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民国初期,教育宗旨的实施下,学制框架与体系该如何设置?——首先,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后,修订清末学制迫在眉睫。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召集大批留学归国人员,翻译欧美和日本学制,采欧美各国所长,结合本国实际,制定了新学制。
年7月,在经过多次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以后,全国临时教育会议通过了这一学制草案。同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学制的基本框架。年,在该学制框架的基础上,教育部又陆续公布了《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大学令》等一系列法令规程,使得学制系统进一步完善。由于年是壬子年,年为癸丑年,该学制又称-年学制或壬子癸丑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的宗旨及体系设置
学制的建立关系着教育宗旨的落实,规定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对于不同阶段学校的类别设计、专业设置、课程开设等都有直接的影响。
壬子癸丑学制分为三段四级,初等小学校四年为义务教育,六周岁入学;高等小学校三年。中学校四年,专门为女子设立女子学校。高等教育阶段分为预科、本科、大学院三个层次,预科三年,为升入本科做准备。
本科3-4年,分文、理、法、商、医、农、工七科,本科以后设立大学院研究高深学问。从初等小学校到大学本科毕业,学制总共17-18年。
初等小学校之前有蒙养院,大学本科以后有大学院,不计入学制总的年限。年9月,教育部公布《小学校令》,其中第一条就规定:“小学校教育以留意儿童身心之发育,培养国民道德之基础,并授以生活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为宗旨”。
在这一宗旨的要求下,同年11月制定的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中要求小学校所有科目的讲授中都要注重国民道德的培养,对于知识技能要选择生活上必需的进行教授,并让学生反复练习以达到熟练自如。
要发展和健全儿童的身体,选择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内容。对于男女学生要根据他们的特征和将来的生活需要实施相应的教育。
在同时颁发的《中学校令》中的第一条规定:“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相比初等小学堂为乡立,高等小学堂为县立,中等学堂定为省立,中学时期开始设立女子中学。中学校的科目也同样做出新的规划,已经看不到经学的影子。
在高等教育阶段,民国政府针对专门学校、大学、师范学校和实业学校都制定了相应的宗旨。《大学令》规定:“专门学校以教授高等学术、养成专门人才为宗旨,比如法政、农业、工业、商业、医学等专门学校。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
大学分为文、理、法、商、医、农、工七科,其中以文、理二科为主。文科又分为哲学、文学、历史学、地理学四门,正如蔡元培所说,经学的内容被纳入文科的哲学、文学和历史学之中,无再设经科之必要。
经科由传统教育的主干变为新式教育中七科中文科的一部分,在学科比重上显然大大压缩。大学文科的修业年限为三年,比起科举考试时期经学的学习时段也大幅缩减。大学为研究学术之蕴奥设立大学院。大学院分哲学院、史学院等,将经学的部分内容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壬子癸丑学制不同阶段的课程安排
与“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相比,壬子癸丑学制最大的改观就是经学内容被剥离出中小学的课程设置。读经讲经科的取消使得经学课程无处安放。
在修身、国文等涉及传统文化的科目中,课程的设置也不再偏重经学。这些变化成为民国新教育宗旨引导下,对经学教育在制度层面的瓦解,实现了传统课程向现代课程的进一步转化。壬子癸丑学制的课程设置可以按照不同学制阶段来观察。
在小学教育阶段,初等小学校教授的科目为:修身、国文、算术、手工、图画、唱歌、体操,女子加课缝纫。
高等小学校的教学科目为修身、国文、算术、本国历史、地理、理科、手工、图画、唱歌、体操;男子加课农业,女子加课缝纫。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的不同,农业可以缺失,也可以改为商业,并加设英语。
办学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手工和唱歌也可以暂缺。英语也可以改为其他外国语种。与清末的“癸卯学制”相比,壬子癸丑学制在初等教育阶段已经取消了读经讲经科,修身、国文、本国历史等含有经学典籍的课程,其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方式也发生了根本转变。
修身科的要旨是涵养儿童的德性,导之以实践,初等小学校讲授孝悌、信实、义勇、恭敬、勤俭等美德,选择容易且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及方式进行教学,逐渐培养他们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养成积极进取的品格和爱国主义精神。
高等小学校将这些内容进行扩充完善。在讲授的内容上,主要有前人的嘉言懿行,民俗谚语,教导学生习礼,讲授民国法制大意等。
国文课主要使儿童学习语言文字,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初等小学主要学习简易的文字的读法、写法,并学会写作,学习内容和读本应该是儿童日常生活常见常用的,并且在修身、历史、地理等一些科目中进一步加强。对于书写,主要练习行书、楷书,学会书写基本的文字。
本国历史的学习主要是使儿童知国体之大要,兼养成国民之志操。在历史的教授过程中要结合修身等科目,并用图画、标本、地图等形式让儿童有直观的感受。
中学校的科目主要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和体操。女子中学加修家事、园艺、缝纫等科目。修身科主要是养成道德上的思想情操,并且躬行实践,完具国民品格。
在内容上主要讲授道德要领,个人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兼授伦理学大要,注重本国道德特色。
国文主要讲授近世文,逐渐加授近古文,并讲授文字源流,文法要略、文学史等内容,让学生学会做简易文章。历史则主要讲授重要历史事件,明白历史进化、社会变迁、邦国兴衰,尤其注意政体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大学教育阶段的课程
通过当时新编教科书可以发现,这些科目已经减少或甚少涉及经学内容。在大学教育阶段,可以开设研究经学的课程,但是主要被纳入到哲学门、文学门、历史学门之中。例如哲学门分为中国哲学类和西洋哲学类,中国哲学类包括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史、宗教学、心理学、伦理学、论理学、认识论、社会学、教育学等。
其中中国哲学包括《周易》、《毛诗》、《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仪礼》、《礼记》、《孟子》、《周秦诸子》、《宋理学》等。文学门分为八类,传统经学中的尔雅学、词章学、说文解字及音韵学等被纳入其中。
历史学门分为中国史与东洋史学类、西洋史学类,中国史包括《尚书》、《春秋左氏传》、秦汉以后的各朝历史。法制史则将《周礼》等内容纳入其中。
这种学科规划已经按照西方学科分类对经学内容进行了切分,并进一步引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按照西方学术理路“整理国故”的风潮。教育部规定的师范学校规程中将本科分为第一部和第二部,入第一部者学制四年,必须修习一年预科,预科的科目有修身、读经、教育、国文等。
讲经要旨在于讲明吾国古先圣哲相传人伦道德之要,尤其要注意家庭、社会、国家的关系,让经中的常道适应当代需要。
从课程内容来看,讲经先从《论语》、《孟子》全文中合于儿童心理和学年程度的,加以简明诠释,然后节取《礼记》中的《曲礼》、《少仪》、《内则》、《大学》、《儒行》、《檀弓》等篇,《春秋左转》中的大事择要讲解。
结语
总的来说,在当时,规程中提议研究高等小学校及国民学校读经教授法,不得延续传统教育中强行灌输的方法。对于女子师范学校,可以不用学校《左传》。这一规程于年1月修订,经历了袁世凯复辟的影响,但也能看到对于师范学生,经学的学习显然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