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期的情人节与现在有什么区别,当时的

白癜风治疗的有效方法 http://baidianfeng.39.net/a_jiankang/220321/10467338.html

古时的情人节从什么时候开始,相较现代来说乏味吗?简单来说,古人浪漫起来都没现代人什么事儿,咱们先看下《诗经》的描述,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

《诗·郑风·溱洧》:“溱(zhēn)洧(wěi),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jiān)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cú)。’‘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翻译过来:溱水和洧水,正是春波浩荡奔向远方。少男和少女,手中拿着泽兰。女孩儿说:过去看看?男孩儿说:已经看过。女孩儿说:看了也可以再看嘛!洧水那边又大又好玩。于是说说笑笑往前走。还相互赠送了芍药花。

时间上来说,这时正是仲春之月,日子是三月三,名字叫“上巳节”,这是一个盛大的节日。此时万物复苏,经历了冬的内敛和深沉,迎来了春的萌动与渴望。正是踏春的好时节,来来往往的人儿热闹非凡,小哥哥小姐姐们手里拿着鲜花,心情如那解冻的河水在轻柔地荡漾。这时一个小姐姐和一个小哥哥不期然而遇,于是就有了上面诗中描述的对话场景,其实更直白的表述就是:约吗?不约。约吧,约!于是有情人做快乐事,两人愉快地玩耍去了。

这就是西周时期郑国的情人节,这还不算最早,更早的是殷商时期,在玄鸟(燕子)归来时。从《诗经》中许多篇章描述来看,上古的女性比同龄的小伙儿显得更加成熟、主动。看来女追男隔层纱自古如此。

这样的节日是不是很期待,但周礼规定,只有成人了才有资格参加,少儿不宜。那怎样才算成人呢?

按照西周制度,婚冠礼是无论男女都要举行的,只不过女十五,男二十。这时要做两件事。第一是把头发盘在头顶,叫“束发”。然后女插簪子,称为及笄之年,意思是你可以嫁人了。男戴帽子,叫“冠”,行加冠礼,称为弱冠之年。第二是请嘉宾为他们起一个“字”。名是卑称,字是尊称。前者用来称呼晚辈、学生、子女和自己,后者用来称呼同辈和同辈以上的他人。有了字,就可以进行社交,当然意味着成人。

既然是“婚冠礼”,也就是订婚礼,婚配与束发同时,因此叫“结发夫妻”。如果女孩子还没有合适对象,则暂不订婚,也不起字,叫“待字闺中”。

那时人口稀少,这样的情人节显得尤为重要,为青年人提供了一个聚会相识的机会,青年男女在这时可以自由地交往,由此也会产生很多优美动人的故事,但国家主要还是以增长人口为目的。那时候渣男、渣女很少,因为上古时期的人们比较单纯,天真质朴,情和性是内心深处对爱最真实的反映,一见倾心,两情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现在人的心复杂了,自然爱情里的杂质也就多了,所以纯真美好的时代才让人怀念和向往。

上古的情人节是美好的,人性是自由的,心灵是烂漫的,现在的我们更应该感谢孔老夫子,他老人家人性,整理编辑《诗经》时,没有删除这些后世所认为的“淫词艳曲”,这才使我们得以一睹当年的风采。

所谓爱情,是金风玉露一相逢的情深真挚,是玲珑骰子安红豆的入骨相思,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著守候,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爱不另与,是十年生死两茫茫的黯然神伤……因为有爱,所以情深,此生有缘,缘来是你,原来是你,如此多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