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先秦时尚达人孔子聊穿衣经

北京著名皮肤病医院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

◎常小仙

现代的时尚达人都有一套流行的穿搭法则,比如黑白灰显高级,全身上下的颜色不超过三种,商务西装必须搭配皮鞋等。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古人也有自己的时尚穿搭法则,比如,孔子在穿衣打扮方面就颇有研究,谈起着装头头是道,称他为先秦的“时尚达人”亦不为过。

穿搭第一原则:

重视场合,合乎礼制

时尚名曰“时”“尚”,必然与时代群体共同追逐的流行趋势紧密相关。孔子能成为春秋时期的“时尚达人”,也与他那个时代的风潮息息相关。只不过,孔子所追求的“时尚”,不是他生活的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的“时尚”,而是礼乐昌明的西周的“时尚”。

在孔子眼中,上古三代至西周的礼制是“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完美文化,而它所代表的尊卑有序的封建制度,也是最完美的社会制度。因为有这层“审美滤镜”在,孔子看西周的服饰,自然越看越喜欢。孔子曾描述过自己心中理想社会的模样,那就是要用夏朝的历法,坐殷商的车子,听舜帝时的音乐,戴西周的礼帽。“服周之冕”就表达了孔子对西周文化的强烈认同。

因此,对于时尚穿搭,孔子的第一条原则就是:一定要重视场合,合乎周礼。比如,孔子说:“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君子不用深青色和铁灰色的布做衣服的镶边,不用红色和紫色的布做家居服。因为绀、緅、红、紫四色接近正式礼服的颜色,应该用在庄重的场合,做装饰性的镶边或做日常家居的衣服,都不合适。

又比如,孔子说:“羔裘玄冠不以吊。”吊丧的时候,不能穿黑羊羔皮袄,戴黑色礼帽。因为黑羊羔皮袄和黑礼帽都是吉服,穿着去吊丧,是对死者及其家人的不敬。

再比如,孔子坚持“吉月,必朝服而朝”。每月初一,一定要穿上礼服去朝见鲁国国君,哪怕他已经不在其位。这是从衣冠之礼上表达对国君的尊重。甚至当孔子生了重病,卧床不起时,他也不肯在服饰礼仪上省俭半分。孔子卧病时,鲁国国君去看他,孔子坚持把上朝穿的礼服披在身上,把不方便系的绅带拖在一旁,以此传递克己复礼的精神。

因此,对于不合周礼的时尚风俗,孔子是深恶痛绝的。西周的正统服色是大红,但春秋的齐、鲁国君都喜欢穿紫色,紫色大有取代大红成正色的趋势。于是孔子痛切地说了一句:“恶紫之夺朱也!”他憎恨紫色夺去了大红色的光彩和地位,更憎恨国君僭越礼制、扰乱社会秩序的胡作非为。

穿搭第二原则:

节俭、实用、亲和

因为崇尚周礼,而周礼的冠冕礼仪都是颇为复杂繁丽的,因此,孔子的服饰审美也难免倾向于精致、繁琐。比如,天热怎么穿,天冷怎么穿;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搭什么颜色的外套;睡衣、小被该做多长……都有相应细碎的规定。孔子称道大禹的一点就是,他“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日常衣服穿得相当差,但祭祀的礼服、礼帽则做得极为华美。那么,能不能由此推断,只要符合礼制,孔子就认为服装越华美越好,礼仪越繁复越好?恐怕不能。

首先,孔子看重的并不是衣服作为穿着享受的实用性功能,而是它代表的礼制规则和文化意义。比如,为父母守孝期间,孔子就认为不能吃得太好,穿得太好。因为父母生养孩子很辛苦,他们去世后,子女应该极尽哀恸,以至于无心吃穿,此时如果吃得太讲究,穿得太讲究,于情于礼都有不妥。

其次,孔子在不违背礼制的前提下,还是相当提倡节俭和实用的。比如,按照周礼,礼帽应该用麻料来织,并且必须有两千四百缕经线。因为麻的质地较粗,要织得非常细密才能成形,这就很费工夫。因此,孔子变通说:现在的礼帽用较细的黑丝来织,也可以,因为这是更为省时省工的方法。

上朝和祭祀穿的礼服帏裳需要用一整块布来做,不加剪裁。孔子出于节俭的目的就说:如果不是做帏裳,仅仅是做居家的衣服,那么衣裳就一定要加以剪裁,这是为了不浪费布。

孔子还“发明”了一种“奇装异服”,这种衣服两个袖子不等长,右袖要比左袖短一些,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这是居家穿的皮袄,考虑到实用功能,右袖做得短一些,更方便干活。

事实上,孔子不仅不提倡奢华,还认为穿得太讲究会拒人于千里之外,不利于人际和谐,追求衣饰的奢华也不符合君子的道德修养。有一次,子路穿着华丽的衣服去见孔子,结果一见面就被老师批评了。孔子说:“你穿得这么漂亮,脸上又是志满意得的表情,那么谁还敢亲近你、给你提意见?”子路一听,十分惭愧,立马回去换了身普通的衣服。可见,在孔子心中,服饰的亲和力,比时髦、好看重要得多。

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一个追求真理的人,如果把吃得差、穿得差当成耻辱,那么这个人不值得和他探讨真理。孔子又有一次夸子路说:“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穿着破袍子和穿着狐貉裘衣的人站在一起,而能泰然自若、不觉得羞愧的,也只有子路了吧?由此可知,孔子真正在意的不是衣服的好坏,而是礼制得到尊重,内涵超越表象。

穿搭第三原则:

庄重、优雅、协调

当然,孔子并没有舍弃服饰的装饰性和美感,只追求实用和合乎礼制,相反,他相当重视服饰带给人的观赏感受。

首先,孔子十分在意着装的严肃性。他曾说过:“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君子要衣冠整齐,目不斜视,庄严地使人望而有所畏惧,这不也是威严却不凶猛吗?这里,端庄整齐的衣冠,正是有尊严的人格的外化,让人一见而免生轻侮之心。因此,子路在战斗中即将被人杀死时,还坚持要将帽缨系好,将帽子戴端正,留下“君子死,冠不免”的遗言,才慷慨就义,这正是儒家庄重人生态度的极致表达。

其次,孔子还很在意着装的优雅。古人夏天会穿葛麻质单衣,这种衣服相当薄,穿上很凉快,但难免会隐约露出皮肤,于是孔子说:“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夏天穿薄衣服,要在单衣里套件衬衫。这样,虽然舒适性会打点折扣,但避免露肉,使着装看上去更雅观。

再者,孔子穿衣还很在意材质、款式和颜色的搭配,使服饰具有协调性。比如,他说:“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穿紫羔皮袄的时候,外面要搭配黑色罩衣;穿白色鹿皮袄的时候,外面要搭配白色罩衣;穿狐皮袄时,外面要搭配黄色罩衣。这种参差有致的搭配,一是为了合乎礼制,二正是为了让外表看上去和谐优美。

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而孔子的时尚穿衣经,正是服饰文化里璀璨的一页。虽然今人的风尚和古人迥异,但朴素、优雅、庄重等穿衣原则,古今一以贯之,读懂了藏在服饰中的文化密码,你便读懂了中华文明生命力的由来,读懂了中华文化历久弥新的奥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