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至
农历五月初四
一候鹿角解
二候蝉识鸣
三候半夏生
夏至已至
夏至简介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夏至过后,正午太阳高度开始逐日降低;对于我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来说,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过后经南返的太阳再次直射后才开始逐日降低。
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属阳;夏至虽然阳气较盛,且白昼最长,但却未必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因此时接近地表的热量仍在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夏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时也是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民间有在夏至拜神祭祖的习俗。此外,夏至后,人们普遍会食用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来避暑。
“知夏至”
为了让孩子们去探索夏至的魅力,使节气传统根植于孩子的内心,夏至前夕,中队章星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了“夏至至,美好至”的主题班队会活动,利用课件,让学生了解夏至的习俗、天气特点、养生等知识。
一候,鹿角解: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二候,蝉始鸣:雄性的蝉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既然夏至已至,那么所有的美好就从夏至开始吧!
“过夏至”
(一)
“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吃面,自古有之,追本溯源可至西周,据《周礼·春官》记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意为驱疫除饥。夏至这天白日最长,黑夜最短,而面条在所有食物中是最长的,古人希望通过吃面,来寓意白天能够被吃“短”,因此民谚又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之说。
(二)
唐宋时期,已有在夏至时节互赠折扇的习俗。今日中队的小朋友将自己精心挑选的漂亮折扇送给小伙伴,在炎炎夏日中互送清凉;也有小朋友自己动手做了一把最美的扇子送给婆婆,婆婆在室外恐怕还得靠手中的一把小扇扇(shān)来那么一丝凉意;还有小朋友拿着自制的“西瓜扇”和“云朵”在大自然中奔跑,追逐着风,感受着凉意,拥抱着缤纷、奔放的夏日……
“触夏至”
夏至在粽叶的袅袅余香中翩翩而来,蓝天、白云、绿水、清风、田野……此时的池城大地早已是“夏风徐徐,蛙蝉声声,栀子花开,荷韵袅袅”的一派景象,孩子们早就按奈不住了,他们拥抱最绚烂的夏日花海,感受田间、地头夏播作物的拔节生长,享受大自然无边浪漫清凉……
“绘夏至”
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笔,将夏至该有的样子描绘出来了。
看,中队的孩子用“思维导图”和“诗词配画”的方式,描绘出心中的夏至。
瞧,中队的孩子以“手抄报”的形式,迎接夏至的到来。
“诵夏至”
听,即使是小小孩童,也能体悟在时间流转中表达的诗意,感受古人朴素的生命观、自然观,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中队的姐妹花给我们带来的夏九九歌吧!
“写夏至”
孩子们用自己手中的笔贯穿了夏至的始终,展现了对夏至节气文化习俗的了解和领悟。
结语
此次孩子们自主探究夏至的奥秘,用童语传播节气,用童心绘画节气,用童行感悟节气,传统文化得以落地生根,他们是有文化自信的池小少年!
供稿:章星
供图:中队
编辑:包玉晔
审核:操礼友
技术支持:池小融媒体
池州市贵池区
池口小学
感谢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