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第四十五卦,《萃》。
我们说过,《周易》里面的卦序数,都是暗藏玄机,绝不是随意编排。
其中,四十五这个卦序数,以及《萃》卦之名,都与洛书九宫有着密切关系。
不信?不妨细细说来。
一、王假于庙
《萃》卦的彖辞说:
王假于庙。
意思是说,天子来到宗庙。
干什么呢?
下文说了:
孚乃利用禴。
也就是到宗庙主持禴祭。
禴祭,又称为礿,是四时之祭的一种。
《礼记·王制》记载:
“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郑玄注云:“此盖夏殷之祭名。周则改之,春曰祠,夏曰礿。”
《周礼》则云:
以禴夏享先王。
周代的禴祭是在夏季举行,是时禘的一种。
所谓“禘”,是王者专属的一种隆重祭祀,一方面表示对上帝的尊崇,一方面表达对先祖的追念。
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礼记》
在隆重的禘祭上,牛是一种常见的牺牲。
所以《萃》的彖辞说“用大牲吉”——这个大牲就是特指牛。
但是,对于《周易》作者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作为牺牲的牛,而是祭祀之人本身是否“有孚”。
心中无孚,即使用大牲也是不会吉的。
《既济》卦也记载了一次禴祭,就说:
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
由此可见,《周易》的作者在这里只是一个巧妙的比喻:
“王假于庙”,实际上是“有孚维心”的譬喻。心里有了孚,就像庙里有了主祭的君王。
二、明堂与天子
《礼记.明堂位》明确记载了一次夏季举行的禴祭:
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于大庙……大庙,天子明堂。
看见了吗?《萃》卦里面“王假于庙”的“庙”,就是大庙,太庙,又是天子明堂的所在。
什么是明堂?
《大戴礼》明言:
明堂凡九室,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
明堂九室,每室一个数字,正是一个标准的洛书九宫图。
五九四十五,在明堂九室举行的禘祭,正好是每五年一次举行,由天子亲自到场——“王假于庙”!
《周禮》曰:“五歲一禘。”——《说文》
巧的是,明堂九室的洛书九宫数,总和恰恰正是四十五,《萃》的卦序数!
三、《萃》卦与河图
河图与洛书,本是一体两面。
洛书九数之和,是四十五。
河图十数之和,是五十五。
河图与洛书,加起来正好是一百。
巧的是,《萃》卦的“萃”,又写作“卒”。
卒,也是整整一百人!
:乃會萬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爲伍,五伍爲兩,四兩爲卒。
本文为抱雪斋读易笔记之数说《周易》系列不造第几回,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上下回分解。
另外,本号作者郑重声明:本号所写一切《周易》有关文章,均与星座命理运势无任何关系,作者创作领域为星座领域乃系统自动判定,感谢系统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