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正统神仙简介之三清

中科爱心救助 http://m.39.net/disease/a_6032484.html

三清,在正统道教中是指玉清、上清、太清三位道教的至高神。总称为“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即居于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分别指:玉清圣境无上开化首登盘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太卫玉晨大道灵宝天尊、太清境三教宗师混元皇帝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道经记载中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号虽殊,本同为一。《道门十规》中说:“玄元始三炁化生,其本则一。”三清都是大道的化身。全称:“一炁化三清玉清居清微天圣登玉清境始气所成日天宝君元始天尊妙无上帝”此乃道生一。一生化二。二生化三。三生化万物。混沌初开不计年,世间独有道为先。上上上上上无上,玄玄玄玄玄又玄。道往东土传孔圣,道达西域化金仙。道尊万教广无边,亘古至今永流传。元始天尊:“元始天尊”代表道生一。全称“青玄祖炁玉清元始天尊妙无上帝”,又名“玉清紫虚高妙太上元皇大道君”、“上合虚皇道君”是道教最高神“三清”尊神之一,是道教开天辟地之神,是大道的化身,“玉清元始天尊“道场位于昆仑玉清境。昆仑山与玉京山不同,昆仑山在玉清境,玉京山在大罗天,三界之上曰四民天.四民天之上曰三清圣境(太清道德天尊、上清灵宝天尊、玉清元始天尊,三清圣境之上曰无极大罗天)。元始天尊为“主宰天界之祖”。在太元(即宇宙)诞生之前便已存在,所以尊为元始。在无量劫数来临之时,用玄妙的大道来教化众生,故而尊为元始天尊。

赞曰:元始无上第一尊,超逾十方无等伦。无数劫来积妙行,具足清浄福惠因。烦恼结习皆已断,毕竟故业不造新。神通威力无所畏,洞达三界了悟真。圆备智慧诸功德,集此妙法以为身。又曰:混沌从来道德奇,全凭玄理立玄机。太极两仪并四象,天开于子壬为之。地丑人寅吾掌教,黄庭两卷度群迷。玉京金阙传徒众,火种金莲是我为。六根清净除烦恼,玄中妙法少人知。二指降龙能伏虎,目运祥光天地移。顶上庆云三万丈,遍身霞绕彩云飞。闲骑逍遥四不像,默坐沉檀九龙车。飞来异兽为扶手,喜托三宝玉如意。白鹤青鸾前引道,后随丹凤舞仙衣。羽扇分开云雾隐,左右仙童玉笛吹。黄巾力士听敕命,香烟滚滚众仙随。闻道法扬真教主,元始天尊离玉池。

原始天尊出生于混沌之前,太古之先,不生不灭,代表作有《原始天尊说太古经》,主要成就是开天辟地,历劫度人。元始天尊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虽然高,但在历史上的出现记载却比太上老君要晚。(《历代神仙通鉴》)元始天尊生于混沌之前,太无之先,元气之始,故名“元始”。“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元始是宇宙生发最初的本源,为一切神仙之上,故称“天尊”。元始天尊禀自然之气,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前。他的本体常存不灭,即使天地全部毁灭,也丝毫影响不了他的存在。每当新的天地形成时,天尊就会降临人世间,传授秘道,开劫度人。每当新的天地开辟时,都有其年号,曰龙汉、延康、赤明、开皇、上皇等等,年号之间相距长达41亿万年。(《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原始天尊为众仙之祖,地位极高,主持天界,所居第三十六天的最上层大罗天中,仙府名曰“玄都玉京”紫云之阁,碧霞为城。众神仙都要按时上玉清境朝拜元始天尊。但具体形象的出现却比太上老君要晚。元始天尊“顶负圆光,身披七十二色”,故供奉在道教三清大殿中的元始天尊,一般都头罩神光,手执红色丹丸,或者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象征”天地未形,混沌未开,万物未生”时的“无极状态”和“混沌之时,阴阳未判”的第一大世纪。故以阳生阴降、昼短夜长的冬至日为元始天尊的圣诞。(《真灵位业图》《历代神仙通鉴》)

