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文学堂人文篇诗经赏析论语

c#.net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0912/131570.html?ivk_sa=1023197a

年第11期总78期

5月10日晚7点00分,三人行晓文学堂在线上举行。本期人文部分由刘鑫妤和安鹏翔同学分别为大家解读《诗经》、《论语》词频统计、十九级。

人文篇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问世间,情为何物。爱情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关雎》是婚恋典范之作。窈窕淑女令人爱慕,君子求爱哀而不伤,最终在琴瑟和谐、钟鼓欢乐中提供了理想的婚恋生活,堪称“第一情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中不可触及之真,思念甚深,让人顺流而下寻寻觅觅,逆流而上寻寻觅觅,只因在大片茂盛的芦苇中有令人魂牵梦绕的伊人。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静女》作为一首著名的爱情诗,充满了纯真爱情的甜蜜气息。一个美丽又可爱,一个憨厚又痴情,两心相许,两情相会。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氓》这桩婚姻悲剧,令人唏嘘。始终保持自尊、自力、自强,爱情是人生的点缀,婚姻是人生的责任,两者加在一起也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有些东西都不会改变。我们对爱情、对生活的答案都可以在《诗经》中寻到。《诗经》是浪漫的,生活是浪漫的。

通过词频分析方法,对《论语》中的关键词进行统计与分析,并用表格的形式将词汇、词频、例句表现出来,利用所得结果对论语加以研究,得到《论语》核心内容寓人生政治于伦理之中,并将核心内容分别分为孔子伦理观的“以仁释礼”和“卫道周礼”、政治观的“温情脉脉”并一切从“仁”出发、人生观的圆融处世强调现实研究意义,认识到治道思想是想达到“无为”就可以使天下长治太平,而就达到“无为”的路径来说又是艰难的,孔子要人承担社会责任,执着于现实,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论语》自宋代以后,被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

以前通过对词频的统计与研究,认为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孔子终其一生都在努力恢复“周礼”,通过“恢复”周礼来重新达到社会的和谐。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所说的“仁”,指的圆满的人性,是人与禽兽相别的根本,“仁”是孔子设定的人的终极目标,每个人应该终其一生努力去圆满自己的人性。“礼”与“仁”不可分,“礼”是表,“仁”为里,“礼”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践行“仁”的自然体现,因此“礼”是基于“仁”的,没有“仁”外之礼,外在的礼仪规范必须以“仁”为根基才有其意义,否则会异化为虚伪的形式。孔子身处礼乐崩坏的春秋之际,希望通过恢复“周礼”而使当时的社会重建秩序,达成和谐的状态。因此将“仁”与“礼”看做孔子学说的核心自然是不为过的。但是经过对论语的重新学习后,我发现“学”在《论语》中出现的次数仅次于“仁”和“礼”,高于“和”“敬”“孝”等被后世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17.html