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公元年
1.5冬,齐仲孙湫来省难。书曰“仲孙”,亦嘉之也。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公曰:“鲁可取乎?”
译:冬,齐国仲孙湫来我国慰问祸难。《春秋》称之为“仲孙”,也是对他表示赞美。仲孙回国说:“不除掉庆父,鲁国的祸难没完没了。”齐桓公说:“怎么样才能除掉他?”仲孙回答说:“祸难不止,将会自取灭亡,您就等着瞧吧!”齐桓公说:“鲁国可以攻取吗?”
庆父杀子般,后来又杀闵公,是鲁国内乱的祸首。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就是因为这件事而来。
仲孙湫,春秋时齐国人,事桓公为大夫。
对曰:“不可,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亲有礼,因重固(稳定坚固),间携贰(内部不和),覆昏乱,霸王之器(策略,方法)也。”
仲孙说:“不行。它们还遵行周礼。周礼,是立国的根本。下臣听说:‘国家将要灭亡,如同大树,躯干必然先行仆倒,然后枝叶随着落下。’鲁国不抛弃周礼,是不能动它的。您应当从事于安定鲁国的祸难并且亲近它。亲近有礼仪的国家,依靠坚定稳固的国家,离间内部不和的国家,灭亡昏暗动乱的国家,这是称霸称王的策略。”
1.6晋侯作二军,公将上军,大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以灭耿、灭霍、灭魏。还,为大子城曲沃。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
译:晋献公建立两个军,自己率领上军,太子申生率领下军。以赵夙为国君战车的驭手,以毕万作为车右,出兵灭掉耿国、霍国、魏国。回国后,为太子在曲沃建造城墙。把耿地赐给赵夙,把魏地赐给毕万,派他们做大夫。
关于太子申生,古魏国我之前说过,在此就不说了。
商代末年有耿国,是商朝的附庸国。古耿国是商代建立的一个侯国,是商王朝的一支,规模相当于现今的一个县。这个诸侯国经历了32位国君,延续了多年,在历史上曾创造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周朝建立后灭掉了耿国,后来周王室封王族中人于耿,建立耿国,春秋时它又被晋国灭掉。
霍国,是中国周朝分封的一个姬姓诸侯国,伯爵。周武王姬发灭商之后分封自己的八弟姬处于霍(今山西霍州一带),是为霍叔处,此即霍国之始。管蔡之乱后,霍叔处被废为平民,但霍国仍被保留下来由霍叔处之子继位,一直到春秋时代,公元前年被晋国所灭。
赵夙(生卒年不详),嬴姓,赵氏,名夙,中国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造父十二世孙,公明次子。
伐霍、魏、耿三个小国,赵夙伐霍。霍、魏、耿三国灭亡,晋献公把耿(今山西河津)赐给了赵夙、把魏赐给了毕万。赵夙死后,赵夙的儿子赵共孟承袭赵夙担任赵氏的领袖。
赵夙孙赵衰事晋文公,徙居原(河南济源西北),扶助公子重耳(即后来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成就霸业。赵衰年老,其子赵盾代任国政,独揽晋国朝政十几年。赵姓成为晋国公卿,宗族由此而显贵,随之繁衍成为一个人口众多的显贵大族。前年,赵襄子与韩康子,魏桓子三家分晋。
毕万,生卒年不详,姬姓,毕氏,名万,毕公高之后,春秋时期晋国大臣。公元前年,毕万因随晋献公消灭耿、霍、魏三国有功,晋献公于是将魏地赐封给毕万,并任命他为大夫。毕万死后,毕万子孙以其封地为氏,称魏氏,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先祖。
《国语·晋语一》记载:“(献公)十六年,公作二军。公将上军,太子申生将下军,以伐霍。太子遂行,克霍而反。”
士蒍曰:“大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而位以卿,先为之极,又焉得立。不如逃之,无使罪至。为吴大伯,不亦可乎?犹有令名,与其及也(指与其留下来最终获罪被废)。且谚曰:‘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天若祚(赐福)大子,其无(离开)晋乎。”