人物经典:《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元始天尊说太古经》、《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元始天尊说梓潼帝君应验经》、《元始天尊说梓潼帝君本愿经》、《元始天王欢乐经》、《元始洞真慈善孝子报恩成道经》、《太上元始天尊说消殄虫蝗经》、《太上元始天尊说宝月光皇后圣母孔雀明王经》、《元始天尊说东岳化身济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玄范诰咒妙经》、《太上元始天尊说续命妙经》、《太上元始天尊说大雨龙王经》、《太上元始天尊说金光明经》等等。玉清宝诰至心皈命礼三界之上,梵炁弥罗。上极无上,天中之天。郁罗萧台,玉山上京。渺渺金阙,森罗净泓。玄元一炁,混沌之先。宝珠之中,玄之又玄。开明三景,化生诸天。亿万天真,无鞅数众。旋斗历箕,回度五常。巍巍大范,万道之宗。大罗玉清,虚无自然。至真妙道,元始天尊。⑴玉清宝诰:玉清,原指三清境之玉清圣境,为元始天尊所治之处。此引指元始天尊。宝诰,诰即告。道门文体之一,系仙真教诫告示之真言。⑵至心皈命礼:斋醮诵经用语。至心,诚心至意;皈命,即归命。《皇经集注》称:“诚有未至不为至心,少有追悔不为皈命,讽此经永诚不改而恭持,故云至心皈命礼。”此处指在开始诵《玉清宝诰》前先称此示虔心。下同。⑶三界之上,梵炁弥罗: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又称三界天。欲界为食欲和淫欲未清除的众生所住世界;色界在欲界之上,已离粗欲而只享受精妙境象的众生所住世界,但此界仍有质象形碍;无色界更在色界之上,为离质象形碍清澄虚净之世界。三界中人寿命有限,不能超越劫难,寿尽仍要入于轮回。梵炁,指大梵之气。罗,大罗天。位于三界诸天之上。此句言,三界诸天之上,为大罗天胜境,大梵之气,包罗诸天。⑷上极无上,天中之天:此句言,位于三界诸天之上的大罗天,为至高无上的仙境。《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称:“大罗天者,虚皇(元始天尊年号,此引指元始天尊)居之,包含天地,不可究极。”故曰上极无上。元始天尊为道教至高神,所有诸天仙境皆以大罗仙境为至高境,故言“天中之天”。⑸郁罗萧台,玉山上京:郁罗萧台,为元始天尊升座之台。《皇经集注》称:“天中最上之极,天中之天,神光芳郁,萧然真清,故言郁罗萧台。”玉山上京,即玉京山,为元始天尊郁罗萧台所处之境。《洞玄灵宝玉京山步虚经》称:“玄者玉京山,在三清之上,无色无尘,上有玉京金阙七宝玄台(郁罗萧台),紫薇上宫,中有三宝神经,山之八方自然生七宝之树,一方各生一注,弥漫八方,覆盖诸天,包罗三界,为无上大罗天。”故言“玉山上京”。⑹渺渺金阙,森罗净泓:渺渺,悠长而遥远。金阙,即天庭。森罗,纷然罗陈。净泓,喻指纷然罗陈的天庭如同海水一样洁净而深远。《皇经集注》称:“天有万象罗列,深奥难穷,故言森罗净泓。⑺玄元一炁,混沌之先:玄元一炁,道教认为天地万物皆由玄、元、始三炁所化生。其顺序是元炁分形而生始,二炁分隶混沌开光,炁清高澄成天,炁降积滯成地,二炁分合中有和炁,名曰玄炁。故称“玄元一炁”。《道教义枢》卷七引《太真科》称:“无上三天,最上为大罗天生玄、元、始三炁,化为三清天。”故“玄元一炁”,又指清微天玉清圣境。混沌,谓天地未开辟以前之元气状态。⑻宝珠之中,玄之又玄:宝珠,指化生天地万物的玄元之气。玄之又玄,语出于《道德经》,指深远莫测之意。⑼开明三景,化生诸天:开明,开启光明;三景,指日、月、星。《皇经集注》卷五《神咒品第三章》称:“三景得之而发光。”化生,谓神的妙化。《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称:“化生者,福有神力,于变化中生。”⑽亿万天真,无鞅(yàng)数众:天真,道教所分七品道士之一。天真道士,谓体合自然,内外纯净。无鞅,无穷无尽。此句言,元始天尊开劫度化下界学道之士,数量众多,无穷无尽,以阐扬道理,弘扬教法。⑾旋斗历箕,回度五常:旋斗:,旋转的北斗星。历箕,历法中所载的箕宿星,为二十八宿之一,青龙七宿的末一宿。回度,即度回,度化而使回归自然。五常,即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⑿巍巍大范,万道之宗:巍巍,高大无比。大范,大的风范。万道,指道教诸派总称。此句言,元始天尊为道门风范之始祖,道教诸派之宗师。万法之宗祖。⒀大罗玉清,虚无自然:大罗,即仙境大罗天;玉清,三清天之一,指三十六天中仅次于大罗天的最高天界,为神仙所居的最高仙境,谓由大罗天所生的玄元一炁化生。虚无自然,大罗天至高无上,虚无飘渺,玉清境由玄元之炁所化生,故言“虚无自然”。⒁至真妙道,元始天尊:至真,原为对修真得道者的尊称。谓六年绝粒,鼻无喘息,名曰至真。此对元始天尊的称颂。妙道,玄妙之道。元始天尊,又称玉清元始天尊。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中的第一位神。《太玄真一本际经》解释说:“无宗无上,而独能为万物之始,故名元始;运道一切为极尊,而常处三清,出诸天上,故称天尊。”

灵宝天尊:大罗灵宝天尊,又称上清大帝、上清高圣太上大道君、玉宸道君、赤明中劫天尊、大罗金宝天尊等,全称“一炁化三清上清居禹馀天真登上清境元气所成日灵宝君灵宝天尊妙有上帝”由大道赤混太无元玄黄之气化生,出生于混沌之前,太无之先,万劫永存,不生不灭。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大道君,自元始天尊处受经法以后,即辅佐元始天尊,居三十六天之第二高位上清境,在三十四天之上,治蕊珠日阙,管七映紫房,金童玉女各三十万侍卫。万神入拜,五德把符,上真侍晨,天皇抱图。灵宝天尊以灵宝之法,随世度人。自元始开光,至于赤明元年,经九千九百亿万劫,度人有如尘沙之众,不可胜量。凡遇有缘好学之人,请问疑难,灵宝天尊即不吝教诲。天尊有三十六变、七十二化,人欲见之,随感而应,千万处可分身即到。灵宝天尊居玄都七宝紫微宫、禹余天宫,是道教最高神“三清”之第二位大天尊。在道教官观“三清殿”中,其塑像位于元始天尊左侧,大多手捧如意或者太极。主要成就有开九霄、分五劫、演洞玄一十二部经等,代表作有《洞玄本行经》《五篇真文》等。

