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深入探寻两汉思潮,就不能将两汉文化独立看待,倘若没有秦代以及春秋、商周历代的思想启蒙,两汉时期也无法迎来思想文化的空前鼎盛。在历史的车轮推进到汉代,各地的思想文化都已发展的相对成熟,所以,两汉最大的建树也是将各地卓越的思想文化有机的结合,才造就了另后人叹为观止的汉文化。
由此,荆楚文化因两汉开创者团队的故土情结,成为了汉代人日常勤劳、务实、包容等良好民风的基础,而齐鲁文化则因为其在大宗文化中无法替代与无法比拟的地位成为两汉大一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中间环节。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齐鲁文化完全符合了当时两汉统治者的思想所需。
齐鲁文化就是经典的儒家文化,可想而知,在两汉时期的重要性。而在两汉所处的中华文明发展早期,齐鲁文化早已在“轴心时代”的春秋战国时期成为文化“重心”。在傅斯年先生的著作《夷夏东西说》中也有提到:“自春秋至王莽时,最上层的文化只有一个重心,这一个重心便是齐鲁”。所以,不难看出,对于两汉开创者团队来说,荆楚文化、齐鲁文化都注定是烂熟于心的,两种文化相辅相成的有机结合才有了两汉思潮的鼎盛、社会的安定、朝局的人心所向,对这样的文化进行大力的推崇也是统治者顺应天下、审时度势的重要表现。而卓越的齐鲁文化也的确因其绝对的思想优势成为了两汉思潮的守护者,为后人呈现了一场文化盛宴。
一、齐鲁文化的形成背景
作为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核心所在,齐鲁文化的形成、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史前夏商的孕育期,齐鲁立国的奠基期,春秋战国的形成期,秦汉时期的鼎盛期。从这样的形成背景来看,齐鲁文化是极具生命力和可塑造性的。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更是吸取了历朝历代的兴衰教训,来到两汉时期,变成最适合统治者用来进行思想统治的工具。
齐鲁文化是由齐文化和鲁文化两个分支组成。在当年,因为齐鲁两国相邻也就有了共同的文化接触,两国推行的政治制度有着很大的共性,才奠定了齐鲁文化在历史的形成和发展,最终走向融合。所以,齐鲁文化的雏形是在周朝建立之时产生。在当时,齐国采取的是“因其俗,简其礼”的政治策略,鲁国则采取“变其俗,革其礼”的政治策略,都是根据当时的国情制定的。而在经济上,齐国重视工商渔盐业,鲁国重视农业。所以,两国从各自不同的国情对文化进行升级,又在不同领域进行深入,在财政、军事、学术等等方面都有了很全面的思想基础铺垫。不但可以力争霸业、一匡天下,还可以仁义至上、礼治天下。以此为基础,才为日后成为众多文化中的佼佼者奠定了基础。
来到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与鲁国各自有着不同的文化圈,而齐文化与鲁文化在两国的互相竞争中,有了进一步的成长,对于其可行性与生命力都是极大的磨砺与考验。在这一过程中,齐国的文化主要以军事、政治为主要发展方向,也使得齐国在当时成为了不可小觑的未来霸主形象。与此同时,鲁国的文化则充分的在为文化发展鼎盛做出准备,一句“周礼尽在鲁”充分的说明,鲁文化在历史上对于思想、文化尤其是儒、墨家思想的鼎盛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在当时,儒家学派与墨家学派也已经在鲁文化圈中形成。所以,从意识、战争的两个不同角度上,齐鲁文化分别占尽了先机。
直到战国时期,两个文化开始深入的融合、交流,最终,形成齐鲁文化圈。战争分裂的,只能是不同的统治者与疆土,但是,无法做到文化的割裂,反而,在这样极端的交流方式中,还会让文化有着更加浑然天成的交流氛围。所以,在整个春秋时期,齐鲁文化已经具备了名副其实的“齐鲁文化圈”。再到秦汉时期,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齐鲁文化。因“大一统思想”受到秦汉统治者的重视,一举成为当时思想领域最主流的意识形态,而且,齐鲁文化的确给秦汉统治者带来了切实的利益和好处。
二、齐鲁文化组成汉文化的几个重要阶段