士蒍说:“太子不能继续做储君了,分给他都城,并让他处在卿位,先让他做到了极点,又怎么能够继续做储君呢?不如逃走他地,不要等罪降临。像吴太伯那样,不也是很好吗?这样还能有好的名声,胜过留下获罪。而且俗话说:‘心里如果没有瑕疵,何必为无家而忧患呢?’上天如果赐福太子,他就一定会离开晋国。”
有宗庙先君的城市称为都
此时申生统帅下军,和卿同一级别。
吴大伯就是吴太伯,周太王嫡长子。太王准备立幼子季历,他与弟仲雍自动离开,逃至江南,断发文身,后立为吴太伯。
卜偃曰:“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满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启之矣。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名之大,以从盈数,其必有众。”
卜偃说:“毕万的后代必定昌大。万,是满数;魏,是高大的名号。用这地方作起始封赏地,上天已启示预兆了。天子主天下称‘兆民’,诸侯主一国称‘万民’。现在名号高大又随着满数,他一定会得到民众。”
卜偃:晋国大夫,掌管占卜的官。
杨伯峻注解说:“以其职曰卜偃,以其姓氏则曰郭偃……参以《墨子》《吕览》,则卜偃之于晋文公,实变法称霸之功臣。”
初,毕万筮仕(占卜做官的吉凶)于晋,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艰险之象,所以坚固)、《比》入(亲密之象,所以能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
当初,毕万为在晋国做官而占卜,得到《屯》卦变成《比》卦。辛廖预测说:“吉利。《屯》坚固而《比》进入,还有比这更大的吉利吗?所以他必定繁衍昌盛。
(图片源自网络)
屯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第三卦,代号是4:2。“屯”,囤聚。屯卦的主卦是震卦,客卦是坎卦。震卦的卦象是雷,“春雷一声惊万物”,震卦代表新生。坎卦的卦象是水,水总是往下流。屯卦表示客方日益衰落的状态是主方兴起的良机,同时客方力量仍然强大,主方的积极行动不一定取得好结果,主方应当耐心地囤聚力量。水雷屯(屯卦)起始维艰。这个卦是异卦(下震上坎)相叠,震为雷,喻动;坎为雨,喻险。雷雨交加,险象丛生,环境恶劣。“屯”原指植物萌生大地。万物始生,充满艰难险阻,然而顺时应运,必欣欣向荣。
(图片源自网络)
比卦,是六十四卦之第八。比卦的代号是0:2,主卦是坤卦,卦象是地,阳数是0;客卦是坎卦,卦象是水,阳数是2。主卦和客卦的下爻和上爻都相同,中爻是一阴一阳,主方素质不佳,客方素质良好。在休闲状态下,主方比较一下自己和客方,适当采取一些主动,可能对主方有益。比卦在周易中是第8卦。比者亲也,其字形为两人并坐,因为亲近,所以乐;师自争讼起,兵者凶器,所以忧。水地比(比卦)诚信团结。
《震》为土,车从马,足居之,兄长之,母覆之,众归之,六体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杀。公侯之卦也。公侯之子孙,必复其始。”
《震》卦变成了土,车跟随着马,脚踏实地,兄长抚育,母亲爱护,大众归附,这六条不变,能合又能固,安定又能杀戮。这是公侯的卦象。公侯的子孙,必定能恢复到他开始时公侯的地位。”
《震》卦变为《坤》卦,《坤》为地,所以说“为土”。
《震》为车,《坤》为马,《震》变为《坤》,所以说“从马”。
《震》为足,《震》变为《坤》,安静之象,所以说“足居之”。
《震》为长男,初爻变,为最长之意,所以说“兄长之”。
《坤》为母,所以说“母覆之”。
六体是指土、车、马、足、母、众六象。尚秉和《周易尚氏学附录》里说“《坎》数六,遇卦、之卦皆有《坎》。不易者,《坎》卦不变也”。
《比》卦有合众之义,《屯》卦有固守之义,所以说“合而能固”。