灵宝,道的别名之一。故万物莫不是灵宝。变化无方曰灵,钦崇贵爱曰宝,在天曰灵,在地曰宝。天有灵化,神用不测,则广覆无边;地有众宝,济养群品,则厚载万物。如天如地,能覆能载,有灵有宝,功德无穷。证得此道心,故名灵宝。灵者,众圣之通称也。宝者,众圣之所珍也;空玄为灵,入藏为宝,故曰灵宝。大道生乎妙一,分为三元。其中,第二赤混太无元,化生灵宝君,居上清境禹余天。它的气元黄,为洞玄教主,传授洞玄部经典。古灵宝经中的《五篇真文》发乎始青之天,起于混沌之先,而色无定方,文势曲折,不可寻详,共有六百六十八符文组成,灵宝《度人经》将五篇真文视做天地之根。道教以“玉清天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神宝君”为道教三宝,尊为最高之神。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本,故又有以所本的三要旨,尊为三宝。学道者,以玉清元始天尊为道宝尊,上清灵宝天尊为经宝尊,太清道德天尊为师宝尊,作为皈奉道法之“道、经、师”三宝;修道者,以人身之“精、气、神”为修养性命、作出世工夫的三宝;行道者,以“慈、俭、让”为立身行道,作入世工夫的三宝。灵宝天尊系“玉晨之精气,九庆之紫烟,玉晖焕耀,金映流真,结化含秀,苞凝元神,寄胎母氏,育形为人,道君即广宣经箓,传乎万世”。则称“太上大道君以开皇元年托胎於西方绿那玉国,寄孕於洪氏之胞,凝神琼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诞於其国郁察山浮罗之岳丹玄之阿侧,名曰器度,字上开元。及其长,乃启悟道真,期心高道,坐於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灵宝大乘之法十部妙经”言其有不可以随迎,谓其无复存乎恍惚,所以不有而有,不无而无,视之无象,听之无声,于妙有妙元之间大道存焉,道君即审道之本,洞道之元,为道之炁。(《灵宝略记》《云笈七签》引《洞真大洞真经》《大洞真经》)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无元,其气始青,真道升圣境,天宝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气元黄,仙道升真境,灵宝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气玄白,人道升仙境,道德天尊居之。(《云笈七签》《道法会元》)灵宝天尊是道教第二大纪混元时期的象征道”衍化历洪元、混元、太初三个阶段,依次化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其中,大罗灵宝天尊主宰和象征混沌始清、阴阳初分、灵宝出法,随世度人的道教第二个大世纪,称混元时期。灵宝天尊是道教三洞经“洞玄”教主。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凤篆龙书,金编玉字,修炼者因兹入悟,研习者得以还原。天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真教主;灵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玄教主;神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神教主。三洞合成三十六部尊经。三洞经又各有垂教的对象,以合乎学道修道的品级。开始人道修学之人,始入仙阶,登无累境,故初教以洞神神宝经。其次智渐精胜,既进中境,故中教以洞玄灵宝经。最后即登上境,智用无滞,故上教以洞真天宝经。其目的都是通过经教文化,诱俗修仙,从凡证道。(《道门大论》《道教三洞宗元》)灵宝天尊《洞玄》之教,以教主灵宝君为迹:三洞经符,道之纲纪。若有经文,具十二部,应三洞者,是名正法。《洞真》以不杂为义,《洞玄》以不滞为名,《洞神》以不测为用。故洞言通也。三洞上下,玄义相通。《洞真》者,灵秘不杂,故得名真。《洞玄》者,生天立地,功用不滞,故得名玄。《洞神》者,召制鬼神,其功不测,故得名神。此三法皆能通凡入圣,同契大乘,故得名洞也。其中,《洞玄》之教,以教主灵宝君为迹,以赤混太元无上玉虚之气为本。《洞玄法》灵宝君住上清境。三清妙境,乃三洞之根源,三宝所立。(《玉经隐注》《本际经》)灵宝天尊灵宝天尊化在上清境,说洞玄经十二部:延康元年,灵宝君,化在上清境,说洞玄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中乘之道也。洞玄是灵宝君所出,高上大圣所传。洞玄经万劫一出,今封一通于劳盛山。昔黄帝于峨眉山诣天真皇人,请灵宝五芽之经。于青城山诣宁封真君,受灵宝龙蹻之经。又九天真王降于牧德之台,授帝喾灵宝天文。帝行之得道,遂封秘之于锺山。又夏禹于阳明洞天感太上,命绣衣使者降授灵宝五符以理水,檄召万神。后得道为太极紫庭真人。演出大、小劫经,中山神咒,八威召龙等经。今行于世矣。(《玉纬》《四极盟科》)时太极真人徐来勒,与三真人以己卯年正月降天台山,传《灵宝经》以授葛玄。玄传郑思远,思远以灵宝及三洞诸经付玄从弟少传奚,奚付子护军悌,悌付子洪,洪即抱朴子也。又于马迹山诣思远告盟奉受。洪又于晋建元二年三月三日于罗浮山付弟子安海君、望世等。后从孙巢甫,晋隆安元年传道士任延庆、徐灵期,遂行于世。今所传者,即黄帝、帝喾、禹、葛玄所受者,十二部文未全降世。

上清灵宝天尊宝诰及注解灵宝天尊常见的三种宝诰志心皈命礼。上清真境,禹余天宫。紫微琼台之中,玄都玉京之上。接元始虚皇之统系,超西那玉国之根苗。人黍米珠,尽挹真玄之精粹;在香林苑,屡谈秘要之诠谛。妙德难思,神通莫测。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无量度人,灵宝天尊。志心皈命礼。强名曰道,尊以为君。居上清七宝之玄台,为三洞九真之圣主。演说三乘教,鸿开众妙门。度圣成真,为上—下之梯级;安民保国,超劫运之始终。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玉宸道君,灵宝天尊。志心皈命礼。居上清境,号灵宝君。祖劫化生,九万九千余梵炁。赤书焕发,六百六十八真文。因混沌赤文而开九霄。纪元洞玉历而分五劫。天经地纬,巍乎造化之宗。枢阴机阳,卓尔雷霆之祖。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玉宸道君,灵宝天尊。灵宝天尊宝诰中的开九霄和分五劫的解析“上清宝诰”中有“因混沌赤文而开九霄”,九霄名分别为,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太霄。道经称九霄各有大帝主之,一曰神霄玉清大帝、二曰青霄好生大帝、三曰碧霄总生大帝、四曰丹霄太平大帝、五曰景霄中极大帝、六曰玉霄皓元大帝、七曰琅霄始青大帝、八曰紫霄合景大帝、九曰太霄晖明太帝,皆为神仙所居之所。(《太清玉册》卷八称)“上清宝诰”中有“纪元洞玉历而分五劫”,元洞谓构成天、地万物之祖气。“玉者,玉字也;历者,记也。元始结自然之精,以成八角垂芒之文。玄洞虚空,光照四方,二仪分判,日月星宿,于是列明,众圣所珍,号为玉历;记天帝劫运,推历度数,真人书记其事,撰结成经,故曰玉历也。”五劫,道教所划分天地未分,既分及化生万物的五大劫号名。即延康、龙汉、赤明、开皇、上皇等。(《度人经》《度人经集注》)

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全称“一炁化三清太清居大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气所成日神宝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又称太上无极大道、无形天尊、元阳上帝、道祖、太上道祖、开皇末劫天尊、降生天尊、混元上帝、师宝天尊、无上法王、无为父、万物母、真元教主、无上尊、道君、道德天尊、务成子、老子等等,居于三十三天离恨天,玄都洞,八景宫中,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为道教创始者-道祖老君的圣诞日,为国际道教节。

