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中秋节和韩国的秋夕,虽然都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日,但两国的节日风俗和传统饮食却有很大不同。尤其是但到了现代,两国节日的风俗习惯和核心观念都有较大改变。想要正确理解两国中秋文化,有必要追本溯源,首先了解两国中秋节的由来。
中国中秋节的由来
在中国,“中秋”二字早有提及,以月为主题的诗文也屡屡可见。《周礼·春官·师》中记载有“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这就是古人祭拜日月的一种仪式。《礼记》上说:“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可见,原本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每到秋天,天子总要到国都西郊的月坛去祭月。
虽然中秋拜月等习俗在先秦时期便已经存在,但是作为节日,中秋节的形成则远远晚于拜月习俗的形成。唐朝时期,中秋赏月玩月成为文人的时尚,屡见于诗文。但中秋赏月的活动只盛行于文人士大夫阶层,而未成为波及整个社会且各阶层都参与的世俗欢愉的节日。据史料记载,中秋在唐代之前并未被视为节日。南北朝时江陵人宗懔编写的《荆楚岁时记》是中国岁时记的祖本,即最早的中国岁时节日记录史。它记载了当时风行于中国的岁时节日,但其中并没有关于中秋节的记载。
中秋第一次作为节日被明确记载,是在吴自牧《梦粱录》中。“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因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称为‘月夕’。”
由此推断,中国的中秋起源于月亮崇拜,然后宗教色彩的庄严祭典世俗化为娱乐色彩的民俗活动,日渐普及,流于民间,形成文人赏月的风雅,到了宋朝,中秋演变成为重要的民俗节日--中秋节。
韩国秋夕的由来
韩国的传统节日中,秋夕是最盛大、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有学者认为秋夕源于韩民族对月亮的崇拜。在古代社会,太阳日复一日照亮世间,被视作是自然而然的存在。相比之下,人们对每月只有一次的“满月”则充满了感恩。月亮总是在夜间出现,皎洁的月光可以驱逐人们对于未知与黑暗的恐惧。一年之中,农历八月的满月是最大最亮的,人们团聚在那一天的月亮之下,举办庆典,载歌载舞,恣意游乐,逐渐演变成现在的“秋夕”。
最早关于秋夕的文献记录出现在金富轼《三国史记·新罗本纪》中。据记载,新罗平定六部后,在儒理王9年(公元32年),将六部的女子分成两部分,两位王女各领一部分,从七月十六日起,每天都聚在各部的院子里纺织到深夜,到八月十五日,根据其纺织多少来判断胜负。负的一方准备各种各样的饮食,向胜的一方表示祝贺,并有歌舞助兴。这一活动叫做“嘉俳”,被视作秋夕的源头。
关于新罗八月十五日的庆祝活动,中国文献中也有所记载。《北史·新罗传》中记载“八月十五日设乐,令官人射,赏以马布。”《隋书·东夷传·新罗》、《旧唐书·东夷列传·新罗》、《新唐书·东夷传》等史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由此看来,虽然还没有正式命名为“秋夕”,但在新罗时期,八月十五已经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参考文献:
[1]孙雪岩(),不一样的月亮——中韩中秋节史料呈现及文化比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
[3]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编(),韩国岁时风俗资料集成.
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