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周礼 >> 周礼知识 >> 经典ldquo朔rdquo阅

经典ldquo朔rdquo阅

原文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译文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祀祖先时以《雍》作为结尾。孔子说:“《雍》诗里明确说‘助祭的是诸侯,天子庄严肃穆地主祭。’这样的意思也是他们三家可以用的?”

解读

这一章同上一章一样,都是在批评鲁国专政的“三家”(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违背周礼的僭越行为。

“三家以《雍》彻”。“三家”,鲁国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都是鲁桓公之后,世袭为鲁国大夫,也称“三桓”,长期把持鲁国政权。《雍》,诗经里《颂》的一篇,主要描述了周王祭祀的场景,被作为周王室祭祀结束时歌唱的篇章。《雍》作为祭祀歌曲使用,是有明确的礼法要求的,只能作为天子祭祀时专用,诸侯都不能用,更不用说士大夫了。不过鲁国情况特殊,西周初年周公旦辅佐武王、成王,特别是在武王去世后,摄政七年,为稳定西周政权作出了重大贡献,后又归政成王,成王为表彰周公旦的功劳,曾经赐予鲁国初代诸侯伯禽(周公旦之子)以特权,可以在一定时机场合使用天子礼仪,所以后世鲁国国君常常会使用周王才能使用的一些礼节。当鲁国国君权威下降时,其大夫也就有样学样,僭越使用天子礼仪了。孔子对此深恶痛绝。

“相维辟公,天子穆穆”。《诗经?雍》里的两句。“相”,帮助;“维”在这里是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穆穆”,庄严肃穆的样子。这句诗的意思是“助祭的都是公侯,天子更是庄严肃穆(地主持祭祀)”,描述了周王室祭祀周文王、武王等祖先时隆重肃穆的情况。

“奚取于三家之堂”,(这样的礼节)怎么能用于“三家”祭祀呢?古人对礼仪的时机场合规格都有着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对于贵族而言,使用礼仪正是其身份地位的象征。超规格(僭越)使用礼节,往往表明了其政治野心。“三家”使用周天子祭祀礼节,说明其已自视为鲁国国君(曾经获得过周王授权使用王室礼仪)了。如果这不是“三家”对于其现状的确认,那就是表达了篡位的想法了。所以引起孔子的警惕和反感。

孔子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对周公创制的周礼十分推崇,对一切不符合周礼、破坏周礼的行为都十分憎恶。这一点在我们今天看来难以理解,也常被视作孔子思想的糟粕部分。但站在孔子当时所处的时代条件,也有其道理。当时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这既有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根本原因,也有奴隶主贵族(诸侯、士大夫)私欲膨胀的直接原因,孔子虽然难以看到前一个根本原因,但他显然认识到了后一个直接原因。恢复周礼就是孔子给开出的药方,虽然不治本,但能一定程度是治标。周礼实际上是一种规矩,规范各个阶层的社会地位、行为规范及各种礼仪,强调人们要守本分,各安其位,靠这种规矩可以维持社会的基本秩序。这样的秩序虽然算不上多好,但在当时那个时代比没有秩序、没有规矩要好无数倍。孔子在恢复周礼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并把周礼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为后来在中国封建历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封建礼法的产生起到了奠基作用。

我们在这一章中要摒弃早已过时的礼法思想,但要领悟孔子思想中所包含的秩序和规矩意识。今天,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远远超越古人,但在秩序和规矩方面依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我们看一下在公交车站、超市等公共场所,总会有一些人不排队;过马路时,总会有一些人不管红绿灯;一些人办事总是想着“潜规则”,走后门、找捷径……不讲秩序、不守规矩的人和事总是在给我们“添堵”,也总是会在某些时候成为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建设法治社会、法治国家实际上是更高层次、更有强制力的规矩,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秩序。讲秩序、守规矩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END——

审核:陈生祥/魏庭辉

负责部门:团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