“道”无始无终,无形无名,无边无际,无师无上。“道”者,虚无自然,难名之神,强名曰道,尊称太上。太上老君主宰大道,万教之宗元,出乎太无之先,起乎无极之源,终乎无终,穷乎无穷,大道统领无极,无极生太极。太上老君创世、创神、开创诸天,为一切无有有无之祖,一切神圣之上。老君随方设教,为万教之主。太上老君开辟天地的历史(无极过渡太极):洪元→混元→太初→太始→太素→混沌→九宫→元皇→太上皇→伏羲等等。太上为道之祖,体於自然,在乎三清之前,象帝之先;为万物之所尊,在圣为众圣之尊,在真为万真之先,在佛家为“法身”,在儒家为“昊天上帝”,在地为万国帝王之师,在法界为无上法王,在教为万教之祖,是公认的道教始祖,即道教中具有开天创世与救赎教化的太上道祖。而且常常分身下降诸界,传教度人,弘扬道法。故《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大道家令戒》曰:“道亦形变,谁能识真?”老子是老君爷的第十八次世化身。著有震古烁今的万经之王《道德经》。

赞曰:混元初判道为尊,炼就乾坤清浊分。太极两仪生四象,如今还在掌中存。鸿蒙剖破玄黄景,又在人间治五行。度得轩辕升白昼,函关施法道常明。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仙音隔朦胧。辟地开天为教主,炉中炼出锦乾坤。不二门中法更玄,汞铅相见结胎仙。未离母腹头先白,才到神霄气已全。室内炼丹掺戊己,炉中有药夺先天。生成八景宫中客,不计人间几万年。玄黄外兮拜名师,混沌时兮任我为,五行兮在吾掌握,大道兮度进群迷。清净时兮修金塔,闲游兮曾出西关。两手包罗天地外,腹安五岳共须弥。先天而老后天生,借李成形得姓名。曾拜鸿钧修道德,方知一炁化三清。又曰:学富五车惊夫子,天地自然皆良师。洛阳名仕遐迩知,随遇而安守藏史。诸子壮志火炎上,尚水处下润万邦。不为名利苦奔忙,辞官西游悟玄黄。道德文章五千言,中外同参多点赞。随方设教传大道,慈俭不争乃三宝。天地同根予父母,万物同体吾手足。东海日寇太嚣张,十三炮弹无一响。抬头一望老君台,众人下跪求恩开。日日顶礼笑不言,登堂入室梦中显。无我无功亦无名,和合其光同其尘。道行四洋与七洲,东西南北无恩仇。

一气含三混沌初,太清立教自虚无。谁将周礼东传孔,谁入函关化胡夷。八十一章明道德,百千万亿镇玄都。太上老君也是三清尊神中受到最多香火奉祀的神明,老子就是老君爷的第十八次世化身。度人无数,因其传下道家经典《道德经》,故称老君为道德天尊,也被道教奉为开山祖师。老子,道家创始人,被尊为道教的教祖。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史记称老子几百岁后不知去向。(《史记》)

主要事迹:未有天地时,那时无天无地,无阴无阳,无日无月,无晶无光,无东无西,无南无北,无前无后,无园无方,百亿变化,浩浩荡荡,无形无象,自然空玄。穷之难极,无量无边......唯吾老君,犹处空玄寂寥之处、玄虚之中,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若言有,不见其形,若言无,万物从而生。而后,“八表之外,渐渐始分,下成微妙以为世界,而有“洪元”。“洪元”既判,而有“混元”。“混元”一治万劫,至于“百成”。百万亦八十一万年,而有“太初”。“太初”是道教创世纪的第二大世纪。这时太上老君又从空虚而下,为“太初”之师,“口吐《开天经》”以教“太初”。这时才分别天地。清浊剖判,溟鸿蒙,置立形象。安坚南北,制正东西。开暗显明,光格四维.....“太初既没”便进入了道教创世纪的第三大世纪“太始”。“太始”时,太上老君下为师,“口吐《太始经》,教其太始置立天地”。“太始者万物之始”。“太始”既没,以后便是“太素”世纪。”“太素”既没,尔后便是“混沌”。“混沌”既没,而有“九宫”世纪。老君下降为师,“口吐《乾坤经》,结其九宫,识名天地”。天是阳,地是阴,阳者刚强,远视难睹。在天成象,日月星辰是也;在地成形,五岳四渎是也;在人成生心肝五脏是也。分别名之有异,总而名之是一也,取三纲名也。“九宫”没后,进入“元皇”世纪。老君下降为师,“吐《元皇经》,教元皇治于天下”。“始有皇化道流后代,以渐成之”。“元皇”之后,次有“太上皇”;“太上皇”之后有“地皇”,老君下降为师,号有古先生。;“地皇”之后有“人皇”,老君降为师,号盘古先生。;“人皇”之后有“尊卢”;“尊卢”之后有“句娄”;“句娄”之后有“赫胥”;“赫胥”之后有“太连”。“混沌”以来,“太连”以前,名曰中古。“太连”之时,“天生五,地生五味,人民食之,乃得延年”。在“太连”之后,进入下古,首有“伏羲”,老君下为师,号无化子,一名郁华子,教示“伏羲”推归法,演阴阳,正八方,定八卦。尔时民有名无姓,世上亦无五谷,“皆衣毛茹血,腥臊臭秽,男女无别,不相嫉妒,冬则穴处,夏则巢居”。“伏羲”没后,而有“女娲”、“女娲”没后,而有神农。“神农”之时,老君下为师,曰大成子。“作《太微经》教神农尝百草,得五谷,与人民播植,遂食之以代禽兽之命也”。“神农”没后而有“燧人”。“燧人”时,老君下为师,“教示燧人钻木取火,续日之光,变生为熟,以除腥臊。”“燧人”没后而有“祝融”,老君下为师,号广寿子。“教修三纲,齐七政。三皇修道,人皆不病”,作按摩《通精经》。次有“高原”、“高阳”、“高辛”、“仓颉”、“轩辕皇帝”。黄帝之时,老君下为师,号广成子。“黄帝”以来,始有君臣父子,尊卑以别,贵贱有殊。“黄帝”之后,次有“少昊”、“帝颛顼”、“帝喾”、“帝尧”、“夏禹”、殷汤、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甲、祖庚、直甲、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商纣、周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孝王、懿王、夷王、厉王、周召、宣王、幽王、周平王、威王、庄王、周僖王、周惠王、襄王、周顷王、周匡王、定王、周简王、周灵王、周景王、周悼王、周敬王、元王、正定王、周哀王、周思王、周考王、威烈王、安王、周烈王、显王、周慎靓王、周赧王、秦昭王、秦始皇......商十八世王阳甲十七年之庚申,太上老君自太清境分身化黑,乘日精,驾九龙,化为五色流珠,下入玄妙玉女口中托孕。时尹氏昼寝,梦天开数丈,众仙捧日出。良久见日渐渐小,从天而坠,为五色珠,大如弹圆,因捧吞之,觉而有孕。今有流星园、九龙井遗址在安徽省亳州市。

