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杨澜,大家都很熟悉,这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女主持人,作家,企业家。
很多人对她的印象都是:知性、优雅、国际化等非常美好的词汇。
但有一件事情,却颠覆了很多人对杨澜的这种标签化的认知:直播带货!
比如,杨澜有一次在直播间卖被套,就被人发视频怒怼:伐冰之家,不畜牛羊!
一开始,很多人都不懂,以为这位博主大概是羡慕、嫉妒。
直到后来,有人在评论区解释了这句话的意思,网友瞬间沸腾,直呼:学到了!
其实,“伐冰之家,不畜牛羊”语出《礼记·大学》,其原文是: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畜马乘”“伐冰之家”“百乘之家”,都是代指处于社会上层的各个等级群体,这一整句的意思就是强调一点:不要“与民争利”。
其中“畜马乘”,是指普通的士大夫阶层,按照周礼的严格等级制度,只有到了这个等级的人才可以乘坐四匹马的车;
“伐冰之家”,地位比普通士大夫又高一级,属于卿大夫,他们在办丧事时能够用冰来保存尸体。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比较疑惑:丧事而已,为什么还要用到冰来保存尸体呢?莫不是有什么纠纷,还要仵作验尸,弄尸检不成?
咱可千万不能这么想!
如果在古代,你这样是犯了人家的大忌!
古人对身后之事看得非常重,甚至比生前更看重,比如有些皇帝生前简朴,但对陵墓的修建从来不肯马虎;某些官员活着的时候对自己的衣食住行等待遇都不讲究,但特别在意死后能够享受什么样的礼遇……
这就是古人对礼制的追求!
我们常常听说“克己复礼”,孔子所要“复”的就是周礼。
而西汉学者戴圣编著的《礼记》,就是专门记载先秦的各种礼制,当然也包括周礼。
按照周礼的记载,古人办丧事有着非常严格的一套制度,不能逾越半分。
在现代,殡葬的仪式是尽可能地提倡简化。
但是在古代,不同身份等级人的葬礼,其治丧时间也是不一样的。
尸体在安葬之前,需要停一段时间,这叫“殡”。
天子殡七月,诸侯殡五月,大夫殡仨月,士庶人逾月而葬,民间的普通百姓也要过了头七之后才出殡。最夸张的是,传说周文王死后治三年之丧。
前面说到,有人好奇,为什么丧事要用到冰来保存尸体?原因就在这里了。
到了卿大夫这个级别,他们的丧事至少要停灵三到五个月。
冬春两季还好,如果是夏天,那可就麻烦了。
可是人有旦夕祸福,即便再有权势,在生老病死面前,也是无力回天,谁还能强行选择天气合适的时候再离开这个世界呢,除非提前自我了断。
于是,为了避免尴尬的局面出现,古人想到了用冰来物理降温的方法。
在《礼记》中,这叫“伐冰”。
为什么叫伐冰,而不叫采冰,或者制冰呢?
很简单,古代可没有人为大量制取冰块的技术,所以需要在冬天去采伐大自然的天然冰块,储藏到事先建好的冰库里面,等到需要用的时候再从冰库里取。
比如大家都非常喜欢的武侠剧《天龙八部》里面,虚竹和尚就是在西夏的冰库里与他的“梦姑”相见,并发生了一段令他不惜破戒,终生难忘的爱情故事。
不问可知,“伐冰”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十分巨大,非权贵之家不可为。
所以,后来人们常用“伐冰之家”,来代指社会地位高拥有大量财富的群体。
以“伐冰之家,不畜牛羊”来告诫这些群体,不要与民争利。
回到本文的题目,杨澜是大家非常尊敬的著名主持人,是大家眼中的成功人士,称得上是“伐冰之家”。
她通过主持、办企业、出书等方式和渠道获取财富,大家都没有任何意见,甚至称许她。
因为这在《礼记·大学》里叫“生财有道”,是被大家认可的: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但是,杨澜却突然杀入草根直播带货的赛道,还是卖被套这种产品,就难免被人诟病“与民争利”了,按现在网上流行的说法,有点“不讲武德”。
因此,当网友都明白“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的意思之后,纷纷直呼:感谢科普,学到了!
咱们再来说说《礼记·大学》,本来这只是《礼记》42篇章当中的一篇,可是由于它实在是太经典了,从西汉董仲舒到东汉的郑玄、唐代的韩愈、孔颖达等人,都对其推崇备至。
于是,到了宋代,“二程”(程颢、程颐)、朱熹这些人,干脆就把《大学》这一篇单独从《礼记》当中择出来,原来的《诗》《书》《礼》《易》《春秋》称作大经,《大学》则与《中庸》《论语》《孟子》一起叫小经。
到了后来,这些儒家经典一起,就成了大家口中的“四书五经”了。
众所周知,“四书五经”古代读书人是必读的,科举考试也是从中出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把这些东西视作糟粕,弃如敝履,连儿童启蒙的“三百千”都少有人涉及,四书五经中的经典篇章就更鲜为人知了。
只是我们不知道,很多或是普通人耳熟能详的典故,或是让人眼前一亮的词句,都是出自这些“糟粕”。
历史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