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ngelo编辑:Angelo特别感谢:BaharCharlie洞二YoungFish作于:墨尔本河屋年6月10日
Angelo的常识气候与文明
二.春秋五霸
在图1-3-1.中,我们能够看到春秋时期(公元前-公元前)的气温出现快速的上升和回落,但这一变化实际上持续了近年。三百年间的地缘政治变化是巨大但并不深刻的。
在我的《德国的欧洲》系列中有一篇名为《威斯特伐利亚》。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在欧洲三十年战争后于年建立的国际政治体系,它的出现标志着主权国家的诞生。今天的世界政治体系正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在经历多次调整后的一个放大。[11]
而在秦统一中国之前,中国从未有过实际上的政治统一概念。如果有一个大国出现,如曾经的夏商周,那么这个大国就将作为“天下共主”,领导其他小国。
所谓的“天下共主”,是指一个大国作为其附近小国的“主”,管理涵盖大国及小国的整个范围,通常作为一个政治邦联体采取对外政策。就如南北战争前,美国的任何一个州实际上都是一个拥有绝对主权的国家一样,林肯之于美国在政治统一上的贡献,与嬴政之于中国相当。
在西周末年以前,金文(/甲骨文)乃皇室独有,周王有时会将带有金文的物品赠予臣僚及封王,这属于高规格的封赏。但伴随西周末年国家的土崩瓦解,像老子一样的许多镐京文官携带着文字与思想散落天下,原本各地一城一语的情况(情况上类似于古希腊时期的城邦时代但结构上并不相同)开始被改变,中国的文化繁荣和文字统一由此出现苗头。[12]
春秋时期便类似于威斯特伐利亚国际秩序,各国并没有因为周的衰微而发生大的动荡,周也并未亡国而是再次回到了一个中等大小国家的状态。只不过碍于周礼三百年的传统和姬姓家族的宗庙都在周国,故而礼制上大家仍称周为主。
但也有例外,比如楚国。楚国以一己之力发展了长江中游文明,楚武王熊彻(汉避讳武帝刘彻故改称熊通)因自己屡被中原视为南越蛮戎不予进爵,故一怒之下“自立为王,与周平起平坐”(春秋同称王者另有吴、越)。[13]并召集十一国之众举行沈鹿会盟(前年),自此长江文明正式与黄河文明平行发展,两相交融;[14]日后项燕斥秦:“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正是项羽败章邯于巨鹿,为同为楚人的汉高祖沛公刘邦争取了西入函谷关夺取咸阳建立源于楚文化吸收中原文化的汉朝的机遇。
楚武王留给长江文明的重要遗产之一即是县制,正是从武王之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央集权的雏形,非人格化官僚阶层诞生,[15]中国由此向韦伯所定义的国家概念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16]。
资本主义、官僚制度、和法律权威(在国家发展上)扮演着主要角色。马克斯·韦伯
而春秋时期的政治环境是一个相对温和而平衡的环境,虽然战争次数非常高,但战争烈度远不如之后的战国时代。
图1-3-4.春秋初期中国地缘政治结构图1-3-4.春秋后期中国地缘政治结构地缘政治的变化集中在齐、晋、秦、楚、燕、吴上,春秋五霸中的宋襄公并未建立一个领土面积急剧扩张的国家,而仅仅是实现了短暂的经济繁荣,不足以对后世产生深远的政治影响。
公元前年,春秋时期已经过去了年,这一年晋国与楚国结束绵延百年的战争,举行弭兵之盟,郑国励精图治,准备实现中兴;同年冬,鲁国爆发饥荒。[17]
天灾风行,戾于弊邑,饥荒荐降,民羸多少卒,大惧乏周公、太公之命祀,职贡业事之不共而获戾。《国语·鲁语上》
“天灾风行,戾于弊邑”,这场饥荒并非只发生在鲁国,而是风行天下。此时中国的平均气温根据图1-3-1及在《气候与文明·卷一·第一篇》中的资料来看,已经骤降到西周初年水平,早于西周初年不足百年时,纣王正是败于一场大寒,那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寒冷的年代之一。[18]
而事实上,鲁国反而还是可考证记载中最早进行土地改革的国家。
春秋中叶以来,由于各国土地兼并私有之风甚炽,旧的土地国有制渐已名存实亡,私有制却正方兴未艾。迫于这种形势,鲁宣公不得不率先实行“税亩承认土地私有制合法化。生产关系的变革,加之铁农具的出现,生产技术的提高,因而农业生产亦呈蒸蒸日上之势,这便是春秋中叶以来的农业基本概貌。《春秋至西汉时期的农业发展概况》OSGeo中国
春秋时期中原首次使用铁农具,并改进耕种方法。同期有两大趋势,一为推行牛耕,二为改良施肥,除“绿肥”外,春秋末已知施粪肥来改良土壤,培养地力。当时讲求水利,多国积极发展人工灌溉,以补天然河流灌溉之不足。由于上述生产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的分工也提上了日程。园艺(“圃”),已从“农”中分离出来成为了独立的农业生产部门。[19]
这一系列的农业变化对环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首先必须是中原地区能够实现大规模食物量产,这就要求政治动荡次数必须较少,否则农民总成流民,难以形成铁器农具产业化结构;二是中原地区的气候必须保持温和,温和到足以支撑超大范围的长期农业耕种行为,否则无法形成农业规模效应,进而无法形成农耕、铁耕、粪肥的利用等新技术新模式的普遍流行化;因为铁器的生产、农业市场的消费等都需要形成庞大的国际产业链,在春秋中晚期需要横跨多国,才可能实现。
气候温暖时期各国并未出现大规模动荡,兼并战争在缓慢进行,伴随人口流动,周礼逐渐深入楚地,而黄河文明的内部争斗烈度则在逐渐增加,一代又一代的新君主越来越脱离古老周礼的束缚。[20]
这为日后楚国“讲礼”,中原蛮夷的风气埋下伏笔。也展现了作为南方统一大国的楚国(亚历山大帝国解体后楚国为全世界最大的政治实体,这一状态持续数百年之久),其内部的稳定性远高于中原地区。[21]
中原人及中原文明的南迁自此开始。此后仅有汉唐和平年代的温暖时期文明有短暂的北归,而其南迁的趋势千百年来势不可挡,渐成江浙川蜀两广文化,尤其著名者乃属客家族为冠。
春秋渐于终结,公元前年,徐州相王(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震动天下,周显王四十六年(前年),五国相王(有趣的是,当时最为强大的赵武灵王认为赵国无力称王,故仍称君)。
春秋终罢,战国山雨欲满楼。人命草菅,万骨枯尽将名侯。Angelo
参考资料:
[11]《世界秩序》(WorldOrder),〔美〕亨利·基辛格(HenryKissinger)著,胡丽萍、林华、曹爱菊译,IX,中信出版社,年11月
[12]《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春秋·战国》,〔日〕平势隆郎,周洁译,北京理想国时代文化,年01月01日
[13]《清华简》及《楚居》皆有记载,纪录片《楚国八百年》同录有《楚居》该句;
[14]《楚国重要君王研究》,搜索关键词:沈鹿会盟,周家洪,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年1月1日
[15]《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搜索关键词:非人格化官僚,〔美〕弗朗西斯·福山,毛俊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年09月
[16]《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德〕马克斯·韦伯,于晓等译,台北:左岸出版,年
[17]《国语集解》订补(《鲁语》局部)/编号:NMl,清华EDP中心
[18]同[7]
[19]《春秋至西汉时期的农业发展概况》,徐志平(音译),OSGeo中国,年12月07日
[20]及[21]同[13]
Angelo的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