老子(公元前年2月15日卯时诞生),在先秦的春秋末期,孔子曾向他请教问道,著有震古烁今的五千字《老子》,《道德经》是世界各国翻译最多的著作之一,此书被视为道家的开创之作及道教的经典。西汉伊始,道家学派黄老学派大兴,老子和黄帝受到了先前未有的祭祀,汉人对老子和黄帝的个人崇拜也逐渐达到顶峰,汉代宫廷开始出现祭祀黄老场面。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黄老学派开始走入中国民间,形成黄老道。老子本身的哲学理论加上汉朝子民的敬仰使得老子此时已为共识的神仙,东汉皇帝大张旗鼓去往老子庙祭祀,而老子之母的墓志铭亦说老子是道的化身。老子曰:吾是太上老君所化之身,太上老君生乎无极之先,大道主宰,经历尘沙刧运,度人无量,为三十六天之最尊,统领三界,制御万灵,报应罪福,莫不由吾。三皇五帝,道在帝王之家,伏羲氏首出,此时民风淳朴,大道畅行,唯贤任用,道之整也。五帝接续道统,心法一脉相传。三代以后,周厉王、周幽王之世,大道废弛,战国时期,礼乐崩坏。道转红阳。老君东化孔子问道。西化尼佛求真。宏通妙道,玄之又玄。最早关于老君诞生之迹:“太上老君,屡世为王者之师。在商以前,老君即分身下降,随世立教,事竟则隐,故在世未有诞生之迹。至商十八世王阳甲践祚之十七年,老君自太清境分神化,托孕于玄妙玉女,经八十一年,于武丁九年二月十五日降生(公元前年2月15日卯时诞生)。这是最早关于老君诞生之迹的纪传。周武王时老君仍为柱下史。号经成子,授道周公,乃游西极大秦,竺乾等国,号古先生。周昭王二十三年老君西过函谷关,度关令尹喜,授以道德五千言。前汉文帝时,老君降于陕河之滨,号河上公,亦曰河上丈人。汉成帝河平二年,老君降于琅琊曲阳,传授吉《太平经》。后汉明帝元和二年,老君下降,传授吉真人一百八十戒。汉顺帝汉安元年,老君降于蜀山鹤鸣山,授天师张道陵,《正一盟盛》秘录;再降赐《太清中经》九百三十卷,符文七十卷。建康元年又授天师三洞众经及超度九祖斋直之法。北魏明皇帝神瑞二年,老君降于嵩山,授道士寇谦之《云中音诵新科之戒》;泰常二年又降赐符录七十卷。太武帝太平元年,老君降于嵩山,命寇谦之授帝以太平真君之号。唐高祖武德二年,老君降于羊角山,语吉善行,令奏闻云:“我帝祖也”。唐高宗龙朔二年,帝祠老君。乾封元年上尊号玄元皇帝。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故截止于宋。”[春秋末年,老子骑一青牛,从洛阳向函谷关而来。函谷关守吏尹喜平日里喜好道学,颇有些道根。老子来之前,尹喜观星象、望气,就看见一股紫气从东方冉冉而来,他于是推算出必有真人要来。当老子驾牛车过关时,尹喜认定老子就是那位真人,就挽留老子留下,希望老子在隐世前能给他们讲经说道,给后世留下著作。老子盛情难却,就给尹喜留下了史上有名的老子五千文,也就是后来著名的《道德经》。老子临别时告诉尹喜:要他一千天后,去到成都青羊肆去找他。其时,尹喜准时在青羊肆等待老子,只见老子骑着一头青牛,从空中而下。后来,传说老子就在那里度化尹喜得道成仙,并带他一起到西域传道去了

西行开化:《史记》称老子西去函谷关不知所踪,其实太上老君与弟子们出函谷关,是对西方诸国实施教化,入夷狄去了,一路化胡涉及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汉书·蔡楷传》云:“老子入夷狄为浮屠”。《高士传》曰:“老子化戎俗为浮屠”《辽史·皇朝实录》云:“于阗国,西五百里有毗摩伽蓝,是“老子化胡”之所建。老子至是白日升天,与群胡辞决曰:我昔游天上,简单定人鬼之录,寻当下降。因立此祠焉”。《括地志·四夷部》、《魏略·西戎传》、《隋史》《通鉴》、《范蔚宗书》等均有记载。老子化胡,弘道西方。是时老子在于阗国,谓尹喜真人曰:「吾此次行化,意欲遍此西方,摄服外道,令归正法,其诸国土,已得度者,及未得度者,我于此时,咸令集会,俾得开悟,归入法门。」老子作是语已,即有九色神光,遍照西方无极国界,光所及处,无有远近,俄倾之际,毗摩城中,自然宽平,地化金色,建大法座,百宝庄严,虚空诸佛,三界众真,乘云驾龙,浮空而来,集至于阗,于是老君,处于玉帐。坐七宝座。炃百和香。散众名花。奏天钧乐,诸天贤圣,周匝围绕。化胡涉及:罽宾国、于阗国、条支国、安息国、商弥国、轩渠国、诃达罗支国、焉耆国、波斯国、疏勒国、碎叶国、鱼兹国、佛林国、俱药国、嵯骨国、迦叶弥罗国、不路罗国、泥婆罗国、弓月国、瑟匿国、康国、史国、采国、信度国、似没盘国、曹国、何国、大小安国、穆护国、乌那舀国、寻勿国、三摩恒咤国、室罗伐国、西安国、天竺国等等80余国国王及诸羗酉部落,及其妃后。并其眷属。周匝围绕。皆来听法。见此光相,妙丽希有,围绕瞻仰,欷喜讃叹,愿听法音。老子弘道西方,降服西方96种外道,这些外道能为魔事,亦祝须发,乌衣跣足,说诸三昧,迷离观法,人非人等,顿改形色,令人堕落,无有休息。老子慈悲悯之,举大神通,现出神王狮子,掩敛魔法,覆伏于神光之中,悉令外道归正法。这96种外道:郁遮罗外道、差法智男富外道、热灰身外道、少子骞外道、宾头外道、遮护神外道、见到外道、信行外道、边见外道、空见外道、虚空外道、不遮护外道、首罗外道、空乱音外道、梵钵赊外道、洪照外道、普安外道、张世外道、无相外道、真谛外道、梵音外道、宗明外道、大拔外道、广学外道、清修外道、讲论外道、显极外道、阿修罗外道、阿虚至外道、照明五瞿外道、殷阿拖利外道、尼连旃外道、颇梨颇外道、道利逍外道等等。老子化胡完毕,复还华夏。游历了幽地,演成“大道”,以自然之气作三法:第一个是“太上无极大道”,第二个是“无上正真之道”,第三个是“太平清约之道”。周庄王九年四月初八夜晚子时,令释迦牟尼降生西戎,奉行“无上正真之道”,成无上正等正觉。老子又传孔子“太平清约之道”,建立儒家学说。三洞经书,皆由老君所作。不仅如此,“老君于三皇时说经,世谓之《三坟》之书,久失其传,兼累世所说经,多藏琼室瑶台,或秘龙宫海藏,神真保护,世莫得闻,今所传者,太山一毫芒尔。”这就是说,三洞之外的众多经书,也系老子所造。我们知道,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以修道成仙为最终目的,这是一切道派的共同思想,也是道教和其他宗教的根本区别,天师道一系从东汉以来即将老子看作是道的化身,老子与道是一是二、二而一的。“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因而作为“道”的化身的太上老君老子,自然也就成为“混沌之祖宗,大道之主宰,万神之帝君”,当然也就是道教的最高神灵了。那么,老君一气化三清之说,也就不言而喻了。人物传记《圣母碑》、《老子铭》、《老子想尔注》、《老子变化经》、《太上老君开天经》、《太上妙始经》、《太上老君金书内序》、《玄妙内篇》、《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天尊老君名号历劫经略》、《老君变化无极经》、《三天内解经》等。纪传也不少,如《混元皇帝圣纪》、《太上老君玄元皇帝圣纪》(唐尹文操撰)、《太上混元真录》、《犹龙传》、《混元圣纪》、《太上老君年谱要略》《太上混元老子史略》等。还有若干论和图。《老子化胡经》、《犹龙传》、《圣纪经》、《历代应现图》、《历代帝王崇道记》(杜光庭撰)、《楼观先师传》和《楼观本记》、《陆先生道门科略》、《混元皇帝实录》、《青阳(羊)宫记》《真灵位业图》等等书籍。