在汉朝成立初期,因为统治者团队多半都是荆楚地区成长起来的人士,所以,他们具备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十分包容的文化融合态度,对于有益于自身统治的文化抱有极度渴望的态度。然而,荆楚文化在整个统治思想领域并不突出,反倒是早已形成独立体系的齐鲁文化开始在汉代的政治、文化、经济方面起到了越来越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汉高祖到汉武帝时期,齐鲁文化已经成为在荆楚文化为背景下的汉代主流文化,其优势更是不言而喻。
(一)、统治者正式确立以儒家为治国之道
汉代初期,礼制基本都采取儒礼,刘邦更是历代帝王中第一位祭孔者。当年,虽然受到荆楚文化耳濡目染,但是,在没有实现大一统时的刘邦,对于儒学丝毫不感兴趣,也是因为儒学对于征战没有太多实际意义的原因。但是,当面对汉代政权的创立,以及先秦速亡的教训,刘邦等人深刻认识到治理江山与开疆拓土的不同,由此,听取了儒道兼治的陆贾等辅政大臣劝诫,开始了“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的治理局面。就在这样的基础上,使得汉家制度多半都是建立在儒家礼制的基础上的,而且,汉高祖对于儒家文化的重视同样体现了他对于齐鲁文化的敬畏。最令后人敬佩的是,汉高祖的确从身体力行的各个方面充分将齐鲁文化植入到汉文化的主体之中,这对于齐鲁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汉文化的鼎盛都实现了双赢的效果。
(二)、黄老思想全面整肃汉文化初建
我们都知道,汉初采取的宽松治国思想不但体现了统治者的深明大义,更得益于他们实行这一政策的标杆——黄老思想。在当时,各地区的思想文化开始疯狂兴起时,黄老思想能在汉初统治者心中独树一帜,的确做到了对于汉文化初建的全面整肃工作,也给汉文化的发展引向了最快速、安全的方向上。
黄老思想形成于齐文化中的稷下黄老之学。黄老思想倡导“处无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这种以人为本的治国良方受到了汉初统治者团队的青睐。“文景之治”也是有着可追寻的史诗记载。当年,“文帝本修黄老之言……其治尚清静无为”,以及在《汉书·景帝本纪》中记载“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都在深刻说明着黄老思想在统治者心中的地位。所以,从汉初的无为而治,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前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黄老思想在汉文化中根深蒂固、完美融合,也就使得齐鲁文化在汉文化的地位来到如如不动的状态。
(三)、齐鲁文化成为汉代经学主流思想、完美做到代代相传
没有任何一种方式能及齐鲁文化在汉代通过人才之间的交流进行进一步的传承、发展。在这样的过程中,齐鲁文化帮助汉代培育人才又将自身完美传承,真正做到了有机的结合和共赢的状态,也才让齐鲁文化在汉文化中体现了不一样的生命力。在当时,齐鲁之学占据了西汉经学的主流位置,更为儒学体系提供了丰厚的社会根基和人才基础。尤其在这个层面上,绝大多数的人才都是受到齐鲁文化耳濡目染的所在,形成了垄断之势。在《史记·儒林列传》有记载“言汉初传经大师,五经八师,有六位是齐鲁之人”。其他的史实都在说明,汉初之时,齐鲁文化已经成为汉文化的主流,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大放异彩。
三、为何齐鲁文化能成为汉文化的守护者
史学家早已形成的共识就是,在封建时期,经典的统治思想背后的文化能够一步一步来到如此重要的位置,靠的就是其对于统治者的实用性。也就是说,对于汉代统治者来讲,荆楚文化是他们的起家文化,而齐鲁文化可以保证汉代统治者更加顺畅的网罗天下人才,且依靠让众人得以臣服的思想展现统治者的先进性,以此得到天下万民归心的理想状态。
但是,齐鲁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汉文化的守护者,更是源于齐鲁文化自身具备的一种令人敬畏的齐鲁精神,它代表汉文化渗透在每一位想要力推汉代走向鼎盛的人们心头,才使得汉代能够成为中国封建史上最为璀璨的王朝。想要立足于茫茫历史中,没有真正颠扑不破的精神是无法挺立至今的。
齐鲁文化对于国家前途命运是高度重视的。集中表现为爱国爱家、出仕救世、集体主义。每一种思想对于汉代当时的开拓都是极具意义的。这一点,与荆楚文化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但是,相对比荆楚文化,齐鲁文化对于人们爱国思想的打造有了更加深远的影响。
而且,对于个人价值品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