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列国传播礼仪,以“礼者”著称。其中,曾千里迢迢来亳州拜访另一位先贤老子。踏着孔子的足迹,初冬时节,我来到孔子向老子问礼的亳州道德中宫,感受两位圣人相互切磋的氛围。
道德中宫建有山门、拜殿、大殿、东殿、西殿等古建筑20余间。山门镶嵌“道德中宫”四个砖雕大字,拜殿门上的是“道法自然”巨幅匾额。穿越拜殿为大殿便是祭祀老子的地方。道德中宫已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亳州市区通往道德中宫的路很多,其中行走在问礼巷上更能找回当年的孔子问礼的记忆。史载,问礼巷是孔子问礼的必经之路。迈步在问礼巷小道上,人们会蹑手蹑脚,小心翼翼。一位两次来亳州的曲阜游客玩笑道,千万不能说错话、做错事,就是举止也要得体。否则,孔老夫子会笑话山东老乡的。我等一行不敢多语,竖起耳朵倾听他娓娓道来。
这位曲阜老乡告诉大家,孔子周游列国教化民众,并经常借机虚心求得学问。他先后四次远行,来亳州向老子问礼便是其中之一。他似乎对道教也不陌生,说,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最卓越的思想家和道家创始人。各地多有纪念老子的场所,而涡河之滨就有三处:河南鹿邑的太清官、安徽亳州的道德中宫和天静宫。始建于唐,重建于明万历年间的道德中宫又称“老祖殿”“老子行宫”,是为祭祀老子而建。汉桓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曾巡莅亳州拜谒老子庙祠。唐高宗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号,宋真宗加封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号。孔子问礼于老子自然在情理之中。
问礼巷正对着道德中宫南门,径直向前半里即是。居住在这里的居民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还指着问礼巷墙壁上的牌匾解释说,这块匾牌上的记载是孔子问礼故事的历史出处。文说,《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礼记曾子问》等古籍中均有记载孔子问礼于老子一事。而另一块牌匾则刻着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耳,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瞻望人生各年龄阶段格言,游人们遐想穿越时空隧道与古人对话,探索人生真谛。而一段“问礼巷,问礼巷,问礼巷里有文章”顺口溜再现了孔子当年问礼的情景。
问礼巷里到底有什么文章呢?一天,孔子周游列国至亳州还有18里的地方见一些孩童玩耍挡住去路,招呼他们让开。孩子们见孔子坐在车上,却叫自己让路心中不悦,出口言道:“是车躲城呢,还是城躲车呢?”孔子无言以对,只好另择他道避开。行至城郊,孔子又发现一妇人井中打水,忍渴多时的他欲求一碗水喝。打水的妇女将扁担往井口上一横说道,这是一个字,说对了请你喝水。这么简单的字哪能难住孔子,他张口说道“中”字。妇人一个劲地摇头,说我这个大活人就在井旁你没看见吗,是“仲”字。孔子一行非但没有喝上水,反讨个没趣。孔子自叹“此地地灵人杰”,决意向这里的贤能请教。
与其说来这里拜谒,倒不如说是像孔子一样求得学问。游客们流露出渴望的眼神,期待着聆听更精彩的故事。
据介绍,孔子亳州之行两次遇到尴尬,次日便寻访城内贤能之辈。得知,常在道德中宫讲学的老子就是他们要找的人。孔子先派弟子子贡前往说明来意,试探老子能否指点一二。子贡回来告诉老师,老子不仅是大学问家,而且彬彬有礼,正是我们要找的贤达。孔子心花怒放,在道童引导下快步来到老子身旁,躬身行礼说道,我辈来亳郡,是想向您老讨教学问的,请不辞指教。两位夫子相见恨晚,交谈甚欢。孔子决定住下,继续向老子多学一些学问,天天去道德中宫请教。他进出通往道德中宫这条狭窄的巷子铭刻在后人的记忆里,起名“问礼巷”并沿用至今。
此次来亳州问礼,孔子时年53岁,而老子已近70岁高龄。
在靠车辇为乘的古代,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孔子不辞辛苦来亳郡问礼,到底要问什么呢?想到这里,《论语·卫灵公》中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又浮现在眼前。孔圣人的意思是说,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无法共事。试想,他们一个是儒家鼻祖,另一个是道家创始人,能谈得拢吗?一层层迷雾又一次笼罩在心头。
克己复礼,在国人心中打下深深烙印。儒家以“礼”为本,所要“复礼”即复周朝之“礼”。儒家提倡的“克己复礼”,即是维护周朝贵族等级制度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和灵魂。
稍读有史书的人知道,孔子生活的年代,正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周朝的礼治受到严重冲击。孔子对社会的变革感到迷惑、彷徨,于是来亳州向另一位大思想家、精通周礼理论和制度的学者请教维护周朝礼治之策。
恰恰相反,“礼”,在老子道家思想体系中排不上位置。老子在周王室任职多年,亲眼目睹了朝政之腐和人民之苦,对周礼感到非常失望,已开始了宇宙万物本源的探索。当孔子向他提及周礼时回答说:“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意思是说,你所谈说的王道已不合时宜,也不利于自己身心健康,要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而道德高尚的人,往往都很朴实,骄纵、狂妄都不应有。老子深入阐述了圣人之道、修身之道、治国之道,揭示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并严厉抨击了奴隶制度。
老子的这些思想集中体现在名垂千古的《道德经》中。共计余字的《道德经》潇潇洒洒地镌刻在道德中宫西墙上。阅读苦涩原文,我感到置身于云雾中,但稍加点拨就领悟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对立统一的哲理。老子“无为而不为”的唯物辩证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影响。
孔子为《道德经》阐述的思想所震撼,他对弟子说:“鸟,吾知其能飞;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矢曾。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也!”孔子赞叹老子犹如一条腾云驾雾的巨龙,翱翔于浩瀚的宇宙之中。
作者简介:
牛文祥,年出生,年入伍,年转业,年退休。发表新闻、文学作品万字,50余篇文章获奖。其中《血源》在《解放军报》一版头条刊发,获全军学雷锋征文二等奖,入选济南军区优秀作品选《长城壮歌》;《走活武装工作这盘棋——记济南市委书记、济南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谢玉堂》《致富路上的保护神——记“无私无畏好民兵”张顺柱》获济南军区优秀作品二、三奖;《警钟长鸣》获8部委纪念毛泽东诞辰周年征文优秀奖;《那一试趟出一条路》获国务院军转办、《转业军官》杂志征文二等奖;《想起辞旧迎新尽孝时》《西汉“请缨”路忆终军》《嵌在剪报本中的记忆》等获山东省作协、中国散文网等单位征文一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合著《山东科技五十年》等。20余次被济南军区、山东省军区、济南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优秀通讯员,被《华夏星火》《山东国防报》等媒体聘为特约记者,现为历下区作协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