《比》卦有坤,坤为土安之象;《屯》卦有震,震为雷杀之象。以坤承震之变,所以说“安而能杀”。
闵公二年
2.3初,公傅夺卜齮田,公不禁。秋八月辛丑,共仲使卜齮贼(杀死)公于武闱。成季以僖公适邾。共仲奔莒,乃入,立之。以赂求共仲于莒,莒人归之。及密,使公子鱼请。不许,哭而往。共仲曰:“奚斯之声也。”乃缢。
译:当初,闵公的保傅夺取卜齮的田地,闵公没有禁止。秋八月二十四日,庆父指使卜齮在武闱杀死了闵公。成季带着僖公去邾国。庆父逃亡到莒国,成季和僖公才回鲁国,立僖公为国君。用财货向莒国求取庆父,莒国人把他送回鲁国。到达密地,庆父派公子鱼入朝请求赦免,没有得到同意,公子鱼哭着回去。庆父听见了,说:“这是公子鱼的哭声啊!”于是上吊死了。
武闱是路寝的旁门。路寝是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
密,鲁国地名,在今天山东费县北。
闵公,哀姜之娣叔姜之子也,故齐人立之。共仲通于哀姜,哀姜欲立之。闵公之死也,哀姜与知之,故孙于邾。齐人取而杀之于夷,以其尸归。僖公请而葬之。
闵公是哀姜妹妹叔姜的儿子,所以齐人立他为国君。庆父和哀姜私通,哀姜想立他为国君。闵公的被害,哀姜事先知道内情,所以她逃亡到邾国。齐国人向邾国索取了哀姜,在夷地杀了她,把她的尸首带回国。鲁僖公请求归还她的尸首,把她安葬了。
《列女传·孽嬖传》记载说:“齐桓公立僖公,闻哀姜与庆父通以危鲁。乃召哀姜酖而杀之。”
夷,地名,具体所在不详。
2.4成季之将生也,桓公使卜楚丘之父卜之。曰:“男也。其名曰友,在公之右(指当权用事)。间于两社(指为鲁执政大臣。鲁有两社,即周社、亳社,两社之间即朝廷之所在和执政大臣治事之所在),为公室辅。季氏亡,则鲁不昌。”又筮(古代卜用龟,筮用蓍草,以动物灵于植物,故先卜后筮)之,遇《大有》之《乾》,曰:“同复于父,敬如君所(同其父亲一样尊贵,国人敬重他如国君一样)。”及生,有文在其手曰“友”,遂以命之。
译:成季将要出生时,鲁桓公让卜楚丘之父占卜。他说:“生的是男孩。他的名叫友,在公侯身边当权用事;他处于两社之间,为公室的辅弼。季氏灭亡,则鲁国不能昌盛。”又用筮草占,得到《大有》变为《乾》,卜楚丘之父说:“尊贵如同父亲,受到敬重如同国君。”等到他生下来,他的手上有纹像个“友”字,就以友命名。
高亨《左传国语的周易说通解》里说:“《大有》卦是上《离》下《乾》,《乾》卦是上《乾》下《乾》。《乾》为父,《离》为子,《大有》上卦的《离》变为《乾》,是象征子与其父同德,‘无改于父之道’,所以说‘同复于父’。《乾》又为君,《离》又为臣,《大有》上卦的《离》变为《乾》,又象征臣与其君同心,常在君的左右,所以又说‘敬如君所’。”
(图片源自网络)
大有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一,也是是7:5卦的卦名,7:5是大有卦的代号。“有”,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7:5卦的主卦是7卦乾卦,卦象是天,特性是强健,阳数是7;客卦是5卦离卦,卦象是火,特性是光明而依赖,阳数是5。客方素质不佳,依赖主方,主方利用客方的依赖而获益,大有。主方大有,有很多利益,离上乾下大有卦是《易经》中六十四卦之第14卦。火天大有(大有卦)顺天依时。
(图片源自网络)
乾卦是《周易》六十四卦第1卦,代号是7:7,主卦和客卦都是1卦乾卦,三条爻当位,三条爻不当位,不存在有应关系。卦象是天,特性是强健。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卦辞为“元亨利贞”。乾卦主显,是“显学”,坤卦主隐,是隐学。两卦不可分割,乃是一个整体,是万物运动最本质的过程。乾卦讲的是一个事物从发生到繁荣的过程,即春生--夏长,与坤卦相反,坤卦讲秋收冬藏的过程。
主方和客方都很强健,主卦和客卦的阳数比是1:1,是二个最大阳数的比,主客双方势均力敌,双方都有强大的力量,也都有同样的高亢缺点,可以是强健的竞争者,也可能是双赢的合作者,关键在于主方如何巧妙地处理。概述图,红色表示当位的爻,天蓝色表示不当位的爻。乾卦的各条爻之间没有有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