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宣扬理想的封建社会秩序是,通过礼来划分人的三六等,多少的礼决定您的社会阶层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准则,这就是礼。
说到礼,最经典的是儒家的三礼,三礼是指《周礼》、《仪礼》、《礼记》,表达的是礼仪、礼节教育,各种社会礼仪理论和礼仪制度,是古代道德制度非常重要的典范。
《周礼》是三礼之首,是周公旦所著,对上古至殷商时期的礼乐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和改革,创造了一整套详细、可操纵的礼乐制度,包括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等等,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纳入“礼”的范畴,使之成为系统的社会规章制度体系和行为规范,从而形成孔子推崇的“郁郁乎文哉”的礼乐文化,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周礼》之所以能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是因为礼乐制度的设计背后有一个社会正义的原则。
《仪礼》是中国古代礼仪最完备的书,主要对对于加冕、结婚、丧葬、祭祀、王朝、订婚、盛宴等具体仪式,阐述了古代王朝阶层的礼仪,提倡一种有等级制定一套人伦礼仪。礼仪对巩固等级秩序和阶级对立有重要作用。通过《仪礼》可以了解贵族生活的礼节,以及保留古代的礼仪习俗,,对古代封建制社会有着更深入的了解。《仪礼》将一种礼的思想深深植入到世人的脑海中,使人们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礼的范围之内。《仪礼》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还保存了丰富的语汇,对文献学和语言学提供了史料。
《礼记》主要记录和论述先秦的礼制和礼意。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内容广泛,数目繁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教化、家教等诸多方面,几乎应有尽有,《礼记》在儒家经典中占有重要地位,全面系统地阐释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充分反映了先秦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礼记》从多方面讲述了儒家的礼乐文化精神以及意义,体现了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品质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后期,也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缰绳,影响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不管怎样,都要与时俱进,要用变化的眼光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