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二、今解
“旅”是祭拜之意。“女”是汝之意。“冉有”是孔子的弟子,当时担任季氏家的大管家。“曾谓”是难道之意。
该句意思是:
季氏祭典了泰山。孔子对季氏的大管家冉有说:你不能劝阻季氏不做这件事吗?
冉有说:不能,他不听我的话。
孔子感叹道:呜呼!难道泰山神还不如林方懂礼吗?
林方这个凡人还知道礼的本质,如果泰山有灵,势必更懂礼的本质了,
泰山神必定不会接受季氏的僭越之祭的。
所以,季氏祭典泰山,祭也白祭,是不会起什么作用的。
周礼规定,周天子可以祭典全国的名山大川,诸侯只能祭典自己封国内的名山大川,至于卿大夫是无权祭典名山大川的。
季氏是卿大夫却祭典了泰山,这是典型的僭越行为,违礼行为。孔子主张“治国需要克已复礼”,所以,该句体现的就是孔子对季氏违礼行为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