老君八十一化第一化,起无始。太上老君,生于无始,起乎无因,为万道之先,元气之祖,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阴阳之主宰。鸿洞演律于无光象声色微始之中,虚无为道,自然为性,自然而然。第二化,显真身。太上于太空之中瑞气凝真,强为之容,或示仙姿及肉身,不可测度,自然周口成像。第三化,尊宗室。万物不可无师也,太上师太道君,君师元始天尊也。第四化,历劫运。劫为天地阴阳万物之数,水火漂焚,三清之下,九地之内,流为五劫,周而复始。太上混合之数。第五化,开天地。太上老君乃混元之祖宗,天地之父母,故能分布清浊,开辟天地乾坤之位也。第六化,隐玄灵。太上老君于庚寅岁九月三日沃鬻帛,天北玄王国天罡玄灵圣母之月台。第七化,授玉图。太上老君上皇元年,西河遇元始天尊,老君稽首,授天书玉字二十四图。第八化,变真文。太上老君龙汉元年,以五方真气结成宝宇云禀之形,飞走五国三稽首怖。第九化,垂经教。太上中皇年为宝经符图五诀,龙汉年洞真经,赤明年洞元经,开皇年洞神经。第十化,传五公。太上中皇之后,于河口传十三虚无,圣人行于五公术。第十一化,赞元阳。太上伏羲清浊元年,说元阳、画八卦、造书典、制嫁娶、叙人伦。第十二化,置陶冶。太上祝融时,天汉元年,说按摩通精经,融钻木出火,陶冶为器。第十三化,教稼穑。太上神农清汉元年,说太乙元精经,在播百谷和诸药救疾,号大成子。第十四化,始器用。太上伏羲后,制礼乐、衣冠,宫室、舟车、棺椁、孤矢,书契,牛马、杵臼为市岚立狱。第十五化,住崆峒。太上黄帝时,号广成子,居住崆峒山。帝问道,答曰:昏昏然然,无视无听,抱神以静。正帝问广成子矣。第十六化,为帝师。太上在少吴、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夏禹、殷汤皆有所授之经,为帝师。第十七化,授隐文。太上少吴时,降蜀嵩山左巨石上,神光明映太玄玉女看长生之道,感太上,以八隐授之。第十八化,诞圣日。太上以殷十八王阳甲庚申,旨妙玉女昼寝梦吞日精,有孕八十一年,武丁庚辰二月十五日攀奢树,剖右腹而生。第十九化,为柱史。太上周文王时,号变邑子,在岐山拜为守藏史,作赤精经。容商时,作璇玑经,授周公,成康时,复为柱下史。第二十化,弃周爵。太上历周成康之世,免退规亳。昭王时,见黑气侵祥八天,文授王不信,后有腰船之难。第二十一化,过函关。太上至函关,周大夫尹喜为关令侯,上曰:汝知?喜曰:去冬天理星西行,融风三至。第二十二化,试徐甲。太上谓徐甲函谷牧牛,吉祥草化女,口甲感上,值为白骨,喜稽首即活。第二十三化,训尹喜。太上遇尹喜,邀驾终南山,故太上乃授喜道德经,一言大丹设节解之要。第二十四化,升太微。太上以昭王二十六年,欲升天,告尹喜,千日之后往城都青羊肆寻,吾坐云华升天。-第二十五化,会青羊。太上降蜀,记口李氏家,尹喜至市,见人牵青羊,喜解此是所约,随至地踊王局,太上化白金身上坐。第二十六化,游诸天。太上尹喜朝元始至天宫,见天帝乘九灵舆七之盖搔魔,即迎太上,求问至道。第二十七化,人厕宾。太上至厕宾国窟山,胡王出猎,见虹霓儿贯日,问是何人?答曰:修道之人。王曰:大道弥隆宜奉焉。第二十八化,化王子。太上会所王子七人拜曰:我生边境,幸遇圣人,乞教存安之道。答曰:宜修三顺六微内保外,王子奉行。第二十九化,集诸圣。胡王再问,前说深奥,今欲得法。太上曰:佛语中食台十万六通神人来而不已,仓库空米。.第三十化,说金光。胡王曰:我仓库将倾,岂是有道人耶,必是鬼魅,若不早图,恐弥损害,积薪焚之,太上身放光明,说金光明经。第三十一化,起青莲。胡王以大镬煮三日三夜,太上汤中涌出,坐莲花,说莲华经,避免汤火灾。第三十二化,捧神龙。胡王遂令水,太上逊水中而不溺,龙神捧水上,说涅架经,避水灾。第三十三化,演剑戟。太上变化无穷,胡王借剑戟伐,太上金身口光口历八冲,胡王收地作札,伏道归教。第三十四化,说浮屠。太上令尹喜化佛,说四十二章经,遣飞天神王剃须发、掌赭衣、作浮屠之教。第三十五化,劫大山。太上至月支国,有邪师令劫大山,王请太上以九节杖拨椰,如人弃一把。太上不奉,耶人师归太上为弟子。第三十六化,降外道。太上老君俱隆罗舍提婆城,坐□狮子与诸仙降九十六种邪道,不使冥死鬼神流布世间。第三十七化,藏日月。太上于迦夷国,王好杀不信陵犯,太上左手把日,右手把月,藏于头中,天地冥味,国人恐怖。第三十八化,游于阗。太上于于阗国,王迎南渠山教汝□不知罪福,饮酒杀生,令尹喜化作金人,身长丈六,从空而降,为汝之师。第三十九化,留神钵。太上告诸众神,吾有神钵,得法开天,神人以钵置空中,其获此名钵,灵罗一满,灾清道静,若轻□睹不见。第四十化,化诸国。太上身放九色神光,照见西方八十余国王及妇人,集听法禁,致令尹喜为佛,身放金光,西东而座,诸国授教。第四十一化,到太上。太上于慈领降毒龙毕,至天竺国耆阇山,独树下化,至座与王说浮屠戒律,度丧门,立佛法。第四十二化,入摩竭。太上入摩竭国,现□□希有像,手执空壶化王,立浮屠教,名清净佛,号摩尼,令彼刹婆罗门寺奉行。第四十三化,舍卫国。太上于舍卫国,自化作佛,游至西域番邦胡地舍卫国,从空坠下番王金殿莫能识认,议名曰佛,座七宝座,王臣达佛瞻仰,身长千万丈,遍满虚空。