、登记的、需要保护的建筑,使它的文物保护单位密集度在全国是最高的。并且它的胡同、四合院,大片的被今天划成历史文化街区,这个历史文化街区还在不断的延伸、扩大,使得相对比较完整的区域能够得到整体的保护,使我们文化中心的建设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传统文化的底蕴。同时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我们的这些博物馆建筑、美术馆建筑、文化馆建筑,以及大量的文化设施,在中心区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密集度和影响力,所以它是全国文化中心,当之无愧。
那么对于核心区的保护,我想在这次首都功能核心区规划里面,做了很多前瞻性的保护内容,比如北京完整的城市格局,四重城廓,形成包括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同时注重城市的天际线保护。刚才说到中轴线,北京有着鲜明的城市天际线,同时包括北海的白塔、妙应寺的白塔,这些天际线,就是注重城市对景的,街道对景也好,天际线之间的通视也好,都能够得到控制。这样在城市就形成一个丰富的,包括第五立面在内的,城市天际轮廓线,在规划中注重了保护。
同时注重保护“四横两纵”的城市干道的完整格局并加强绿化,使它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区,这些都是作为文化中心需要的环境。
核心区的这次规划,能够这么全面、准确、完整的加强北京老城、北京核心区域的保护,令人对这个规划的实施充满期待。
Q: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城市设计您觉得有哪些特点和亮点?您如何评价?
边兰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我们非常有幸参加了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设计的工作,当时有两个很明确的提法,我想能体现出我们对首都功能核心区的认识。一个叫千年古都菁华,还有一句话叫东方人居画卷,所以整个城市设计的过程当中,我们都是在思考如何结合未来首都核心区的规划建设,把这两方面体现好。
第一,作为千年古都菁华,反映了我们很长时间以来对北京这座独特古城的认识,老城的格局对城市的统领,以及整个城市格局当中城市重要的历史遗存对历史格局的影响,还有大量的历史街区、山水环境、自然特点对历史格局的影响,都能够体现在城市设计当中。
城市设计里面也提到了首都功能核心区未来的整体格局,强调长安街、中轴线的统领,强调整个城市格局的整体把握,强调未来城市风貌的分区,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强调了未来蓝绿交织体系,也就是林荫街巷系统和水体系统对未来城市环境的影响,这些我想都是城市设计当中最突出的内容,当然还有一些,跟日常生活相关联的一些细微的公共空间的营造、生活品质的提升,也作为城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加以体现。
事实上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区过去就是在景观风貌上非常具有特点的历史城区,所以在这一次也注重在这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强化,细分为战略性的视廊和地区性的视廊。实际上把最重要的空间景观联系起来,能够在这样一个视廊的控制当中,长远留出体会北京、感受北京的方式,体现看城市、看山水、看历史、看风景。我想,把这几个词联系起来的话应该是这样:城市的山水、历史的风景,希望能够在这样一个景观视廊控制当中,长远发挥作用。既能够感受到现在的北京,也能够感受到古老的北京,既能够看到城市,也能够感受山水,既能够看到历史,同时也能够看到风景。
北京最突出的特点是一个国际型的大都市,它同时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所以在未来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面对一个大都市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我想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独特性不仅仅代表了北京,也代表了中国,代表了中华文化最伟大的历史结晶,所以在将来规划建设中,如何解决好大都市发展中的问题,但是又保有中华民族文化的金名片,这可能是在北京一系列的规划、落地、实施的过程中要坚持的一个核心目标。
Q:您对十条文化探访路如何评价?
崔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名城委专家
因为北京大部分地区是一个水平城市,大部分的文化内涵渗透在很多的小街小巷里,所以这次提出文化探访路的概念,我觉得特别好。以前北京的四合院、名人故居,还有很多街头巷尾有意思的小花园,都散落在老城当中。如何把它串联起来,成为真正能够去体验的古都风貌,我觉得将会是特别有意思的。因为我们到欧洲去,都喜欢钻到小巷子里面去游历城市。我觉得北京有这样的条件,把这些探访路通过系统的梳理、通过网络的传播,让很多外地的游客去游历。
有时候一些不经意的小路,我们都很少走,但发现外面的游客可能更感兴趣。我们原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