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建筑群是为谁而建山西因他兴盛,因他得

晋祠,我国现存最早的古建筑群,是世界的文化瑰宝之一。那晋祠纪念地又是谁,他们又为什么享有如此尊崇地位,香火一直持续至今呢?

大器晚成

故事要追溯到大禹时期。当时许多人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分封在各处,奠定中原此后上千年的势力格局。

其中有一支,姓姜。被封在吕地,即今河南南阳附近。在一千年后的商朝末年,这一支已经衰落。在江浙一代东夷崛起与商冲突加剧,西周与甘肃戎和内蒙古的狄频繁打仗时,这一支迎来了一个小孩。

他名字叫尚,因为祖上姓姜,所以叫姜尚。也因为祖上被封在吕地,因此也叫吕尚。由于他字子牙,后世也称他姜子牙。

姜子牙并没有领略到多少祖上的荣光,相反,在那个动乱与衰弱的商朝末世,他不得不为了糊口而干许多事。不过他人穷志不短,志在天下,想成为安邦佐君之臣。但是商末内外交困,君主刚愎自用,姜子牙并找不到他所渴望的工作。

人最难能可贵的品质莫过于坚守初心。在如此困境之中,姜子牙从未放弃心中的抱负,没有妥协于困苦的现实。妻子都因为他“好高骛远”,离他而去了。他一直等待机会,但似乎机会永远不会到来。直到后来,他在商都朝歌待不下去,往西边走时,在渭水之阳,即陕西渭河北部碰到了周侯姬昌,他才终于遇到可以施展报复的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姜子牙遇到周文王姬昌时的年龄很值得怀疑。在史书里,他七十岁碰见周文王,辅佐周武王,又治理齐国,活了得有一百三十多岁才去世。然而这些记载疑点颇多。《诗经》中就写到“维师尚父,时维鹰扬”,指的就是姜子牙在朝歌战场上英勇善战,如同雄鹰一般。

在武王伐纣时,距离周文王去世已经过去了四年,距离姜子牙碰见周文王也得有十来年,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接近九十岁的老人可以拿着十来斤重的兵器,在战车上与人搏杀。这不符合科学现实。

虽然姜子牙的年龄已经难以考证,但是根据常识判断,能在战场上拼杀肯定仍在壮年,也就是说,在武王伐纣时期,姜子牙顶多就五十岁,那么在他碰见周文王时,也就三四十。

同样,姜子牙能在战场上如此勇武,可以想象他并非只是死读书,私下还会强身健体,可谓文武双全。他的名著《六韬》也是最早的兵书。可以说他在军事上的成就享誉古今,堪称兵家鼻祖,在后世还被追封为武圣。

在武王伐纣胜利后,姜子牙得到了位于山东的封地,即后来的“齐国”。他制定了最早的人才考核标准,大量任用贤明,来者不拒。他又因地制宜,发展鱼盐业,纺织业,鼓励通商,并且简化周礼,在短时间内就让齐国富强,绵延数百年而不倒。

可以说,无论文韬武略,还是为人处世,姜子牙都是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人物,是受无数人追捧的圣人,甚至在民俗传说比如封神演义中享有神格,成了“神仙”。

剪桐封弟

姜子牙作为文王重臣,在文王死后自然担负起了辅佐周武王的重任。他作为臣子兼老师,被周武王尊称为“师尚父”。此外,姜子牙的女儿也嫁给了周武王为王后,他也是周武王的岳父。

姜子牙的女儿,史称“邑姜”。据传她在怀孕时,站如松,坐如钟,端庄肃穆,礼节到位。我们知道,妇女在怀孕时,会产生“孕期焦虑”,对心情与行为产生较大影响。史书记载这件事也是称赞邑姜端庄有礼,自制力强,有母仪天下的风范。晋祠的圣母殿供奉的就是她。

邑姜怀有二子。长子姬诵继承了周武王的位置,即周成王。而她的小儿子却不一般。《左传》中就记载,在邑姜怀孕时,她梦见天神托梦,说为这个孩子取名为“虞”,将来要把他封在唐地。后来孩子出生,周武王见孩子手掌上有虞字纹路,于是真的取名为虞。

而吕氏春秋与史记则都记载了,在周成王继位后某日,兄弟俩玩耍时,周成王剪了一片梧桐叶说要把这个分封给虞。大臣听说后,就让周成王把一块地封给虞。周成王当时还年幼,觉得自己只是跟弟弟闹着玩。大臣则告诫“天子无戏言”。于是虞就被封在了唐地,在今山西太原附近。

这两则小故事自然并非真实,更大概率是,当时唐地的诸侯因为成王年幼,心生贪念,对周的统治不利。在周成王灭了唐地的诸侯之后,虞就自然而然地被封在唐地,以稳定当地的民心,史称唐叔虞。

唐叔虞出身虽然尊贵,但是周朝开国时贤臣众多,更有外公姜子牙,叔叔周公这样流芳百世的贤臣影响,因此十分贤明。由于唐地附近在当时还有西戎部落,百姓也随着西戎的习俗,唐叔虞就没有完全的尊崇周礼,而是学习外公因地制宜,用唐地的政策,法理来治理唐地。

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唐叔虞当年具体的做法,但从结果来看,唐叔虞十分成功,周的统治地位也更加稳固。而他的儿子不仅延续了他的政策,还因境内有“晋河”流淌,将国号由唐改名为晋。这就是如今山西被称为晋的缘由。

晋国在之后的历史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于如今山西的文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因为唐叔虞对于后世的影响极大,为了纪念他与他的母亲,后世人们建立了晋祠,并不断扩建,成为了今天的模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