第四十四化,赐丹方。杜冲子玄逸,学道祁真,静神守一,感展真人,降九华丹方,告曰:太上于东海八亭山集真地官举子,故敕我仙方。第四十五化,弘释教。太上欲弘浮屠教说法,周庄王九年,命令烦厄金之丹精,骑白象,礼托天竺摩耶夫人,释迦于周庄王九年甲午四月八日夜子时生。第四十六化,授贞经。太上于楼观授道士宋纶□中景道通□真经,景王时,遣仙官迎为太清真人,下司中六书奉山神仙之录。第四十七化,叹犹龙。孔子与南宫敬叔见太上,谓弟子曰:鸟鱼兽吾知其飞游走,可为射纶缚,至于龙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见老子犹龙也。第四十八化,扬圣德。商大宰问于孔子曰:丘圣□,曰博学。间三王善任智勇五常,善任仁义。宰曰:孰□圣欤,子曰:西方有圣人焉,不治不乱,此圣德老君。第四十九化,改四真。太上之道,经身立国,四真奉兮。莫违不□□百代宗兮。摩改四真者,庄周,列御寇,庚桑楚曰辛研,乃太上弟子也。第五十化,教卫生。南萦赴见庚桑子曰:蜂不能化藿,蝎起不能伏鸡,鸽卵鲁鸡能之,吾材不足化子,胡不见老子,七日七夜至老子问道,教卫生经。第五十一化,训阳子。太上游秦梁,遇道教南沛阳子,不答,至舍款巾栉脱履户外,问其过,老子曰,惟即而盱□而谁太白辱盛德,阳子变容问命。第五十二化,天地教。太上居景宝山,与五老帝君,谈天地数,撰集经书,墨汁汲尽,有浮提国二神人刳心沥血代墨汁。第五十三化,敕沈羲。沈羲学道问赦王,时路逢三仙官,驾青龙车,白鹿车,白虎车。从者告曰:太上遣吾持节白玉版青玉字,授羲升天。第五十四化,释道德。汉文帝遣使问道,太上曰:尊道贵德,非可遥问。帝曰:普天下莫非王土,子惟有道,朕民也。附掌跃升半空,何民?此帝悟,授道德。第五十五化,授道像。汉武帝好道,遣东方朔太始之年见青禽。帝问朔曰,王母使暮不降,母赐不死药,帝曰,银像五躯,乃太上像,又桃五枚赐帝。第五十六化,游琅瑘。太上于汉成帝时,下游琅瑘曲阳泉,传授于吉太平经一千七百卷。后汉章帝时,复降吉一百八十岁,受戒律一百八十条。第五十七化,校薄书。太上于汉安帝永初三年,降大山,召江夏吏刘图校订天下薄籍,天堂地狱罪恶报应除罪,悔过文。第五十八化,传正一。张天师者道陵,汉安二年,有二使言道,太上诏道陵应仙道,魔鬼害人,吾斩邪剑□功垂职正一月成之□□。第五十九化,说丹经。太上乘白鹿,汉桓帝永寿元年正月七日,于成都大灵玉女修丹所涌王局,与天师说北斗经,后说南斗经。第六十化,教飞升。太上于玄古三师,降汉洲万安山,授李真多飞升之通真。多乃李八百之妹也。第六十一化,授三洞。太上与太极真人,于汉灵帝光和二年正月七日,降天目山,授洞玄灵大洞真经及上清斋法。第六十二化,拯民灾。道士暮居马迹山,晋乱,遂飞禀告,感太上,西北来降。第六十三化,授神丹。王岩冲,琅瑘人,常济物,一旦异人来家,曰,早乐仙道,太上令我授于神丹,忽见云鹤满室,迎即升天。第六十四化,封寇谦。魏神瑞二年,嵩山寇谦有神人曰:太上授谦新科经戒符箴仙晃天衣,太武闻道,改年号太平真君元年。第六十五化,健安化。太上唐武德二年,降晋州浮山县羊角山,语吉善行曰:唐天子今得圣□理,社稷延长,宜于长安,□化宫,言讫升天。第六十六化,毗摩城。太上于于阗国毗摩城伽蓝乃化胡成佛,所有石幢罗汉卢旗所造铭,东方圣人号是老君,化我国作佛,其铭尚在。第六十七化,光醮坛。龙朔二年,今道士郭行真北邙观设醮,太上观于殿上,又仪凤四年,遣道士郑玄隐醮垂观。第六十八化,黄天原。文明元年,道士邬玄崇同县令黄天原敕赍香,太上果至,曰,吾是汝之祖,言毕升天。第六十九化,新兴寺。太上于唐开元十七年四月十五日,蜀州新津县新兴尼寺,佛殿柱上现太上圣像,奉诏迎柱于大同殿供奉。第七十化,彰灵宝。太上坐白马,于开元二十九年参军日,同秀于丹凤门,曰,西与尹喜入流沙藏金匮,函关穿□□有天□□符。第七十一化,应帝梦。太上于唐天宝元年,帝梦喜在城西与汝相见,帝差道士萧元裕录至山谷,白光下玉像三尺,迎兴庆宫。第七十二化,传丹诀。唐明王妹天宝公主,投龙中条山雷公洞,忽有青衣曰·太上降授公主丹诀。第七十三化,观朝元。唐天宝五年冬帝驾幸华清宫,见骊山祥云,拥太上于朝元阁上,帝与内人赡谒良久,隐。诏为降圣阁。第七十四化,颁流霞。临津县女冠王清进好道,一日青衣降曰:太上为汝宿禀仙骨,诏上王京赐玉杯霞浆,饮之升天。第七十五化,刻三泉。太上于唐天宝五年,现于汉中石三泉黑水之侧,帝以礼竭,遂令刻石于所现处。第七十六化,云龙岩。太上于萧宗至德二年,现于龙岩,真像通天至地,白衣,左手垂,右手执玉明扇,众瞻礼良久乃现。第七十七化,居玉堂。太上□金母于梁州金泉杲山,授女官谢自然法录,然升天。后语刺史李坚曰,天上玉堂太上居,人间三辅朝拜焉,言讫升天。第七十八化,明崖壁。唐文宗开成二年,阆州嘉陵江崖壁光起,石上现太上像,刺史高元裕刻于石,每祈紫云上浮。第七十九化,殄庞勋。唐懿宗时,徐州寇庞勋,焚太清宫,见太上自宫而南,须臾,黑雾遍野,群寇迷路,自杀溺水而死。第八十化,传古砖。唐僖宗中和二年,宗室李特立与道士李无为,玄中观设醮,见红穿地得宝砖,上有古篆六字,方二寸:太上平,中和灾。第八十一化,起相光。绍圣五年,亳州太清宫道士张景元寺夜朝礼,见太上眉间起光,入洞霄宫,先天圣母殿左右烂红霞,二更散西北。

