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只讲一个字,即“爪”部的部首汉字“爪”。“爪”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收录在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因此是重点法字。其详情如下:
爪。读音有两个:
(一)zhǎo。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爪,丮也。覆手曰爪。象形。”象形字,本义许慎认为是抓;掐。即《说文》所说的“丮也”。但这其实并不是“爪”的本义,既然是象形字,我们就先看字形演变:
(爪的字形发展)
在甲骨文和金文里,“爪”的字形都是下垂的手掌和鸟爪的象形,这其实就是“爪”的本义:鸟兽的脚趾或趾甲。《六书故·动物三》:“爪,鸟爪也,兽亦有爪。”《周礼·考工记·梓人》:“凡攫杀援[上筴下口]之类,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凡在笋虞上刻饰善于捕杀抓咬的兽类,一定要深藏它的爪,突出它的眼,张起它的鳞与颊毛。
(猫爪)
三国魏贾岱宗《大狗赋》:“爪类刀戈,牙如交戟。”用的也是“爪”的本义。现代汉语也多用本义,比如鲁迅《呐喊·兔和猫》:“这爪痕倘说是大免的,爪该不会有这样大,伊又疑心到那常在墙上的大黑猫去了。”苏东坡《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以?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这里出了一个成语“雪泥鸿爪”,指鸿雁在雪地上留下的爪印,常用于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这里的“爪”,指鸿雁的爪子印,在比喻义中指人留下的痕迹。
(雪泥鸿爪)
本义之外,爪的用法还有很多:
(1)人的指甲、趾甲。《释名·释形体》:“爪,绍也,筋极为爪,绍续指端也。”《六书故·动物三》:“爪,人之指(zhǎo)或亦通作爪。”《韩非子·内储说上》:“韩昭侯握爪而佯亡一爪,求之甚急,左右因割其爪而效之,昭侯以此察左右之诚不。”韩昭侯用手包住指甲,然后假装掉了一个指甲,寻找得非常着急,于是近侍就割掉自己的指甲呈献给他。昭侯通过此事来考察近侍忠诚与否。
(美甲过的手指甲)
也可以用作动词,生长指甲。《尸子·君治》:“禹于是疏河决江,十年未阚其家,手不爪,胫不毛,生偏枯之疾。”
(2)古代送终的一种礼制,为死者修剪手脚指甲。《礼记·丧大记》:“御者二人浴……小臣爪足。”郑玄注:“爪足,断足爪也。”再由两个侍者为死者洗身子。……由近臣剪脚趾甲。其实,到了现代,我们的很多地区还保留有给死人修剪手脚指甲、理发的风俗。
(3)抓;掐。就是《说文》所说的“丮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丮,持也。”王筠《说文释例》:“而以爪为持则似误,爪俗作抓,把搔其义也。”《古今韵会举要·巧韵》:“爪,案《说文》爪本为抓爪之爪,非手足甲也。”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摇动树的根部来看培土是松还是紧,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
(《种树郭橐驼传》文意)
(4)龟。《广雅·释鱼》:“爪,龟也。”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
(5)象爪的东西。《六书故·动物三》:“爪,车盖之爪以玉饰之,亦曰爪。”李白《初月》:“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
(6)用同“笊”。“爪篱”即“笊篱”。《六书故·植物三》:“今人织竹如勺以漉米,谓之爪篱。俗有笊篱字。”
(竹笊篱)
(7)寻找。后作“找”。章炳麟《新方言·释言》:“今人谓寻觅为爪,盖取捾抉之意。”《三国志通俗演义·孔明大破铁车兵》:“言讫不见,因此爪寻至此。”
(8)古契丹语音译字。一百。《辽史·国语解》:“六爪:爪,百数也。”
(二)zhuǎ。这个读音是方言读音,用法有二:
(1)鸟兽的脚爪。多用于口语。比如猫爪子,鸡爪子。
(鸡爪子)
(2)像爪的东西,这个锅有三个爪儿。
(三爪铁锅)
“爪”的小篆写法如图:
(爪的小篆写法)
(之,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