太清宝诰志心皈命礼随方设教,历劫度人。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隐圣显凡。总千二百之官君。包万亿重之梵炁。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阴阳,命雷霆用九五数。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⑴太清:原指三清境之太清仙境,为太上老君所治之处。。此引指太上老君。⑵随方设教,历劫度人:随方,随便在什么地方。此指到处。设教,即开坛传教。道教奉太上老君为至高神之一,尊为教主。认为老君应感随方变化,无世不在。因此,老君自然会处处开坛传教。历劫,天地一成一败为一劫。此指无数此劫。度人,度化世人。因老君为代代化生,故言历劫度人。⑶为皇者师,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皇,黄帝。《太上老君开天经》称:“黄帝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广成子。”故言“为皇者师”。《犹龙传》说:自三皇五帝以来,老子改名换号,成为历代皇帝的老师。神农时的太成子,轩辕时的广成子,帝尧时的务成子,秦汉时的河上公,都是老子的化生。唐代帝王尊崇道教,奉老子为先祖,立庙祭祀。唐高宗乾封元年(),封太上老君为“大圣玄元皇帝”。故又称之为帝者师、王者师。假名易号,道经称老子虽降生子殷代。但老子之号则始子无数劫,甚杳杳冥冥,渺邈久远。开辟之前,复下为帝师,代代不绝,后又化生降世,为王者师。老君为代代化生,无世不在,只不过其名不同,故称假名易号。⑷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隐圣显凡:立,建树、成就。天之道,即天道。指宇宙万物化生之本源。地之道,指自然界的一切规律。人之道,指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隐圣显凡,指老君隐圣降凡,成就天道、地道和人道,从而造化社会和世人。⑸总千二百之官君。包万亿重之梵炁:总,聚积。官君,官员及君王。老君代代化生,为历代帝王师,众多达官贵族皆宗奉于他。包,包容。梵炁,大梵之气。指构建太清圣境之气。⑹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老子铭》称老君“道成仙化,蝉蜕渡世。自羲农以来,世为圣者作师。”故言其化行今古。道德,即《道德经》,全文约五千字,或又称《老子五千言》,为道教之祖经。《吕览·不二篇》谓老子去国西游,函谷关尹喜请为著“上下经”五千言,即此书。该书分上下两卷,八十一章。为韵文哲理诗体,上卷三十七章言“道”,下卷四十四章言“德”。故称“道德凡五千言”。⑺主握阴阳,命雷霆用九五数:主握,主持和掌握。阴阳,指化生天地万物的原质之气,雷霆,指疾雷。九五数,即九五之道。指雷法中的修持修炼养方法。认为,金长生在已,旺于酉五数也,墓于丑九数也;水土长生在申,旺于子五数也,墓于辰九数也;木长生在亥,旺于卯五数也,墓于未九数也;火长生在寅,旺于午五数也,墓子戌九数也。壬子为东方之根,丙子为北方之源,甲为雷,庚为霆,甲庚为雷霆之号令,壬为雷霆之局,丙为雷霆之令,子为雷霆之宗。即施用雷霆须依时令而发。⑻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大悲,指悲悯世人。大愿,济度众生的宏愿。大圣,智慧超凡、通真达灵。大慈,慈祥呵护众生。此赞灵宝天尊之盛德。⑼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太上老君,道教对老子的尊称。《老子圣母碑》将老子等同于“道”,称其“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为先于天地的神灵。东汉时,张陵创立道教后,著《老子想尔注》谓“一(道)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把老子尊奉为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为老子的神名。道教最高神“三清”的第三位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